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主干知识填空(把正确的词填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党的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三)价值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b):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四)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b):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并进行解析,每题2分,共20分)
1.( F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因此社会运动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结果,与自然运动不存在共同的规律。
解析: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是自然矛盾和自然规律自发作用的结果。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人的意识相联系,但社会运动归根到底还是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作用的结果,不是意识运动的结果,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存在共同的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F )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并不一定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世界观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决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T )“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这表明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解析:观点正确,自然神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虚幻的反映,人神是人们对人的一种虚幻和歪曲的反映,不是神按照他的形象塑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神。真如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4.( T )一个人的社会意识,既由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决定,也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有密切关系。
解析:观点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也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有密切关系。
5.( F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正确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解析: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看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没有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
- 1 -
立性,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
6( F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观点正确揭示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解析:马克思话里的“手推磨”、“蒸汽磨”是指当时的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基本标志),比喻生产力,“封建主为首的社会”和“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比喻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观点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没有揭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7.( F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和巩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和巩固,但不一定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为经济基础本身也有不同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8.( T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这是人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结果。 解析: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9.( T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因此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10.( F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不同,改造世界的结果往往也不同。
解析: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招致失败。但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不能决定实践,也就不能决定行为选择,行为选择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题号后的括号内,并对每个选项作简要评析,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C )《三国演义》开篇便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42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向提到了中国历史存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以下说法中对两种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A.都认为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B.都正确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C.都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都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解析:选C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没有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看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 D )为了推动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进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教育部公示了全国19个示范区的名单。“县管校聘”这种模式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此项改革的实施
①旨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④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生产关系,因此②正确,①不选;“示范区试行”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不符合题意。该题选D。
13.( D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改革扮演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角色。2016年,我国基本完成深化财税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从唯物史观来看,我国之所以进行财税改革,是因为 ①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②说法错误。生产关系变革能够适合生产力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进行财税改革,就是为了促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发展,③④符合题意入选。本题选D项。
14.( D )“断舍离”指的是舍弃家里不需要的,脱离对物的执念,去营造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它折射的不仅是当下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2 -
①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意义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断舍离”折射了当下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正确;“脱离对物的执念”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④正确;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因此①说法错误;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起推动作用,②说法错误。该题选D。
15.( B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①思维决定存在,守信创造卓越人生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属于上层建筑,②正确;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④正确;存在决定思维,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③不符合题意。该题选B。
16.( D )中纪委网站刊发《以德治党 确立高标准》一文指出:学思践悟道德“高线”,就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和道德修养,真正补足精神之“钙”,拨亮理想之“灯”,祛除污浊之“念”。广大要学思践悟道德“高线”的依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前提 ②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价值观作为真正的哲学,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导向作用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影响人们在公义与私利中进行选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①错误;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
17.( A )近年来,我国提出和实施精准扶贫,也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由此可见精准扶贫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历史观 ③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 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18.( D )下面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解析:选B 来来回回许多次,还是很难站上高点,主要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说明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客观条件,没有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往往不能成功。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故B入选。A、C、D均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
19.( D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让大家直抒胸臆、有话就说,可以直接触及,问出真话、问出真心。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人民群众的认识都是真理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做法充分说明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D符合要求;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排除B;人民群众的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故C不选。答案选择D。 20.( B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人们通过奋斗擦亮自己最优秀的那部分潜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拒斥平凡。一个崇尚奋斗的社会,也不能以成功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因为它会同时定义出人生失败者。这告诉我们
①从失败走向成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人生有无价值主要看有无贡献而非贡献大小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 ④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转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 材料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并不是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相互转化,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①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 3 -
四、综合题(先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列出所涉及的考点的主要知识点,明确题目类型在相应的方框内打上√,然后审材料,明确材料主题及层次,再根据设问与材料组织答案。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也迎来了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大修改、大完善期。近年来,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国防交通法、境外非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中医药法、野生动物保、新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房屋转让手续费、婚姻登记费等41项行政性收费将停征;商标注册收费标准将降低50%;全国统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广东省取消机动车驾驶人长途驾驶项目考试等。这将构建起让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新动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对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6分)
所涉及的考点:社会发展的规律。(框题) 考点的主要知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a)(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是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答题的类型:体现类(是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类(原因类、意义类) 怎么做类 综合类(评价类、评析类)
组织答案:(1)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既是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又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3分)
22.W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极大冲击。微博达人Wepon持之以恒,历时两年,通过社交网络(微博、微信)召集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志愿者和当地志愿者,组成团队进行现场踏勘。同时,团队利用微博和微信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收集信息并且进行宣传,敦促有关部门采取及时的措施,落实了当地传统民居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谈谈微博达人Wepon保护传统村落带给我们的启示。(6分) 所涉及的考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框题)。 考点的主要知识: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b):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彰显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自身价值越大。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条件,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奉献社会。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答题的类型:体现类(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类(原因类、意义类) 怎么做类 综合类(评价类、评析类)
组织答案:①微博达人Wepon召集志愿者组成团队,现场踏勘,投身保护传统村落的实践,表明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2分)
②微博达人Wepon在保护传统村落中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利用各种先进科技手段,表明人的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分)
③微博达人Wepon面对W地传统村落遭破坏的情况,积极行动、持之以恒,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分)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