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应急预案
年月日
放射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 基本情况及重大危险源
我公司承担的无损检测工作。由于野外作业多,流动性大,放射源作业点多面广,放射性同位素使用频率高等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现有放射源192 1台(枚),75 1台(枚)。可能会有如下几类事故发生:
1、使用事故 2、运输事故 3、失窃事故
二、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分工
1、指挥机构
总指挥: 总经理
副总指挥: 主管副总经理
指挥部成员:综合办主任、工程检测部经理、技术质量部经理
0 / 280 / 280 / 28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若总指挥、副总指挥不在,现场的指挥部成员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并立即通知总指挥、副总指挥。
2、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
⑴ 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令与信号;
⑵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⑶ 向上级汇报和向业主或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救助;
⑷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总指挥: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
工程检测部经理: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车辆安排,物资供应,警戒安排,剂量监测及事故处置工作;
综合办主任:负责受辐射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治疗护理,转送医疗单位联系,对外联系和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1 / 281 / 281 / 28
技术部质量经理: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三、 救援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
1、治安警戒组:现场作业人员和救援指挥部安排的人员组成封锁现场,疏散人群,担任警戒。
2、通讯联络组:负责现场联络及对外联系。
3、物供组:负责救援物资供应采购、保管。
4、救援处置组:负责实施处置,做到有序、有防护和个人剂量限值的要求(这组人员要多配些,他们有放射作业证和工作经验,懂设备工作原理)。
5、运输组:负责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6、处置经过记录组:负责记录事故处置经过。包括时间、地点、参与处置的人员姓名,γ源的种类,人与源之间的估计距离、位置,是否有防护,防护用品名称,受照时间,剂量仪器显示数值,处置措施,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分析等。
四、 放射源泄漏应急救援措施
1、初步控制
γ射线探伤机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出现事故,但有时因操作不当或出现机械故障后就可能出现大
2 / 282 / 282 / 28
小不等的事故,要稳妥地进行处理。
当γ源不能正确收回探伤机内所发生的事故称为γ射线源泄漏事故。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a)γ源掉出。
b)γ源输入或输出时卡住。
c)γ源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在屏蔽容器内。
当发生射线源泄漏事故时,操作人员做好以下处理工作:
a) 立即封锁现场,疏散公众,使所有在场的人员迅速撤离,将原有的警戒区域扩大2倍,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自己撤离危险区域到较安全部位担任警戒。
b) 立即向项目经理、安全员、设备员、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如实汇报,由他们向卫生、公安、环境保护等行政部门报告,做到如实逐级上报。
⑴由公司主管领导组织安全、设备、技术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探伤师傅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在现场按预案拟定最佳方案,控制事态发展尽快实施处理。
⑵为防止事故扩大或发生新的事故,应尽量缩短工作人员在事故现场的时间。因为人体受到照射的累积剂量,是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同时也要求在处理过程中熟练、准确、迅速。除非工作特别需要,应避免在电离辐射场中作不必要的逗留,有时可以采用轮流、替换的办法限制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将每个人受到的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值以下。
3 / 283 / 283 / 28
⑶尽快实施处理,并组织有关人员在事故现场周围的安全场界处警戒,严禁非工作人员误闯入内。
⑷在应用工作场地模拟测量,估算个人剂量,确定事故现场的辐射水平,影响范围和程度。
⑸制定具体的、周密的事故处理方案。
⑹ 事故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①准备好为处理事故专门购置的全套防护服(包括:头盔、眼镜、手套、靴、上衣、裤等),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牌、个人剂量报警器、排障处理工具(包括4~6个铅粒袋,每个袋装2铅粒,1根1米或1.5米的长柄夹源钳和一些精选手工工具:老虎钳、板手、改造后的钢筋剪、“一”字和梅花螺丝刀、手锤、润滑剂、松动剂、破布、5m2一块塑料布)等器材和一块铅质1×1 m2厚度为11可立的屏风,一个倒源罐。
②要挑选熟悉γ探伤机结构和操作的人员,按顺序排名,待排除时分摊受到的剂量,达到尽快处理的目的。
③仔细观察分析地形,便于应用时间、距离、屏蔽三大方法限制个人剂量。
④有条件的话,处理前应进行体格检查,做好医学记录。
⑤如果认定是较复杂的事故,在处理时,应在有资格的安全防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⑺ 处理过程中的要求
4 / 284 / 284 / 28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照射,尤其是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要始终佩戴和使用报警、监测、剂量器具和防护服装。排除事故过程中实行剂量控制,应使其接受的全身剂量小于10。若本单位的力量难以胜任,由公司通知(或上报)当地管理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乃至生产厂家一起帮助解决,不允许操作人员私下处理事故以免造成新的事故。
⑻ 警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直接接触放射源,任何故障都要向主管经理报告。
⑼ 对受到超剂量照射的探伤人员和事故处理人员应根据所受剂量和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营养补贴及疗养时间,并按有关卫生防护规定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检复查和及时正确的治疗。
2、指挥部接到报警后,迅速下达应急令,通知所有指挥部成员到位。
⑴ 治安警戒组:用仪器监测警戒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并设置合格的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⑵ 通讯组:就现场情况和现场指挥部的意见及时与上级公司或外界联系。
⑶ 物供、运输、记录组: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
⑷ 处置组:到达现场后,穿戴好防护用品,携带仪器查明现场地形、环境,通报指挥部,在指挥部确定方案后实施处置。
⑸ 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等情况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组织开展救援。如事故自身无法处置或在处置中事故有可能扩大时,应请求生产厂家或地方行政部门参与处置。
5 / 285 / 285 / 28
五、 应急联络信号
救援联络主要使用电话联络 (配合对讲机)。公司范围:
当事故发生地的环保、卫生、公安局等联络电话号码不明时,请拨114询问。
定期举行放射源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对演练过程进行分析点评,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通过应急演练提高了辐射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验证放射源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附录A:放射源故障及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附录B: 几种典型放射事故及其排除方法、原因分析、讨论
附录C: —型75γ射线探伤机作业现场源辫与阳接头脱离事件应急预案
附录D: 反恐怖应急预案
附录A
放射源故障及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5.1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分工
5.1.1指挥机构
6 / 286 / 286 / 28
总指挥: 项目经理
副总指挥: 项目副经理
指挥部成员: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检测责任师、负责人、材料、设备员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若总指挥、副总指挥不在,现场的指挥部成员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并立即通知总指挥、副总指挥。
5.1.2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令与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和向业主或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救助;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总指挥: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检测责任师: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车辆安排,物资供应,警戒安排,剂量监测及事故处置工作;
7 / 287 / 287 / 28
负责人:负责受辐射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治疗护理,转送医疗单位联系,对外联系和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巡检员:维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避免不必要的辐射。
5.1.3 救援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项目部全体职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
1)治安警戒组:现场作业人员和救援指挥部安排的人员组成封锁现场,疏散人群,担任警戒。
2)通讯联络组:负责现场联络及对外联系。
3)物供组:负责救援物资供应采购、保管。
4)救援处置组:负责实施处置,做到有序、有防护和个人剂量限值的要求(这组人员要多配些,他们有放射作业证和工作经验,懂设备工作原理)。
5)运输组:负责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6)处置经过记录组:负责记录事故处置经过。包括时间、地点、参与处置的人员姓名,γ源的种类,人与源之间的估计距离、位置,是否有防护,防护用品名称,受照时间,剂量仪器显示数值,处置措施,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分析等。
5.2 应急救援措施
8 / 288 / 288 / 28
γ射线探伤机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出现事故,但有时因操作不当或出现机械故障后就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事故,要紧急、稳妥地进行处理。
当γ源不能正确收回探伤机内所发生的事故称为γ射线源泄漏事故。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γ源掉出。
2)γ源输入或输出时卡住。
3)γ源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在屏蔽容器内。
5.2.1 初步控制
当发生射线源现场丢失或泄漏事故时,操作人员做好以下处理工作:
1) 射线源现场作业时丢失在现场,同时运用报警器和剂量监测仪确定安全防护警戒区域、源的方位,立即逐级上报。
2) 泄漏事故发生时立即封锁现场,疏散公众,使所有在场的人员迅速撤离,将原有的警戒区域扩大2倍,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自己撤离危险区域到较安全部位担任警戒。
3) 立即向项目经理、安全员、设备员、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如实汇报,由他们向卫生、公安、环境保护等行政部门报告,做到如实逐级上报。
5.2.2 指挥部接到报警后,迅速下达应急令,通知所有指挥部成员到位。
9 / 289 / 289 / 28
1) 治安警戒组:用仪器监测警戒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并设置合格的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2) 通讯组:就现场情况和现场指挥部的意见及时与上级公司或外界联系。
3) 物供、运输、记录组:提供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防护用具,保证物品和人员的运输,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和配合工作。
4) 处置组:到达现场后,穿戴好防护用品,携带仪器查明现场地形、环境,通报指挥部,在指挥部确定方案后实施处置。
5) 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等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组织开展救援。如事故自身无法处置或在处置中事故有可能扩大时,应请求生产厂家或地方行政部门参与处置。
5.2.3 辐射事故处理
1) 总指挥首先组织人员在事故现场周围的安全场界处警戒,边界警戒线为黄、黑旗“三叶”型射线专用警戒旗,警戒灯,警示灯,警告牌和监护人员。严禁非工作人员误闯入内。
2) 总指挥组织含安全、设备、技术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探伤工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在现场按预案拟定最佳方案,控制事态发展尽快实施处理。
3) 事故处理的准备工作
a. 处理事故专用的全套防护服(包括:头盔、眼镜、手套、靴、上衣、裤等)、剂量监测仪、
10 / 2810 / 2810 / 28
个人剂量牌、个人剂量报警器、排障处理工具(包括4~6个铅粒袋、每个袋装2铅粒、1根1米或1.5米的长柄夹源钳和一些精选手工工具:老虎钳、板手、改造后的钢筋剪、“一”字和梅花螺丝刀、手锤、润滑剂、松动剂、破布、一块5m2塑料布)等器材和一块1×1 m2大小且厚度为11可立的铅质屏风,一个倒源罐,对讲机。
b.挑选熟悉γ探伤机结构和操作的人员,按顺序排名,以分摊排除时可能受到的辐射剂量,达到尽快处理的目的。
c.仔细观察分析地形,便于应用时间、距离、屏蔽三大方法限制个人剂量。
d.有条件的话,处理前应进行体格检查,做好医学记录。
e.如果认定是较复杂的事故,在处理时,应在有资格的安全防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4)为防止事故扩大或发生新的事故,应尽量缩短工作人员在事故现场的时间。因为人体受到照射的累积剂量,是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同时也要求在处理过程中熟练、准确、迅速。避免在电离辐射场中作不必要的逗留,可以采用轮流、替换的办法限制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将每个人受到的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值以下。
5) 在应用工作场地模拟测量,估算个人剂量,确定事故现场的辐射水平,影响范围和程度。
6)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制定具体的、周密的事故处理方案。
7) 处理过程中的要求: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照射,尤其是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
11 / 2811 / 2811 / 28
要始终佩戴和使用报警、监测、剂量器具和防护服装。排除事故过程中实行剂量控制,应使其接受的全身剂量小于10。若本项目的力量难以胜任,由公司通知(或上报)当地管理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乃至生产厂家一起帮助解决,不允许操作人员私下处理事故以免造成新的事故。
8) 警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直接接触放射源,任何故障都要向项目经理、主管副总经理报告。
9) 对受到超剂量照射的探伤人员和事故处理人员应根据所受剂量和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营养补贴及疗养时间,并按有关卫生防护规定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检复查和及时正确的治疗。
5.3应急联络信号
救援联络主要使用电话联络 (配合对讲机)。
12 / 2812 / 2812 / 28
附录B
几种典型放射事故及其排除方法、原因分析、讨论
1 总 述:
放射事故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生命、健康财产产生危害或损失的辐射源失控的异常事件。工业探伤中常见的有:摇把失灵、源辫与缆芯脱离、源卡在导管里、缆绳被压扁不能自由进出、丢源等现象。
1.1 摇把失灵
判断有可能是摇把失灵时,可能需要拆开控制器(即摇把),用手将控制缆芯拉回。处理步骤如下:
a) 首先应根据摇把上显示的数字等因素判断,且找到源的位置。
b) 用铅粒袋吊至源位置将源压在下方,或用屏障阻挡在人与源之间近人的一侧。
c) 开始拆摇把。
d) 拉缆芯时应带上橡胶手套,用力均匀缓缓拉动缆芯将源拉回到源包之中。
产生此类事故的原因多是因为平时设备有人用,没人保养、检查、维护,致使垃圾进入摇把内或摇把齿轮磨损,也或是缆芯长期使用,钢丝间距发生移位等,避免此类事故的好习惯就是定期检查、清洗、保养、维护,做好记录并签字。
13 / 2813 / 2813 / 28
1.2 源辫与缆芯脱离
在日常探伤作业时,γ机装置与附件磨损以及操作上没有按操作规程要求连接仪器及检查连接方法和过程,或缆芯阳接头与源辫阴接座不匹配,导致源辫和缆芯脱离,一但将γ源推出源包,将发生源脱离事故。发生此类事故的处理方法是:
1.2.1根据摇把上计数器数值估算查明γ源所处位置,或将γ源推到输源管顶端。
1.2.2将驱动缆缆芯收回到“0”位。
1.2.3用铅粒袋或其它方法(比如放入水槽等)阻挡屏蔽一部分射线。
1.2.4卸下源包的前后连接。
1.2.5取出工具箱中的塑料布快速铺好,供将源抖出导源管时,垫住源辫,保持γ源清洁。用长柄钳夹住导源管曝光头一端将γ源抖出导源管。
1.2.6再用长柄钳钳住γ源的阴接座一端将源迅速准确放入倒源罐的空穴内。
1.2.7如采用水屏蔽方法处理事故,处理方法大致如下:
a) 在安全区将水槽注满清水。水槽尺寸2m×1.5m×1.5m(长×宽×高)在水槽的中心部位装设支架,可以放倒源罐以方便操作和防护。
b) 将倒源罐稳稳的放在水槽中心。
14 / 2814 / 2814 / 28
c) 用铲车将水槽铲起来待用。
d) 将摇把拿起,将源推到输源管曝光头顶端,并收回缆芯到达“0”点。
e) 将铲车开到事故点,水槽近源处点可处理事故的地方,司机撤离。
f) 将导源管有源的一端用长杆迅速挑起或用长柄钳钳住导源管曝光头一端,将源抖到水槽中。
g) 迅速的卸下导源管与源包的连接。
h) 用长柄钳钳住γ源辫的阴接座一端,迅速准确地放入倒源罐中。
1.2.8产生此类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a) γ机装置原因:有的装置先天设计上的不足,在仪器没有连接完好的情况下,能将源捅出去,但却收不回来。
b) 附件磨损加操作不当:如缆芯上阳接头拉伸,磨损加上布设导源管时弯曲半径太小,导致源和控制缆芯的脱离甚至掉源。
c) 没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作业,摇动时用力过大,导致导源管脱落或冲破曝光头。
操作人员不具备专业技能,又缺少放射防护知识,直接操作探伤机或单独作业,当放射源脱落或掉源时,无监测仪器造成伤害事故。辐射教育不够,对其性质、危害性和可防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盲目蛮干及一知半解,恐惧害怕两种心理也是发生事故和事故扩大的原因。
15 / 2815 / 2815 / 28
放射事故的发生,主要涉及人、辐射源和辅助设备三要素,任一要素的失控或失效均可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从这三要素出发,从购买γ源设备开始,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检查、保养是遏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1.3卡源
放射源在软导管中运行,往往由于导管弯曲的半径太小或导管内偶然进入固体异型物质或导管破损有毛刺存在而发生卡源事故。此类事故有些比较好处理,比如前一种可以用一根数米长的竹杆之类的长杆将导管调整直了就可以解决,后二种就比较麻烦,最好是利用前面提到的大水箱来处理:
1.3.1在安全区将水槽注满清水。
1.3.2用铲车将该水槽铲起来开到事故点,水槽临近源且是可以将源包和源放入水槽的地方。司机撤离。
1.3.3将源和源包迅速放入水槽中。
1.3.4在水屏蔽和距离、时间防护的情况下,用物件振动导源管,目的是使被卡的源松动。
1.3.5手动摇把看是否能回收,能回收的立即收回,不能回收的话如在源松动的情况下,可以去掉前面导源管与仪器的连接,带上手套用力拉动缆芯,到一定程度。
1.3.6接上仪器与导源管的连接,用摇把将源收回。
1.4 破坏式处理方式
16 / 2816 / 2816 / 28
在不得以情况下,才能考虑破坏输动缆和导源管的操作,但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
处理方案经过有关部门、人员批准。
1.4.1现提供破坏导源管或输动缆的操作供参照:
1.4.1.1在输动缆压坏时
a) 在输动缆压坏时尽可能的找准源所在位置,采用铅粒袋、铅板等盖住γ源,进行较为严格的屏蔽,最好能达到小于等于40的要求。
b) 用改造后的剪钢筋剪刀调整被压坏的外管看能否见效。
c) 在调整无用的情况下,用割管器将两根控制缆中直接挂源的一根,在被压扁的前端割开。
d) 人离开到达控制器边上,拉动被破的一根控制缆,将源拉回源包。注意:别弄错了缆芯,否则会造成第二次操作。
1.4.1.2在γ源输源管被压坏敲扁时(只要源不是被正好卡在压坏、敲扁的地方)
a) 尽可能的找到源所在位置。采用铅粒袋、铅板等盖住γ源进行较为严格的屏蔽,最好能达到小于40的要求。
b) 用改造后的剪钢筋剪刀调整被压坏的外管,看能否见效。
17 / 2817 / 2817 / 28
c) 在调整后仍不能排除事故时,用割管器将被压的输源管段二端切除,破开取出,然后进行简单联接,注意此时不要将源弄出屏蔽位置。
d) 到摇把处收回γ源。
1.5 丢源
1.5.1 发生丢源事故分两种:
a) 被盗丢失是一起重大事故,一经发现,必须立即上报工程公司主管领导,直至公安机关、卫生防疫机关、环境保护部门做到逐级如实上报。同时保护好现场,待破案。
b) 现场作业丢失在现场,应立即逐级上报,同时用报警器和剂量监测仪确定安全防护警戒区域、源的方位。根据环境等因素制定收源方案,用换源罐尽快将源收回。
2 在处理各类事故时,应注意
a) 维护缆芯、源辫等的清洁卫生,切勿粘上沙粒等杂物。
b) 装源时,动作敏捷、准确,切不可将源装反,造成重复处理。
c) 事故处理完毕应做好的以下记录有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经过(包括γ源与人的相对位置、受照时间等);事故原因和处理措施。
3 警告事项
18 / 2818 / 2818 / 28
一切放射性作业必须要在射线报警仪器的监测下进行作业,以更及时了解放射源所处位置和个人吸率剂量控制的目的,同时任何情况下决不允许使用“病机”和有问题的附件。一旦发生事故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势态向坏的方向发展。
附录C
—型75(硒75)γ射线探伤机
作业现场源辫与阳接头脱离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1 目的
快速处理—型75(硒75)γ射线探伤机作业现场源辫与阳接头脱离事件,减少γ射线对作业人员的照射时间,保障作业人员及公众的人身安全。
2 适用范围
—型75(硒75)γ射线探伤机作业现场源辫与阳接头脱离事件。
3 事件产生的原因
3.1 γ源摇回源包时,闭锁未锁上(即没有咔嚓声)。
3.2 再次作业前,源辫与阳接头未连接上,将γ源摇出。
4 事件处置原则及准备工作
19 / 2819 / 2819 / 28
4.1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大致情形。如事故产生原因,源的位置,处理空间,处理平台,处理路径,处理时的射线防护方法等。
4.2 分析源所处位置并将源推到顶端。一般来说,应使源到达顶端为好,这样可以造成源辫与机体的距离拉大,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减少下一步处置作业时的被照射剂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曝光头高于操作平台时,应将曝光头处理到操作平台的平台上。
4.3观察处置空间,处置平台是否能够达到处置要求。原则是有足够的空间和处置平台,使处置尽可能的方便,如便于站立下蹲,便于到达与撤离,便于使用长杆等工具处置。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缩短近距离的操作时间。空间如果不够大或平台不符合,可以采用拉离或吊离的办法来满足要求。
4.4处置路径尽可能不选择高处临边路径,避免高处坠落,尽可能不选择难以快速通过的路径(如栏杆、管道多且密,需要不断跨越和钻的路径)。
4.5要尽可能的做好细致的安排,做到人与操作步骤间的协调,步步有对应。
4.6 处置时的射线防护。
4.6.1穿戴防辐射防护用品(眼镜、头盔、上衣、裤子、手套、靴子)蔽屏(铅板、铅粒、遮挡等)
4.6.2尽可能的缩短处置操作时间。
4.6.3尽可能远的进行操作。
20 / 2820 / 2820 / 28
4.6.4报警器、剂量牌、剂量仪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以免损坏仪器)
5 处置方法
在充分的准备工作保障下,开始处置。设备各部位标注如图一所示。
5.1将γ源推到顶点(a点),设法用铅粒袋屏蔽a点,使源包周围的剂量减小,如在高处把a点弄下来时确保源能在a点。
5.2把工具箱中的铅板取出,预制成“U”型,快速到达源包边。首先将“b”点用“U”型铅制品罩住,揿一下使其变成“O”型。同时去掉“d”(即控制缆与源包的连接),并将控制缆携带到工具箱旁边备用。接着抬高“c”点,达到如图二的要求。)
5.3用专用工具配合长杆,将a点卡住并快速的努力抬高。摇动数下,直至报警器等器具接受到的剂量将明显减少(如果剂量始终未能减小,则应分析原因,正确判断,另案处理)。此时,源辫在贯性作用下已滑到源包内或滑到预设的“铅管”(b)中。
5.4观察源是否回包(也可根据报警器等状况判断)。如未滑到源包内,则取工具箱中的一件快速接头和刚卸下的控制缆及扳手,到达曝光头处(即a点),快速连接形成反顶趋势,然后放缆反顶,使源进入源包内。
5.5处置结束,收回警戒用品、招回人员。
5.6将报警器,尤其是剂量牌收缴上来,并登记有关检测记录数据、入档、体检。
5.7 做好整个过程的回忆记录工作,写出故障经过、处置方法,然后参照“四不放过”( 原因
21 / 2821 / 2821 / 28
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原则进行活动。
6 警告
6.1射线作业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本文提及的—型75(硒75)γ射线探伤机作业现场源辫与阳接头脱离事件产生的原因(3.1、3.2条款),工作中应避免此事件的发生,否则将按公司安全事故处理规定严肃处理。
6.2应急处置工具箱内配备钢丝钳、尖嘴钳、活扳手、呆扳手、螺丝刀、内六角扳手、连接关、铅板、尼龙绳、应急预案等工具和资料,工具箱与—型75(硒75)γ射线探伤机同地点存放,工具箱内工具严禁随意挪用。
附录D
反恐怖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妥善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对我项目部的破坏,做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的反恐怖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2、编制依据
22 / 2822 / 2822 / 2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等,编制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处置针对我项目部及源库的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包括:
(1)利用爆炸性等破坏性手段,袭击我项目部、施工营地及源库等恐怖袭击事件。
(2)我项目部、施工营地及源库等场所遭受爆炸、纵火、投毒、武力挟持等恐怖袭击事件。
三、反恐怖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1、反恐怖组织机构
我项目部成立了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现场经理、施工经理、安全经理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办公室,由负责人负责反恐怖日常管理工作。
2、反恐怖组织机构职责
负责组织反恐怖防范工作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演练情况。项目部内发生恐怖事件时,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及当地政府部门。一旦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反恐怖领导小组根据各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根据当地政府反恐怖工作协调机构的要求为指挥提供专业咨询,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3、工作任务
23 / 2823 / 2823 / 28
项目部在反恐怖工作协调机构的领导下和当地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组织开展本项目部工程恐怖袭击事件的日常防范工作;收集、分析放射源反恐怖相关信息;发生恐怖袭击疑似事件后,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工作小组和当地制服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必要的先期处置工作;执行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令和任务,并及时反馈信息;配合相关部门执行涉及其他反恐怖工作任务。
四、制定反恐工作制度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反恐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反恐工作的责任感,将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2、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加强宣传教育和日常防范工作,在重大节假期加大对源库周边的巡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巡视时,要多注意周边异常情况,增强防范意识,稳定心态,勇敢面对,将恐怖性犯罪活动遏制在萌芽状态。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等各项制度,把制度落到实处,有外来人员造访源库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内部管理,密切掌握人员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4、提高警惕,加强保卫。注意加大检查和控制力度,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对办公区保卫工作,组织本项目部员工全力维护秩序和稳定。
5、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强化制度落实,将其纳入本项目部责任制管理,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及时联系、上报有关情况,确保反恐怖工作顺利进行,严防恐怖性事件的发生。结合实际需要,保证装备和物资供应,在发生恐怖事件时,尽最大努力维护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24 / 2824 / 2824 / 28
6、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补充、核实有关情况,并将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及时上报反恐怖领导小组组长,由组长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做好善后工作,恐怖性事件处置工作完毕后,反恐怖领导小组应及时上报,并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恢复相应的工作秩序,尽可能降低恐怖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五、应急响应
1、信息报送和处理
(1)发生疑似恐怖袭击事件后,项目部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报告反恐怖工作协调机构,同时向当地政府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反映。
(2)信息报送必须快速、准确、详实。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掌握准确的信息,应先及时报告事件概况,随后补报详情。
(3)有关政府反恐怖工作协调机构发布的恐怖袭击事件信息中涉及到我项目部的,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调查核实,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2、先期处理
(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向反恐怖工作协调机构和当地政府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所发生的情况,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或建议。
(2)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调集资源和力量,继续监控、追踪事态发展,在力所能及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必要的人员救援、转移和疏散工作,尽力控制事态的发展,。
25 / 2825 / 2825 / 28
(3)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最紧迫的工程抢险、设备抢修等工作,在危险区域或被污染的水源附近设立醒目警示标志等,防止事态扩大。
3、指挥和控制
(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我项目部会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反恐怖工作协调机构,服从其统一领导和指挥,并迅速通知公司内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及时制定处理方案,为指挥决策提供专业咨询。
(2)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上岗到位,主持本项目部会商,根据工程特点,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处置建议供各级政府反恐怖工作协调机构决策,并组织完成其下达的各项指令和任务。
(3)对事发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为上级部门反恐怖工作领导代拟部署和决策意见,采取各种预防性紧急措施,严防恐怖分子发动新一轮或连环式的恐怖袭击。
六、应急保障
1、我项目部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组建由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组成的反恐怖应急救援小组。
2、项目部结合应急抢险、抢修等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物资和设备。
3、由安全经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反恐专业技术培训,开展或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反恐演练,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实战能力。
七、善后工作
26 / 2826 / 2826 / 28
恐怖袭击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应在当地政府反恐怖工作协调机构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迅速有效的开展善后工作。
1、应急处置成果巩固
恐怖袭击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我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继续保持或者采取措施巩固应急处置工作的成果,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
2、事后恢复与重建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做好本项目部的生产自救工作,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迅速恢复施工、生活秩序。
27 / 2827 / 2827 /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