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

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

来源:爱够旅游网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黑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栗钙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棕钙土: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黑垆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荒漠土: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大。

高山草甸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高山漠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受到气候、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大约有61个土类,主要有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其中黑土是土壤中质量最优良的一种。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长时间腐蚀形成的腐殖质演化,形成了黑土。这种土壤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从全球看,能称为黑土区的地方有3个,一是乌克兰大平原,一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个就是我国东北松辽流域,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慢分解,逐步形成一块60~100厘米的腐殖质层黑土,东北地区的黑土面积约有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黑土面积的约1/5。

东北地区由于遍布黑土,其中1/4又是“土中之王”的典型黑土地,土壤全部为黑土、黑钙土及草甸黑土,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带来了“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随意插柳柳成阴,手抓一把攥出油”的家园,东北的黑土地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茁壮生长的大豆、玉米、水稻、高梁、芸豆、小麦使这里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压器”,黑土区同时是我国甜菜、亚麻、向日葵、大豆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除了北方南方的土壤是什么样子呢?

我国南方大多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红壤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它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的分布。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和含铝铁物质盐基和硅酸进入地下水后流走。含铝铁物质则积累下来,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使土壤呈现红色。这一地区由于气温高,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林木、果树和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

浙江是一个多宜性的农区。红壤水稻土是其主要的土壤类型,早在7000年前后已有水稻种植,到春秋时粮食作物已有稷、黍、赤豆、稻谷、小麦、大豆、稞大麦等7种.浙江的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三,柑橘产量居全国第四已知植物3800多种,森林覆盖率60%,是中国东南的植物宝库。

福建的典型土壤是红壤和赤红壤,土壤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物质循环均较活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由于它的土壤状况良好,而且又有着温和的气候,是一个水果之乡,由于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叶,所以茶叶是福建的传统特色产品,茶叶总产居全国第一,乌龙茶就是在福建栽培出来的。

河南的土壤类型

7个土纲,17个土类

淋溶土 半淋溶土 初育土 半水成土 水成土 盐碱土 人为土

黄黄 棕 棕褐 壤 壤土

褐 土

火 红新风 紫石粗 山 粘积沙 色质骨 灰土

山 砂 地 潮姜 草 土黑 甸 土 土

沼 泽 土

盐 碱 土

水 稻 土

• 土壤剖面指土壤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

排列方式。一般情况下,这些土层在 颜色、结构、紧实度和其他形态特征 上是不同的。各个土层的特征是与该 层的组成和性质一致的,是土壤内在 性状的外部表现,是在土壤长期发育 过程中形成的。 1、土壤剖面各发生层次的形成:成 土过程中,原生矿物不断风化,产生 各种易溶性盐类,含水氧化铁和含水 氧化铝以及硅酸等,并在一定条件下 合成不同的粘土矿物。同时通过土壤 有机质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产生 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在降雨的淋洗 作用下引起土壤中的这些物质的淋溶 和淀积,从而形成了土壤剖面的各种 发生层次。 (1)、淋溶作用:指土壤中的下渗 水,从土壤剖面的上层淋溶或浮悬土 壤中某种成分的作用。因此一般将土 壤剖面的上层称为淋溶层或简称A层 。 (2)、淀积作用:指下渗水到达剖 面下层沉淀其中某些溶解物或悬浮物 的作用。因此,土壤剖面的下层一般 称为淀积层或简称B层。B层之下一般 是未受淋溶或淀积作用的土壤母质层 ,简称C层。土壤母质下面,如果是 未风化的基岩,称为基岩层或简称D 层。

土壤发生层分类

• 耕作剖面一般划分3个最基本层次

:①表土层(A层)0-20cm。为 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②心 土层(B层)20-30cm。为淋溶物 质淀积层;③底土层(C层)5060cm以下。又称母质层。 土壤颜色:例如红壤,棕壤,黑土 等 土壤结构:是土壤固体颗粒的空间 排列方式。分为:块状、核状、柱 状、棱柱状、片状、微团聚体及单 粒结构。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各种颗粒。分 为:砂土、砂壤土、轻壤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