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目标与质量控制)第四章 路面工程施工质量监理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路面构造及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1代表( )。 A、面层

B、基层(包括底基层) C、垫层

D、路缘石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1-面层;2-基层(包括底基层);3–垫层;4-路缘石;5-加固路肩;6-土路肩。参见教材P123。 2、为发挥路面的功能,保证汽车安全和经济地行驶,即路面表面应具有和保持一定的( ),使汽车在高速行驶中需要紧急制动时不致因路滑而产生侧向或超长的纵向滑移,乃至冲撞事故。 A、粗糙度 B、光滑度 C、坡度

D、强度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为发挥路面的功能,保证汽车安全和经济地行驶,即路面表面应具有和保持一定的粗糖度,使汽车在高速行驶中需要紧急制动时不致因路滑而产生侧向或超长的纵向滑移,乃至冲撞事故。参见教材P123。 3、( )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A、面层 B、基层(包括底基层) C、垫层

D、功能层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参见教材P124。 4、下列不属于路面面层基本性能的是( )。 A、结构强度 B、不透水 C、水稳定性

D、扩散应力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好,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参见教材P124。 5、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砾)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的基层,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性质,后期的强度和刚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最终的强度和刚度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以上描述指的是( )路面。 A、柔性路面 B、刚性路面 C、半刚性路面 D、半柔性路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半刚性路面: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砾)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的基层,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性质,后期的强度和刚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最终的强度和刚度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参见教材P125。 6、根据交通条件调整选择的沥青标号。对重载交通量路段、高速公路等实行渠化交通的路段、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宜采用( )的沥青,也可提高一个高温气候分区选用沥青等级,同时又是炎热地区时可以提高两个气候分区选择沥青等级。 A、黏度大

B、黏度中等 C、黏度小

D、以上均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根据交通条件调整选择的沥青标号。对重载交通量路段、高速公路等实行渠化交通的路段、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宜采用黏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一个高温气候分区选用沥青等级,同时又是炎热地区时可以提高两个气候分区选择沥青等级。参见教材P129。 7、对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吸水率不大于2% B、坚固性不大于12%

C、软石含量不大于5%

D、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选项C,软石含量不大于3%。参见教材P129。 8、塑性指数为15~20的黏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黏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均适宜于用石灰稳定。对于石灰稳定土集料的压碎值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般公路的底基层不大于40%

B、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不大于35% C、二级公路的基层不大于30%

D、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面层不大于5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塑性指数为15~20的黏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黏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均适宜于用石灰稳定。对于石灰稳定土集料的压碎值要求:1)一般公路的底基层不大于40%;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不大于35%;3)二级公路的基层不大于30%。参见教材P145。 9、对于路面粒料类基层,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嵌锁型粒料基层的整体强度主要依靠碎石颗粒之间的嵌锁和摩阻作用,颗粒间的黏结力很小

B、嵌锁型结构强度主要取决于石料的强度、形状、尺寸、均匀性、表面粗糙度以及施工时的压实程度

C、级配型粒料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内摩阻角和黏结力的大小

D、当石料强度高,形状接近立方体、有棱角、尺寸均匀、表面粗糙、压实度高时,结构层的强度就低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D,当石料强度高,形状接近立方体、有棱角、尺寸均匀、表面粗糙、压实度高时,结构层的强度就高。参见教材P147。 10、基层(底基层)施工准备阶段需要铺筑试验段,不属于铺筑试验段目的的是( )。 A、检验承包商提出的施工方案的适用性 B、检验拌合、摊铺与压实机械的实际效果 C、检验摊铺设备生产能力

D、检验和确认基层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指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铺筑试验路段的目的是:检验承包人提出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适用性,检验拌和、摊铺与压实机械所具有的实际效果,检验和确认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指标,并提出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及质量检验的试验方法。参见教材P150。 11、对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石灰土稳定砂砾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石灰土稳定砂砾、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应在夏季到来之前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最低气温应在( )以上。 A、0℃ B、3℃ C、5℃

D、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对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石灰土稳定砂砾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石灰土稳定砂砾、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应在夏季到来之前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参见教材P153。 12、对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石灰土稳定砂砾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中的养生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需静置一天开始进行养生 B、应用湿砂进行养生 C、用砂覆盖时,砂层应厚7~10cm D、在整个养生期间都应使砂保持潮湿状态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A,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即开始进行养生。参见教材P154。 13、对于沥青路面施工,以下不属于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的是( )。 A、悬浮密实结构 B、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

D、悬浮空隙结构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对于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包括悬浮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骨架密实结构、悬浮空隙结构。参见教材P163。 14、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组成及各参数中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对非改性沥青混合料,宜以预估的最佳油石比拌和( )组的混合料,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取平均值。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组成及各参数中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对非改性沥青混合料,宜以预估的最佳油石比拌和2组的混合料,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取平均值。参见教材P169。 15、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组成及各参数,确定设计级配范围,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设计级配范围上限和下限的差值,设计级配范围上限、下限差值,通常情况下对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范围差值宜小于( )%。 A、10 B、11 C、12 D、1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设计级配范围上限和下限的差值,设计级配范围上限、下限差值,通常情况下对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范围差值宜小于12%。参见教材P173。 16、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组成及各参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马歇尔试验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合比设计各阶段都应进行马歇尔试验 B、经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规范规定的马歇尔设计技术标准 C、沥青混合料的试件的制作温度及试验温度,通常应通过沥青结合料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

D、缺乏黏温曲线数据时,可按规定的范围选择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D,缺乏黏温曲线数据时,可按规定的范围选择,但应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参见教材P176。 17、对于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 )℃,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的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 A、5 B、7

C、10

D、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对于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的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参见教材P185。 18、当车轮行驶在路面上,整个水泥混凝土路面会起抵抗作用,不使路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当车轮驶过后又重新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的路面,又称为( )。 A、刚性路面 B、强性路面 C、硬性路面 D、抗压性路面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当车轮行驶在路面上,整个水泥混凝土路面会起抵抗作用,不使路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当车轮驶过后又重新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的路面,又称为刚性路面。参见教材P188。 19、下列不属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的是( )。 A、强度高

B、稳定性好

C、对水泥需求量大

D、耐久性好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下优点:(1)强度高,(2)稳定性好,(3)耐久性好,(4)有利于夜间行车。参见教材P188。 20、混凝土配合比试配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 )。 A、1/3 B、1/4 C、1/5 D、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试配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参见教材P193。 2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必须采用( )。 A、机械摊铺 B、人工摊铺

C、机械摊铺和人工摊铺结合

D、机械摊铺或人工摊铺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必须采用机械摊铺,所采用的摊铺机械性能必须达到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参见教材P194。 22、水泥混凝土路面人工、小型机械化施工的模板高度的允许误差为±( )mm。 A、1 B、2 C、3 D、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人工、小型机械化施工的模板高度的允许误差为±2mm。参见教材P199。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对路面的基本要求的有( )。 A、强度 B、刚度

C、稳定性 D、耐久性

E、坡度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路面应具有下述一系列性能:1)强度和刚度;2)稳定性;3)耐久性;4)表面性能。参见教材P123。 2、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 )。 A、P.O B、P.I C、P.H

D、P.G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概述。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参见教材P135。 3、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主要有( )。 A、石灰稳定土基层 B、水泥稳定土基层 C、沥青稳定土基层

D、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E、粒料稳定土基层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适用于基层与底基层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主要有: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等。参见教材P144。 4、对于路面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 A、二灰稳定类混合料试件的制备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

B、对于石灰粉煤灰,采用石灰粉煤灰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之比可以是1:2~1:9

C、采用石灰粉煤灰土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之比常用1:3~1:4 D、石灰粉煤灰与细粒土的比例可以是30:70~90:100

E、采用石灰粉煤灰粒料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配比常用1:3~1:4 【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C,采用石灰粉煤灰土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之比常用1:2~1:4;选项E,采用石灰粉煤灰粒料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配比常用1:2~1:4。参见教材P149。 5、对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石灰土稳定砂砾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

B、石灰土稳定砂砾、水泥石灰稳定土宜用中心站集中拌和的办法施工 C、石灰土稳定砂砾、水泥石灰稳定土不可用路拌法

D、当铺筑层不只一层时,先铺筑的一层,将表面轻轻地耙松

E、当基层压实采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C,灰土稳定砂砾、水泥石灰稳定土可用路拌法;选项E,当基层压实采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参见教材P153。 6、对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粒料基层(底基层)施工,在最佳含水率时进行碾压应达到压实度要求包括( )。 A、基层为93% B、基层为95% C、基层为98% D、底基层为95%

E、底基层为96% 【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监理。在最佳含水率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下列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1)基层为98%;2)底基层为96%。参见教材P157。 7、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按空隙率、集料最大粒径、添加矿粉数量的多少,分为三种类型 B、公称最大粒径通常大于19mm,铺筑在沥青层底部起排水作用,设计空隙率大于15%~18%

C、采用乳化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在12%以上的常温沥青混合料

D、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指公称最大集料粒径为9.5mm或13.2mm的沥青混合料

E、公称最大集料粒径小于或等于5.75mm的沥青混合料,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 【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C,采用乳化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在10%以上的常温沥青混合料;选项E,公称最大集料粒径小于或等于4.75mm的沥青混合料,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参见教材P162。 8、对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组成及各参数,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3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 B、计算VV、VCA、VFA等体积指标

C、进行马歇尔试验,与马歇尔设计标准比较

D、技术经济分析确定1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E、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A,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5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选项B,计算VV、VMA、VFA等体积指标。参见教材P172。 9、对于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设备,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拌和厂应在其设计、协调配合和操作方面,都能使生产的混合料符合工地配合比设计要求

B、拌和场地布置应远离居民区,其距离不少于3km

C、运料设备应采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自卸槽斗车辆运送混合料,车槽内不得沾有有机物质

D、为了防止尘埃污染和热量过分损失,运输车辆应备有覆盖设备,车槽四角应密封坚固 E、拌和设备的产量应和生产进度相匹配,在安装完成后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调试

即可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B,拌和场地布置应远离居民区,其距离不少于1km;选项E,拌和设备的产量应和生产进度相匹配,在安装完成后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调试,直到符合要求。参见教材P179。 10、对于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养护,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集料表面应用扫帚轻轻扫过,或用其他方法养护4d B、表面养护应包括把盖面料撒布到整个沥青表面上 C、养护不应使已嵌锁的集料移动位置

D、应采用平行路帚把多余的材料从整个处治表面上清扫出去 E、面层清扫应在总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时间进行 【正确答案】 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监理。选项D,应采用旋转路帚把多余的材料从整个处治表面上清扫出去;选项E,面层清扫应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时间进行。参见教材P183。 11、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他类型路面相比,具有优点有( )。 A、强度高

B、稳定性好 C、耐久性好 D、能见度好 E、没有接缝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与其他类型路面相比,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下优点: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能见度好。参见教材P188。 12、当出现( )情况时,不得铺筑混凝土。 A、庇荫处的气温低于5℃

B、庇荫处的气温低于35℃ C、庇荫处的气温高于35℃ D、正在下雨

E、估计4h内有雨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选项B,庇荫处的气温高于35℃。参见教材P195。 1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对厚度不大于22cm的混凝土板,靠边角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 B、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冒气泡为宜 C、当采用插入式与平板振捣器配合使用时,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

D、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选项B,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为宜。参见教材P199。

E、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14、以下有关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说法,正确的有( )。 A、坑洞应为板面出现直径大于30mm、深度大于20mm的坑槽,损坏应按坑洞或坑洞群的包络面积计算

B、唧泥应为板块接缝处有基层泥浆涌出,损坏应按长度(m)进行计算

C、露骨应为板块表面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或表层疏松剥落,损坏应按面积计算 D、修补应为裂缝、板角断裂、边角剥落和坑洞等损坏的修复

E、块状修补应按面积计算,裂缝类的条状修补应按长度(m)乘以0.1m影响宽度计算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选项A,坑洞应为板面出现直径大于30mm、深度大于10mm的坑槽,损坏应按坑洞或坑洞群的包络面积计算;选项E,块状修补应按面积计算,裂缝类的条状修补应按长度(m)乘以0.2m影响宽度计算。参见教材P2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