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爱够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723690 U(45)授权公告日 2019.12.03

(21)申请号 201920400077.6(22)申请日 2019.03.27

(73)专利权人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地址 100026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5号

西综合楼一层107

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 鲍喜臣 郭瑞敏 刘金龙 尹建楠 

徐秀艳 邢本国 彭琳绚 王红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代理人 旦帅男 王灵灵(51)Int.Cl.

E04G 23/02(2006.01)E04B 1/58(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9723690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

(57)摘要

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位于原有混凝土柱与新增混凝土柱之间,所述原有混凝土柱包括原有混凝土、原有纵筋和原有箍筋;所述新增混凝土柱包括新增混凝土、新增纵筋和新增箍筋;所述节点包括钢筋骨架和浇筑在钢筋骨架上的灌浆料,所述原有纵筋的上端与新增纵筋的下端连接并通过原有箍筋和新增箍筋固定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连接的节点施工和绑扎合理安排,可有效降低节点区域的施工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点,受施工现场约束条件小且操作简便。

CN 20972369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位于原有混凝土柱(1)与新增混凝土柱(2)之间,所述原有混凝土柱(1)包括原有混凝土(11)、原有纵筋(12)和原有箍筋(13);所述新增混凝土柱(2)包括新增混凝土(21)、新增纵筋(22)和新增箍筋(23);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3)包括钢筋骨架(31)和浇筑在钢筋骨架(31)上的灌浆料,所述原有纵筋(12)的上端与新增纵筋(22)的下端连接并通过原有箍筋(13)和新增箍筋(23)固定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纵筋(22)包括外侧的新增纵筋一(221)和内部的新增纵筋二(222),所述原有纵筋(12)与新增纵筋一(221)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外侧通过原有箍筋(13)和新增箍筋(23)固定,所述新增纵筋二(222)下端固定在原有混凝土(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有纵筋(12)与新增纵筋一(221)焊接连接,所述新增纵筋二(222)与原有混凝土(11)粘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有纵筋(12)与新增纵筋一(221)焊接长度为15d,所述新增纵筋二(222)与原有混凝土(11)通过植筋胶粘结,粘结长度为24d。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纵筋一(221)与原有纵筋(12)连接后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31)外侧,所述新增纵筋二(222)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3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纵筋二(222)弯折后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31)内部,所述新增纵筋二(222)弯折角度为1:6。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料为CGM灌浆料。

2

CN 209723690 U

说 明 书

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

背景技术

[0002]由于业主对建筑的功能及外观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很多未到达使用年限的建筑需要改动,而为保证结构整体的使用功能安全,不可免的是就是要新增梁、柱等加强构件。由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要求,所有墙柱、梁柱等节点均为重点。为满足业主对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或外观要求的变化,从而在原混凝土构件基础上新增构件。由于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的连接处,由于并非一次性浇筑,且钢筋处于同一截面搭接,无论是整体性还是稳定性都更不满足结构安全要求。[0003]传统的增大界面、外包型钢工程破坏结构整体外观,且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大多整体采用灌浆料,费用较高,外包型钢与混凝土性质完全不同,导致后期装饰装修工序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必须采取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而通常用的外包型钢、增大界面等技术手段会破坏建筑等整体美感。于此同时,高昂的造价使业主单位望而却步,如何解决既要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同时不破坏建筑整体风格,又能降低成本这一问题,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要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的技术问题;还解决要解决现有技术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相连接的节点核心区不能满足抗震要求的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造价过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位于原有混凝土柱与新增混凝土柱之间,所述原有混凝土柱包括原有混凝土、原有纵筋和原有箍筋;所述新增混凝土柱包括新增混凝土、新增纵筋和新增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钢筋骨架和浇筑在钢筋骨架(31)上的灌浆料,所述原有纵筋的上端与新增纵筋的下端连接并通过原有箍筋和新增箍筋固定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新增纵筋包括外侧的新增纵筋一和内部的新增纵筋二,所述原有纵筋与新增纵筋一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外侧通过原有箍筋和新增箍筋固定,所述新增纵筋二下端固定在原有混凝土内。[0008]进一步地,所述原有纵筋与新增纵筋一焊接连接,所述新增纵筋二与原有混凝土粘结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原有纵筋与新增纵筋一焊接长度为15d,所述新增纵筋二与原有混凝土通过植筋胶粘结,粘结长度为24d。[0010]进一步地,所述新增纵筋一与原有纵筋连接后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外侧,所述新

3

CN 209723690 U

说 明 书

2/3页

增纵筋二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内部。[0011]此外,所述新增纵筋二弯折后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内部,所述新增纵筋二弯折角度为1:6。

[0012]更加优选地,所述灌浆料为CGM灌浆料。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0014]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节点核心区注入填充灌浆料,由于其优异的流动性、自密、高强、免振等特点,可充分保证节点核心区强度及灌浆料与钢筋握裹力,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节点核心区钢筋间距较小而混凝土骨料粒径较大,容易产生骨料无法进入核心区内部,导致核心区强度不高的问题。[0015]第二,通过本实用新型中植筋加灌浆料的手段,使新柱与原柱之间的连接紧密,确保了受力框架的整体安全性,可达到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无法达到的强度要求,为在原有构件基础上增加梁、柱等类型构件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也可有效的,采用钢筋加模板的模式,利用传统混凝土工程的优点,降低整个加固工程的造价,同时满足经济与安全的要求。

[0016]第三,本实用新型仅在局部使用高强灌浆料,保证构件节点核心区强度,其余大部分构件仍使用普通混凝土,费用低,核心加强区截面高度、宽度等截面参数与其他部分一致,构件在尺寸上无明显变化,因此可充分保证后期整体装修效果,且所用材料性质与混凝土相近,不会由于采用此种做法导致后续施工工序发生变化,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变更,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小。[0017]第四,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连接的节点施工和绑扎合理安排,可有效降低节点区域的施工难度,同时,本发明所述的节点,受施工现场约束条件小且操作简便。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原有纵筋与新增纵筋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新增纵筋二与原有混凝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21]附图标记:1-原有混凝土柱;11-原有混凝土;12-原有纵筋;13-原有箍筋;2-新增混凝土柱;21-新增混凝土;22-新增纵筋;221-新增纵筋一;222-新增纵筋二;23-新增箍筋;3-节点;31-钢筋骨架。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3]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4]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如图1所示,位于原有混凝土柱1

4

CN 209723690 U

说 明 书

3/3页

与新增混凝土柱2之间,原有混凝土柱1包括原有混凝土11、原有纵筋12和原有箍筋13;新增混凝土柱2包括新增混凝土21、新增纵筋22和新增箍筋23;节点3包括钢筋骨架31和浇筑在钢筋骨架31上的灌浆料,灌浆料为CGM灌浆料;原有纵筋12的上端与新增纵筋22的下端连接并通过原有箍筋13和新增箍筋23固定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31;如图2所示,新增纵筋22包括外侧的新增纵筋一221和内部的新增纵筋二222,原有纵筋12与新增纵筋一221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外侧通过原有箍筋13和新增箍筋23固定,新增纵筋二222下端固定在原有混凝土11内。如图3所示,原有纵筋12与新增纵筋一221焊接连接,新增纵筋二222与原有混凝土11粘结连接;原有纵筋12与新增纵筋一221焊接长度为15d,新增纵筋二222与原有混凝土11通过植筋胶粘结,粘结长度为24d;新增纵筋一221与原有纵筋12连接后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31外侧,新增纵筋二222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31内部;新增纵筋二222弯折后均匀分布在钢筋骨架31内部,新增纵筋二222弯折角度为1:6。

[0025]一种连接新增混凝土柱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26]步骤一,将原有混凝土柱1端部,核心区范围内作为钢筋保护层的混凝土剔除,直至漏出原有纵筋12及原有箍筋13;[0027]步骤二,按照图纸要求,将较原柱数量上增加的新增纵筋22,标识于原有混凝土柱1顶部平面范围内,靠近外侧钢筋均匀分布。[0028]步骤三,用水钻按照标识的位置开孔(深度按照图纸要求)、晾干,如无法自然风干,可采取用加热棒的方式进行加热;[0029]步骤四,将新增纵筋一221与原有箍筋13一一对应连接,新增新增纵筋一221与原有箍筋13连接采用焊接连接,双面焊接长度15d。[0030]步骤五,由于新增纵筋一221多于原柱的原有纵筋12,因此,在数量上无法做到一一对应的,将新柱比原柱多的那部分纵筋,锚固于原有混凝土柱1顶部平面孔内,新增纵筋一221与原有混凝土柱1采用植筋胶粘接锚固,植筋深度24d。[0031]步骤六,将处于植筋位置,偏位较大的新增纵筋二222轻微弯折,使边筋及角筋处于同一平面上,保证保护层厚度及钢筋排布,新增纵筋二222弯折角度为1:6。[0032]步骤七,在节点核心区部位及上部绑扎新增箍筋23;[0033]步骤八,浇筑节点核心区CGM灌浆料;[0034]步骤九,浇筑框架柱上部混凝土,步骤八和步骤九之间,灌浆料施工完成初凝之前,上部新增框架普通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保证结合充分,不得出现冷缝,避免影响结构质量。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0972369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0972369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