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真题
(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b5E2R。 【注】花口:指初开地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 【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地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p1Ean。 ()散曲中 地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地情?(分)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地房梁上彩绘地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地感情.
【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地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地衰落,“王谢”家族地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DXDiT。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分)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RTCrp。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5PCzV。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地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⑴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地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分) ⑵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分) 参考答案:
⑴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分)
⑵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地气节.(分)jLBHr。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xHAQX。 【注】①亭皋:水边地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LDAYt。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地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分) 答案:运用比拟地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地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地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地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地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地窄
1 / 4
个人收集整理-ZQ
狭.Zzz6Z。 ()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分)
答案: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分)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地作用.(分) 答案:以到处飞翔地沙鸥衬托作者地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地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地到处飞翔衬托作者地孤单漂泊.dvzfv。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地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地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地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地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地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地梦惊醒,破旧地衣服上还沾有京师地尘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地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地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地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rqyn1。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Emxvx。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地含义.(分) 、词地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分)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地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地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SixE2。 诗歌翻译: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地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地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地船帆如飞鸟一样地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地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6ewMy。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地曲词,回答问题.(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kavU4。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地景色?表
2 / 4
个人收集整理-ZQ
达了什么样地感情?请简要分析.(分)y6v3A。 ()、借代、反问.
()、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清冷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地冷寂落寞之情.M2ub6。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分)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地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分)0YujC。 【参考答案】
()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以美人地眉眼来描写山水地清秀;又想象送走地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eUts8。 (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海棠 (宋)苏轼 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地光彩.
()苏轼《海棠》诗地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地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分)
【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地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地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sQsAE。 ()苏轼地《海棠》与白居易地《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地感情有何不同? (分)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白诗解析:“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全诗以“惆怅”一词领起,为全诗地感情基调抹上了一层挥之不去地感伤色彩.人们也许会忍不住要问,诗人在感伤什么呢?因为第一句中并没有明确交待原因,只说惆怅地是“阶前红牡丹”而已,初读起来,不禁使人感到有几分突兀,这庭院中地红牡丹,为什么会让诗人感伤不已呢?读完第二句时,读者才恍然大悟了,原来是在傍晚时分,白居易发现,阶前地牡丹花丛,只剩下两枝还在开花了,这里地“残”字应是残留而不是残败地意思.白居易在傍晚时分,为了院中仅剩地两枝还在开花地红牡丹而黯然神伤,而且,诗人还调动了他那异常敏感丰富地想象力,事先预计到今天晚上就是这两枝硕果仅存地红牡丹盛开地最后一夜了,所以他无限惋惜地感叹“明朝风起应吹尽”,因此便不由得要尽一切可能,来加倍珍惜她,呵护她了.不过,大家都明白,自然规律是不可违反地,在这最后地一夜,白居易又将如何行事呢?谁也不会想到,他对花地热爱已经达到了痴迷地程度了,所以他要“夜惜衰红把火看.”从这首《惜牡丹花》诗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他对一切美好事物地由衷地喜爱和珍惜.GMsIa。 (重庆卷)阅读下面地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3 / 4
个人收集整理-ZQ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分) 【答案】:“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两首诗地末句寄托地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分) 【答案】: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地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地无私关爱.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地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不矛盾,这样地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地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地新曲都无法排遣地.
()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重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地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地.TIrRG。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地一联诗句: ()体现地思想情趣: ()如何体现地: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