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来源:爱够旅游网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粮食作物栽培是种植类各专业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也可用于其他粮食作物生产者提高理论和生产技术水平。本课程理论课学时120学时,实验实习240学时,学分20。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粮食作物栽培是一门综述粮食作物栽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目的在于引导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掌握和了解粮食作物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课程突出栽培知识和技术,按照粮食作物的分类介绍品种类型、生长发育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的学习者应具有一般的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作物栽培生产之中。学习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增加学习者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和熟悉,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各地的生产情况,安排和组织生产实践、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一般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或仅占很小比例。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第一章水稻(20学时) 第二章小麦(30学时)

第三章玉米(30学时) 第四章薯类作物(20学时) 第五章豆类作物(10学时) 第六章小杂粮(8学时) 实验实习(240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第二节粮食作物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 一、粮食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二、粮食作物的品质 三、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 第三节粮食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 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对策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粮食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般掌握:作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物品质及其影响因素;作物增产的途径;

一般了解: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 第一章水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稻的品种类型 一、水稻的生态类型 二、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

第二节水稻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水稻器官的同伸、同步关系

四、水稻生育进程叶龄模式 第三节水稻栽培技术 一、育秧

二、稻田耕整、种植密度与移栽 三、水稻营养与施肥 四、稻田水分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低温冷害的预防 七、收获

第四节其他栽培技术 一、杂交稻栽培 二、水稻抛秧栽培 三、水稻旱直播栽培 四、水稻旱种栽培

五、绿色食品稻米、有机稻米和无公害稻米生产 六、再生稻栽培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水稻栽培技术及其他栽培技术;

一般掌握:水稻各阶段生长发育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般了解:水稻的品种类型。 第二章小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麦的分类和种植区划 一、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二、我国小麦的种和变种 三、我国小麦的分布与区划 第二节小麦生长发育特性和器官建成 一、小麦的一生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 三、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调控

四、小麦器官相关关系及措施效应 第三节小麦栽培技术 一、麦田整地技术 二、播种技术

三、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四、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五、田间管理 六、收获与贮藏

第四节北方小麦专项栽培技术 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二、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三、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四、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小麦栽培技术及专项小麦栽培技术;一般掌握:小麦生长发育特性和器官建成;

一般了解:小麦的分类和种植区划。 第三章玉米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玉米的类型及产区概况 一、玉米的类型及杂种优势利用 二、我国玉米产区概况 第二节玉米生长发育特点 一、玉米的一生

二、玉米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建成 第三节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光照的要求 二、对温度的要求 三、对水分的要求 四、对土壤的要求

五、对养分的要求 第四节玉米栽培技术 一、整地与播种 二、田间管理 三、收获

第五节专用玉米栽培技术 一、甜玉米 二、糯玉米 三、笋玉米 四、青贮玉米 五、爆裂玉米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玉米的栽培技术;专用玉米栽培技术;

一般掌握: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般了解:类型及产区概况。 第四章薯类作物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甘薯 一、甘薯栽培区划 二、甘薯生长发育特点 三、甘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四、甘薯栽培技术 五、甘薯贮藏 第三节马铃薯

一、马铃薯的生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

三、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止途径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甘薯栽培技术及贮藏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止途径;

一般掌握:甘薯各阶段生长发育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马铃薯的生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般了解:我国薯类作物生产概况及甘薯的种植区划。 第五章豆类作物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豆 一、大豆生产概况 二、大豆的品种类型 三、大豆的生育特性 四、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五、大豆栽培技术 第二节豌豆 一、概述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技术要点 第三节小豆 一、概述

二、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栽培要点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大豆、小豆和豌豆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掌握:大豆各阶段生长发育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豌豆生物学特性;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般了解:三种豆生产概况;大豆的品种类型。 第六章小杂粮 教学内容: 第一节谷子 一、概述

二、谷子生长发育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谷子栽培技术 四、播种 五、田间管理 六、收获贮藏 第二节大麦 一、概述

二、大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三、北方大麦栽培技术

四、啤酒大麦对子粒品质的要求及栽培技术要点 第三节燕麦 一、概述

二、燕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三、北方裸燕麦栽培技术要点 第四节荞麦 一、概述

二、荞麦栽培生物学基础 三、荞麦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掌握:生物学基础; 一般了解:生产概况。 实验实习:

实验实习一水稻育秧与插秧 实验实习二水稻高产栽培的看苗诊断 实验实习三稻种生活力快速测定 实验实习四水稻浸种催芽技术 实验实习五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技术 实验实习六水稻秧苗与稗草的识别 实验实习七麦田杂草识别及其防除

实验实习八小麦的分蘖习性及越冬前苗情诊断 实验实习九小麦穗分化过程的解剖观察

实验实习十小麦不同群体结构、产量性状的调查分析 实验实习十一小麦大田测产及其经济性状的考察

实验实习十二玉米叶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叶龄指数法)实验实习十三玉米主栽品种调查

实验实习十四玉米成熟度鉴定及考种 实验实习十五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实验实习十六玉米测产技术 实验实习十七豆类作物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习十八薯类作物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习十九甘薯测产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