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6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5 No.6 2006年12月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1 Science Editi0n) 2006.12 苏州古城保护中的民间因素 陈光明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49) 摘要:文章阐述了近现代化以来苏州民众强烈的古城保护意识及保护行为,探索了在 现代城市建设中引导民众直接参与古城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苏州古城;民间保护;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06)06—0059—03 城市是历史的产物,是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历 桥、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等名胜古迹。所需经费主 史条件下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可以说苏州古 要依靠劝募解决。 城是吴文化的精华和重要标志。 (3)吴县古物保管会。从该会的成 、日常工 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人深爱着苏州,尤其是对 作及被取缔的情况来看,其大致是民间保护意识的 经几千年形成的苏州古城风貌情有独钟,自古以来 体现。吴县古物保管会于1938年l1月成立后,即 苏州人就有自发“修桥铺路之善举佳风”,把保护 积极开展工作。第一步,将“城厢内外著名名胜古 自己的生存环境——美丽的苏州古城作为历史责 迹寒山寺等十处标竖木牌,令民众多加注意以示保 任,到近现代此风愈甚。 护,并雇匠修葺扫除,同时分发表式责令各区长就 辖地内调查名胜古迹及天然纪念物等均经分别填 一、期间苏州古城民间保护组织及其活动 具表式送转县厅备查”;第二步,“拟对于各地胜迹 初期,苏州成立了不少民间团体。它们大 之破坏者拟订修理计划预备筹措经费,择要修 都以保护古城的历史风貌为职责,其中主要代表有 缮。”随后“鉴于本县名胜古迹保管及修整之亟 苏州市民公社、吴中保墓会、吴县古物保管会。 需”,于1939年举办吴县名胜古迹宣传展览会,其 (1)苏州市民公社。市民公社是清末自治活 主旨“引起民众爱护名胜古迹之心理;筹募修整名 动中仅见于苏州的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以街道或 胜史迹款项,以收众擎易举之效”。 区域为其活动轴心的基层自治机构。苏州城厢的 吴县古物保管会为保护古迹不惜阻挠对古迹 市民公社曾先后出现过29个,最早成立于1909 有所破坏的市政建设。如当时苏州市“议决 年,至1928年解体,延续近2O年。市民公社的主 拆除外郭,以利交通,业经呈请省维护拆除”, 要工作,最初注重于平整道路、修筑桥梁、疏浚河 该会“独持异议,竭力反对”,并向“省各厅越 渠、置修路灯等市政建设,以后逐步扩展到卫生、防 级饶舌”,竭力保护古城墙。吴县古物保管会冈此 疫、消防及社会福利事业。到后期,市政工程方面 事而获“食古不化,随在阻挠新政”之罪名而被“急 扩大到“开辟城门,积极协助当局调查街巷名称、 行取缔”,停止一切活动。 呼吁规划建设公园、筹建自来水厂、保护地方历史 期问,除这些团体倡导并力行保护名胜古 古迹,等等。市民公社在保护古城风貌方面颇有成 迹之外,市民自发保护名胜古迹的行为也屡见不 效的工作是曾多次疏浚内城河道。 鲜。如市民黄用康、陆怡然、娄济、蔡绍襄、徐振宋 (2)吴中保墓会。1919年成立的吴中保墓会 等为保存苏州历史古迹起见,特联名具呈市, 以“国民更新,保存名贤古墓”为宗旨,上靠, 建议“堵塞平门、新闾门、封门(应为“葑”),复开 下靠商人、市民,对古墓葬和名贤古迹予以保护管 辟平门、匠门、蛇f-I;追究拆除月城主动者,恢复阖 理。该会累计保护汉至清名人墓葬50余座。此 闾后名胜古迹”,而后陆续有人在报上登文支持此 外,还维修了虎丘、西园戒幢律寺、丰备义仓、万年 举;临顿路一带街道拓宽,需拆除车白塔子巷口 收稿日期:2006—10—13 作者简介:陈光明(1967一),男,湖南郴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耍研究方向为城市建设史。 -5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郑州航空]_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销25拯 “迄今千余年”之白塔,“该处地方人士,以该塔历 史悠久,实有保存之价值,拟联名具呈镇公所,请求 保存”,如此足以窥见民间保护古迹之风。 因民众保护名胜古迹的种种努力,苏州的许多 历史名胜得以遗存。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民间对古城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保护古城之风虽得以延 续和发扬,但其方式和途径有所变化。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 议)代表以会议提案的形式使人民有关保护古城 的建议和措施得到的采纳或实施。 表1 历年来部分会议提案情况 会议名称 提案情况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有关市政建设提案700多件 次会议(1954年) 市政建设和房屋方面的提案数量较 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 多,占这次提案总数的40%以上(总 次会议(1965年) 数为157件),其主要内容足建议翻 修路面、疏浚河道、清除污水 市第八届二次会议 围绕建设风景游览城叶『的提案有 (1982年) 235什,占提案总数的57.5% 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1982 210个提案中,有关保护占城风貌、 年) 建设风景游览城市的提案有47件, 占提案总数的22% 注:表中所引用的数据由地方志覆相关文章整理而得. 这些提案中,有关古城建设和古城风貌保护的 所占比例较高(最高的竟达57.5%),可见苏州人 对古城的关注,以及对古城风貌保护的重视。 对这些提案一般都很重视,责成有关部门 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公布于众。 采用这种方式,使市民保护古城的想法、措施 通过付诸实施,将使有关古城保护的决策 更趋合理、科学;同时又将大大激发民众参与古城 保护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通过报刊媒体保护古城。报刊作为当时 主要的传媒工具,在城市建设中起着上传下达、舆 论监督的作用。如建国初,针对河脏的现状,当时 许多人来信要求加以疏浚,即着手治理河道; 针对“”期间,市政建设“欠账”很多,导致街道 路面破损相当严重的现象,仅1980年1~4月份就 有100人致信《苏州报》,要求尽快改变新市路、延 安西路、长风厂至北园水厂路,以及东、西中市和娄 门大街等街巷的面貌,市建设局当即就落实大街小 巷维修任务。市民还通过报刊媒体积极参与 ・60- 有关古城建设和保护方面的、方针的制订。如 1981年6月9 I=1《苏州报》开辟《怎样把苏州建设 得更美好?》栏目,苏州市民踊跃投稿,为保护好、 建设好苏州古城献计献策,编辑部共收到100多篇 讨论稿,许多保护古城风貌的建议在后来出台的总 体规划中得以采纳。 再次,自发保护古城风貌。如干将坊河沿河居 民小组,在疏河之后,曾纷纷订出公约,自觉保护河 水清洁;蔬菜公司干菜批发部在基建中,为了保存 …处清代大厅宁可缩小基建范围,使这座梁枋上雕 刻花鸟、人物的精美大厅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种自 发保护在破“四旧”运动中尤为明显。 1966年8月,苏州红卫兵涌向大街小巷破“四 旧”,园林、古迹被指责为“集封资修大成”,全市文 物、古迹、寺庙、园林面临一场严重的灾难。在破 “四旧”运动中,许多人自发行动起来,保住了…大 批文物古迹。(见下表) 表2 破“四旧”运动中被民间保护的文物古迹 保护对象 保护内容 保护方式 保护结果 拙政园 扁联陈没、书条 藏匿或涂没 部分被毁 等 留园 书条石等 用石灰涂没 后恢复如 旧 沧浪亭 御碑石刻、五 名贤 用石灰涂没 后恢复如 祠石刻人像等碑刻 旧 虎丘 真娘墓 藏匿 后恢复如 旧 两园寺 五百罗汉及集中到 法帅们斗智斗勇, 保存完好 西园的大批佛像 舍身护寺 注:表中所引用的资料由地方志及相关文章整理而得. 当然,当时被保护的文物古迹远不止这些。如 苏州市文管会一份总结 记载了这样一组数字, “”后,苏州市群众共向有关部门提供石刻、碑 刻、墓志铭1 200多块,上交古铜器、古玉器、古瓷 器、古字画等流散文物7 000多件。可见苏州人爱 占城,尤爱古城的文化、古城的文物。在这场浩劫 中,园林、古迹虽惨遭破坏,但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 及行为,在破与保的较量中,大量文物古迹得以幸 存。 三、引导公众参与苏州古城保护的措施 “公众参与”的概念源于西方,一般是指在涉及 公众利益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公众应在享受法律保 障的基本权利(如平等权、知晓权、处置权等)的基础 上更广泛地行使民_丰权利(如决策权等)。公众参 与是随着政治的民主化过程而必然出现的民主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陈光明:苏州古城保护中的民问因素 为,是衡量…个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忐之一。名 (4)举办各种形式的古城保护活动。如由《姑 城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其实质是一种让众多的市民 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保护 和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去的方法和途 径。市民不仅应参与到各项城市活动中,而且还应 直接参与到城市规划、历史保护的实践中。 苏州民众有较强的保护意识,需要开拓公 众参与古城保护的渠道,提供公众参与的有效途 苏晚报》与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联丰杯占城寻宝 大行动”,市民积极参与,在短时期内热心人‘挖’ 出近250处近现代建筑。经专家遴选,其中的6O 余处价值较高的近代建筑列入r苏州市文物保护 单位建议名单和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建议名单.. 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古城保护的宣传力度,树 立和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调动全民保护的自 径,使公众的保护意识转化为保护行动。 (1)鼓励建立群众性的古城风貌保护组织。 以历史街区为单位,建立居民“占城保护协会”,等 觉性,使全社会都关注、理解和支持占城的保护。 苏州古城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 与民众的齐心协力。在的引导下,具有浓 厚保护意识的市民能直接参与古城保护,苏州古城 风貌将会得到全面保护。 参考文献: [1]缪步林.吴文化对苏州古城规划建设和繁荣发展的影 响[J].档案与建设,2003,(11):l5一l8. [2]许伯明 吴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等,这些组织应由热心古城保护的居民自愿参与组 成,宣传、研究、交流古城保护经验,并从事适当的 保护工作 (2)引导居民参 1 城保护具体工程的规划 与设计。古城保护,不仅需要专家的全面规划,还 需要市民的建议,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 占城历史风貌有着独特的领悟,往往能提出切合实 际的建议。如2001年1 2月9 13至12月l 7 13. 苏州市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展 示,当时有2 000多名rf『民前去参观,很多市民提 出了很好的建议。 [3]张海林 苏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1999. [4]李 明.苏州市民公社的衍变及现代意义[J] 史林, 2003,(1):8—9. (3)吸引民间资本用于古城保护。苏州虽然 经济比较发达,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 护,但由于需要保护的文物占建筑实在太多(如仅 抢救性保护49处占建筑就需保护经费约3亿元), 资金缺口还相当大,显然单方面尚无力全部解 决这一问题,需寻求其他的保护资金渠道。从 [5]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三)[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6]苏州市城市建设博物馆 苏州城市建设大事记[M J.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7]方 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 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8]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 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oo1. l990年开始,苏州就开始积极探索扩大保护与改 进利用的新路子,努力做到国家保护与社会保护相 结合、国家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国家使用与社 会利用相结合。在实行财政支持、落实义化经 济的同时,尝试运用市场运作的方法利用民间 资金解决部分资金来源和古建筑的合理使用问题。 [9]史建华,等.苏州I古城的保护与更新f M].南京:东南大 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王彩红 Civil Factors jn Protection of 0Id Suzhou city CHEN Guang・ming Abstract:The paper expounds the strong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otection behavior of Suzhou people to the old Suzhou city and explores the methods which guide people to take part in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directly in the modem city construe— tion. Key words:old city of Suzhou;civil protection;people participation ・6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