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议论文知识)模拟试卷1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5. 古文阅读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民本思想 B.仁和礼 C.严刑峻法 D.自然无为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3.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4.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5. 本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
A.列比论证 B.类比论证 C.归纳论证
D.演绎论证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6. 本文中,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批驳冉有,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比喻 C.比拟 D.夸张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7.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A.历史事实 B.现实事例 C.名人名言 D.比喻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8. 《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D.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9. 下列本文所运用的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A.且在邦域之中矣 B.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虎兕出于柙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0. 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论快乐》 C.《季氏将伐颛臾》 D.《论毅力》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1. 成语“祸起萧墙”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战国策》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2. 《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
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C.由个别到一般 D.由一般到个别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3. 孟子在本文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A.胆小的逃兵
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 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4. 孟子在本文中阐述的政治主张是 A.以法治国 B.无为而治 C.王道仁政 D.选贤与能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5. 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6.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 A.由个别到一般 B.由一般到个别
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7. “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 B.《季氏将伐颛臾》 C.《大同》 D.《秋水》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8.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发展教育 C.军事扩张 D.实行仁政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19.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 A.称王天下的方法 B.用仁政治理天下 C.夺取王位的方法 D.用武力统一天下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0.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实行王道始于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谨庠序之教 C.养生丧死无憾
D.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1. 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其文主旨的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2. 孟子和孔子同属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名家学派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3. 使本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A.五十步笑百步
B.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古文阅读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季氏将伐颟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4. 解释这段文字中画线字的含义。 无乃: 是: 过: 以为: 是:
正确答案:无乃:岂不,恐怕。 是:复指前置宾语“尔”。 过:责备。 以
为:把……作为。 是:指示代词:这。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5.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孔子的观点是:季氏攻伐颛臾是错误的。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6.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运用了事实论据中的历史材料,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事实论据中的现实材料,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7.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论据论证论点?
正确答案:孔子反对伐颛臾的理论依据是:治国以礼。具体论据有三:第一,
从历史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是先王任命的东蒙山的主祭者,伐先王所封属臣,非礼。第二,从地理位置看,“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构不成任何威胁,没有理由伐。第三,从等级制与现实表现看,“是社稷之臣也”,颛臾是安分守己的附属国,伐之非礼。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8.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属于演绎论证法。如“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暗含大前提:伐先王所封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先王所封国;结论:伐先王所封颛臾非礼。“且在邦域之中矣”,暗含大前提:伐邦域中之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邦域中之国;结论:伐颛臾非礼。“是社稷之臣也”,暗含大前提:伐社稷之臣非礼;小前提:颛臾是社稷之臣;结论:伐社稷之臣颛臾非礼。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29. 选出这段文字中所运用的反诘句。
正确答案:“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30. 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引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接受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让位。” 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批评冉有、子路的失职,驳斥了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引名人名言说理属于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论证,大前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们在职位上却没有尽职;结论:应尽职劝阻,不能陈力尽责,即失职,该辞职让位。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31. 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又不去搀扶,那么又何必要用搀扶盲人的护理人呢?” 事实论据中的比喻材料;批评冉有、子路的失职,驳斥了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由个别到个别的类比法:以不能搀扶盲人
的相类比不能辅佐季氏的臣,同为失职。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32. 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意。
正确答案:“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 双重喻意:先说单句表层喻意,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出兵侵略;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喻颛臾无辜受难。再说两句整体深层喻意,将冉有、季路比作守柙护椟之人,说明无论季氏出兵侵略,还是颛臾无辜被毁,冉有、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33. 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正确答案:引用:“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用:引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反诘:“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能陈力尽职。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4. 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正确答案:“君子最痛恨那种心里想得到嘴上却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为了得到它寻找借口的人。” 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35. 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正确答案:“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完善文德教化来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孔子表达的观点是:为政以德。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36. 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正确答案:“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37. 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正确答案: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38. 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正确答案: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涉及知识点:议论文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