苗 圃 设 计 方 案
学院:生物技术学院 班级:11级园艺(1班)小组成员:崔琴琴 苏茜
党旺
一、项目名称:生物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拟建苗圃设计方案
二、建设目的;把苗圃建设成为一个集教学实习、科学研究、保存资源、生产盈利为一体的苗圃基地,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便于科技咨询及机械化的实施,再有本学院内学生在苗圃实习,可以补充临时劳动力,也便于学生实地实践。
三、建设条件:西咸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层肥厚,水源充足,气候等条件适合各类苗木繁育,符合苗木建设的立地条件。 四、苗圃的规划设计和内容 (一)总体规划
苗圃建设总占地预计180亩,其中苗木生产用地130亩,花卉用地20亩,温室、组培室等设施用地15亩,管理用房、仓库及道路等其他用地15亩,分三期进行投入建设。 通过一期投入和建设,能基本满足学院现阶段绿化苗木的供应,建成占地面积80-90亩,交通和灌溉便利、囤有一定数目市场前景观好的树种。通过二期投入和建设,面积增加到150亩左右,并建盖温室、塑料大棚等生产设施以及扦插、播种小苗和生产时令花卉,基本上建成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现代化苗圃,在经济上实现盈利。通过第三期投入和建设,建盖科研楼,组培室,引进温控、冷藏等设备,使苗圃面积进一步扩大到180亩,并让其成为科研、教学的实践基地。
1、生产区用地 区划原则,根据苗圃的面积,地形和性状,以道路和渠道为骨架划分作业区,并按各树种苗木的特征,育苗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规划好管理方,温室,大棚,排水沟和灌溉系统的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
(1)播种区:培育播种苗的区域,整个育苗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对质地、肥力、水分、管理要求高,接近水源,排灌方便,靠近管理区。 (2)营养繁殖区:是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区域,与播种区的条件要求基本相同,可选用用较低洼的地方,繁殖区包括有性繁殖区、无性繁殖区、保护地栽植区。
(3)移植区:是培育个种移植苗的作业区,播种区和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便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由于面积较大可设在土壤中等、地块整齐的地方,靠近管理区。
(4)大苗区:是培育植株的体型、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规格苗木的作业区,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出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育完全。可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满足绿化建设需要,为了出圃时运输方便,设在靠近苗圃的主干道。
(5)引种驯化区:用于栽植从外地引进的园林植物新品种,目的是观察其生长、繁殖、栽培情况,从中选育出适合本地栽培的新品种,设在环境条件好的地区,靠近管理区便于观察研究记录。
(6)母树区:为获得优良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占地面积小,可利用零散地块,但要土壤深厚肥沃及地下水位较低,对管理水
平要求高。
(7)温室大棚区:需要较高的投资,而且也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设在距管理区较近,土壤条件好,比较高燥的地区。 (8)花卉区:设在苗圃入口处,好看美观吸引人来观看从而了解苗圃。
2、辅助用地的设计:
(1)在苗圃靠道路一旁的主干道上设置办公室,宿舍,管理处及种子储藏处,总仓库,工具房等。避免人员进出对生产区带来的影响。 (2)道路设计:一级道路(主干道):是苗圃内部对外的运输的主要道路,通常6—8m;二级道路:从主干道延伸,与各个耕作区相连;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 三级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 .
(3)灌溉系统依附着道路系统,灌溉系统主要水源来村庄的水库,苗圃内设置3个主要蓄水池,在坡位较高的位置,方便灌溉,几乎可以不适用抽水机,节约成本。在3个水池又利用管道依附道路将水引向苗圃的各个生产区。
(4)排水系统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较多的地区,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两种,主要采用明沟。
(5)防护林带的设置: 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应设置防护林带,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6)在每一个或每两个生产区附近,设置一个4平米左右的仓库,用于存放常用生产工具,在管理的时候方便适用 教学、科研设施的区划 。
(7)在办公室附近建设生态实验室,因为这里人员集中,方便日常管理和观察记录。 五、根据绿化需求,该苗圃生产的苗木主要有以下几类 类型 乔木 苗木 白蜡 红叶李 国槐 柳树 杨树 构树 玉兰 银杏 杜仲 法国梧桐 灌木 连翘 丁香 黄杨 红叶小檗 榆叶梅 海棠 红瑞木 紫荆 樱花 花卉 矮牵牛 万寿菊 一串红 瓜叶菊 红掌 鸢尾 美人蕉 月季 六、绘制苗圃规划设计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