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一、选择题
1.C 11.B 2.B 12.B 3.B 13.D 4.C 14.D 5.B 15.B 6.C 7.B 8.C 9.B 10.D 二、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态。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有: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
2.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乘客:所谓免费乘客就是指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一些人免费或者只需付出很少代价就可以消费这类物品。
4.私人成本:厂商为生产而必须直接投入的费用。
5.社会成本:私人成本与外部不经济所造成的成本之和称为社会成本。 6.外部影响(externality):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在影响又称为外差效应,溢出效应或邻近效应。 7.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只要所有权明确,法定权利可以自由交换,且交换成本等于零,那么法定权利的最初配置状态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而言就是无关紧要的。
三、简答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答: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阻止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阻止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例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
1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 2.外部影响怎样会使资源配置失当? 答: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影响”,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在现实生活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为什么呢?令VP、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S>VP,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VS-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又可得到(CS-CP)>(VP-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3.什么叫科斯定理?一些西方学者为什么会认为规定产权办法可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答:关于什么是科斯定理,西方学者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该定理可表述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产权分配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例如,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失75元,5户共损失375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15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除尘器,二是给每户买1台值5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25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生作用,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150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150元成本最低表示资源配置最优。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归工厂还是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150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就是说,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在此以前,以英国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出现外部经济时,可用政府津贴办法,使私人利益和
2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社会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定理的问世,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4.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试利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
为什么环境污染不能依靠市场,通常需要政府加以管理?
答:环境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来解决,原因是环境污染是外部性问题。外部性使得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者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不一致,因此造成市场失灵,从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环境污染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机会并不能得到实现,原因有:1>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由于交易费用足够大,污染者和受害者在如何分配“重新安排生产计划”所得到的好处问题上不能形成一致意见。2>解决外部性存在“搭便车”现象。3>污染者和受害者在谈判地位上的不对等性。因此,需要政府介入。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