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社会 青年论坛 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蔡安 晏志新 (1.南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2;2.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摘要】上世纪末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时代,但随之而来的大 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高校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 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就业是一国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就业”是近几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无论是“保持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还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已成 为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 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中 国梦”的实现。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情况 (一)上世纪末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我国高校毕业生 一、数量剧增。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是首次突破了600 万,2010年630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2013 年699万。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时代,但随之而来的大 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高中、技校、中专这些院校毕业后选择不再继续 深造而选择参加就业的这部分新增的劳动者,他们也都将会 与大学毕业生争夺工作机会。 (三)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所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进城务工人员大大增加,也将与大学毕业生争夺就业机会。 庞大的就业群体要与大学生争夺有限的就业岗位,造成 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外部就业环境分析 第一,国内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的竞争。随着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各种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 产生多种类型的人才培训机构,这种新的培训模式直接挑战 了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冲击了国内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第二,人才市场更加注重“好”专业。所谓“好”专业 就是指当前就业市场紧缺的专业。一直以来,大学所设专业 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海外留学生归国影响国内大学生就业。近几年,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各方面条件不断改善,留学 回国人员不断增加,直接挤压了国内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二)大学生供求矛盾分析 第一,大学生供求的总量矛盾。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 数量逐年增加,加上累积前几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大学失业 首先,政府应对各高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薪资水 平等进行后续调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避 免他们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选择不适合的专业和学校,从一 开始就做出了错误的人力资本投资。 其次,为首次就业未能成功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较为充足 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对他们提供指导,以 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渡过就业难关,使其尽快实现就业。 (二)深化高校改革 第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 设置。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 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 不合理的学校及专业的招生数量。 第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一支高素 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 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应合理定位、完善自我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面对竞争激烈 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 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每个大学生需要思考 的问题。大学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 握扎实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 发挥一技之长,自主创业,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 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创业活动 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形成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 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大学毕业生需冷静看待 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客观地分析个人特质,对自己的职业 选择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在兼顾短期形势和长远发展的前提 下,增强主动性,积极把握机会,争取早日就业。 参考文献 【1】谢维和.高等教育内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U】. 中国高等教育,2004(6). 【2】蒋元涛.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U].经济研究 导刊,2009(21). [3】倪渊.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L『】.教育探索, 2008(8). 群体已十分庞大。而国家、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缺 口较大,短期内无法补足。 第二,大学生供求的质量矛盾。质量矛盾是由大学生综 合素质下降与企业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造成的。部分大学毕 业生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综合技能水平不高, 择业能力不强,就业过程缺乏科学性。在大学生素质降低的 同时,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却在提高,企业按照岗位的实际 需求实施招聘,招聘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大学生供求的结构矛盾。由于供求结构的不合理 造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高校招生 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 会需求不适应的矛盾。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对策 (一)政府应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4]雷倩.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U】.科园月-fq, 2010(13). 【5】宋保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U】.现代经济 信息,2010(15). [6】杨贤华.试论我国大学生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U】.现代 企业教育,2007(6). 54・2013.VOL.538.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