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来源:爱够旅游网


教学设计

虞则宴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课题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名称 参考 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 软件资源:QT平台 其他 资源 硬件资源:微格教室、40个ipad 多媒体资源:PPT 视频资源:微课视频《蝶之梦——文学中的蝴蝶意象》 《永远的蝴蝶》是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爱情”教材 分析 主题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把握不同的文体特点。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它以微型小说体裁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的悲痛、悔恨、自责、眷恋之情表达得缠绵绯恻。由于文章篇幅短小,内容贴近学生,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微型小说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女生居多。情窦初开的他们,对这篇学情 分析 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特别有共鸣,乐于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却对自己的言语表达缺乏自信。他们喜欢阅读小说,然而对小说的阅读大多都停留在人物、故事情节等浅层次阅读层面上,对于小说的细节描写、意境却把握不好。 语文课应该是一个学生主体多元互动的课堂,特别是在学生耳濡目染微信、QQ等新型社交媒体的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学需要从这些新媒体中获取推力。因此,我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怀着让不同层次学生均能提高语文能力的愿望,课堂外,通过学生分层选择,协作探究,学习知识;课堂内,通过展示交流,评价答疑,内化知识。 教学 理念 教学 1.知识目标:把握微型小说精巧的构思和雨、蝴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学习探究小说悲剧美,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1

课时 一课时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目标 教学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主人公失去恋人后的悲痛、悔恨、自责心情的挖掘,触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珍惜。 从构思、人物、意象、语言等方面探究小说悲剧美。 重点 教学 通过课内与课外的言语实践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难点 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 方法 1. 教师: (1) 制作微课视频《蝶之梦——文学中的蝴蝶意象》,并上传课文鉴赏资料、微型小说相关资料。 (2) 制定“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见附录)。 (3) 登陆“QT语音房间管理系统”,创建讨论房间。 (4) 指导各小组学生就合作探究的主题进行小组研讨并制作ppt。 (5) 向学校借40个ipad 2. 学生: (1) 认真研读课文,微课视频,阅读相关资料。 (2) 填写“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3) 登陆QT语音,进入“虞老师的房间”,根据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加入ABCD四个讨论组。 2

课前 准备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4) 各小组就自主选择的主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将学习成果分工制成ppt,并推荐汇报代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 教 师 活 动 环节 活动 1.讲述世界上最短的悬疑小说: 一个女人坐在她古老的窗户紧闭的房子里。 她知道她在整个世界孤身一人,所有别的事物都已经死去。 门铃响起来了…… 2.明确微型小说的特点: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2.初步领略微型小说一粒沙中见世界的艺术魅力 1.阅读微型小说 意图 初步领略微型小说艺术魅力,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播放配乐,深情朗读。 1.学生静静听范读,感知小说的悲剧氛围 2.点出小说基调——爱情悲剧 3

学生 设计 一、 故 事 导 入 课 堂 造 势 二、 诵 读 欣 赏 感 受 悲 剧 2.阅读课文,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小说悲剧美 动情的配乐朗诵带领学生进入小说的悲剧氛围,有利于对整堂课的宏观把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1.概述课前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成果 2.简述成果展示流程: A.探究悲剧故事 B.寻找悲剧人物 C.分析悲剧意象 D.领悟文字之悲 4

握。 1.A组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探究悲剧故事,围绕结尾交待“信”的内容,从小说的情节构思角度品味悲剧美。 1.使学生既能紧扣文本进行解读,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成 果 展 示 品 评 鉴 赏 2.B组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寻找悲剧人物,从小说的人物形象角度品味悲剧美。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3.对学生展示过程中未尽事宜加以解说并点评 5

3.C组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分析悲剧意象,从小说意象的运用角度品味悲剧(重点选取雨和蝴蝶意象进行解读)。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4.请同学们登陆QT平台,进入“虞老师的房间”谈谈对课文内容还有哪些困惑? 4.D组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品读文字之悲,从小说的言语表达角度探究悲剧美 5.借助ipad登陆QT平台,即时提出自己自己的困惑。 2.全面、深入解读课文,强化情感体验。 5.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两个 6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较有价值的提问,组织全班进行答疑。 (1)为什么事故发生后“我”不是发疯似得跑去抱住樱子痛哭流涕,而只是茫然地站在那里? (2)为什么之后“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穿着白色风衣,走到街心? 5.提问:对悲剧有何新的认识? 6.小结,提出“悲剧美”概念 6.讨论交流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7.谈谈对悲剧的认识 3.宏观把握,深化主旨 四、 悲 情 分 享 领 悟 人 生 1.向学生分享几年前写给已故亲人的一篇文章。 其中结尾如下: 那方寸之间,就是外婆的归宿了,这里如此寂静和安宁,可是,是否过于寂寥和孤绝? 人人都不免已化而生,已化而死,身边的人有一天会突然不见,等到骇然惊觉,却已无法挽回。我不知道彼岸世界是否有传说中的曼珠沙华在月下纷纷扬扬,只想轻问:亲爱的老外婆,你幸福么? 1.布置作业:借鉴微型小说的笔法,发挥奇思妙想试着写一个50字以内的微小说。 2.走出爱情悲剧的伤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实际感悟生死、感悟人生 1.推进情感体验,触发对亲情、友情的珍惜 1. 学生完成微写作,发布到个人微博,实现交流共享,并@老师。 五、 作 业 布 置 书 写 真 情 1.巩固学习效果,训练写作技能与思维能力。 7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其一,结合专业需求,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我的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以后需要走向讲台,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结合他们不同的学习起点,本节课我通过选择性分组,学习任务单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充分走进文本,通过课内与课外的言语实践,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其二,充分借助QT语音平台、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选择本课学习重点进行合作探究,课中进行即时提问和答疑,课后根据广播栏的要求完成微小说创作,极大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生成了多元互动的课堂。 课后,有文学爱好者开始有意识地借鉴相关艺术手法偿试创作小说,并写到了周记本中。每当我把其中的佳作分享到微信中,总会受到学生和老师的纷纷点赞。另有一名学生甚至在起点小说网和小说阅读网连载,并成为网站的签约作家。

8

蝶之殇 情难逝——《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附录: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永远的蝴蝶》 2.达成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故事梗概,并寻找小说悲剧人物 (2)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蝴蝶意象,并寻找小说其他意象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说内蕴的悲剧美 3.学习方法建议: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学习成果汇报——师生互动释疑——拓展阅读鉴赏——课后作业布置 二、学习任务 1. 概括故事内容 2. 寻找小说的悲剧意象 3. 小说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标题 4. 从其他文学作品中寻找蝴蝶意象 (请举例说明) 5. 作者为什么直到小说结尾才补叙信的内容 三、困惑与建议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