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两篇阅读理解(中考语文)

两篇阅读理解(中考语文)

来源:爱够旅游网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

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

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

等等。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

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4.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3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请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

16.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①自然段则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3分)

17.文章第⑤自然段写道:“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句中“超能力”的意思是 。第⑧自然段写道:“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 多岁的‘气象树’。”称其为“气象树”的原因是 。(2分)

18.请依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植物预测机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分)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l8分)

龙潭

龙潭沟的山根有一眼龙泉,水桶粗一股泉水日夜不停地往外冒,清澈的泉水形成一个半亩大的水潭后,顺着山沟流淌。由于龙泉的水质甘甜,加上带个“龙”字,就有很多神秘的话题。有人做过统计,龙潭沟在外吃商品粮当国家干部和工人的,几乎家家都有;龙潭沟的女孩长得水灵,不是嫁给干部就是嫁了工人。所有这些,都与龙潭的水有关。你想

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

乡里为了改善饮水条件,投资20万元架设了管道,将龙潭水引到全乡各地,上千户村民都喝上了龙泉水。

一天,龙潭沟的陈麻子上坡放牛,快走到龙潭时,听见扑通一声响,一个影子晃了一下跳进了龙潭。他停下脚步,站在潭边仔细看,发现不见底的绿水潭里泛着泡泡。他想可能有人跳潭自杀,就吆喝着让村里人来救。这一吆喝,热心的村民都跑了过来,用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竿搅了个遍,也没探着什么。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从潭里冒出个小猪一样黑溜溜的东西,一跃蹿到潭边的石头上,摆了一下身子,水花四溅,惊奇地看着众人。

“水獭!这么大个家伙!”陈麻子一声惊叫,人们才反应过来。是水獭,足有二三十斤重。组长马贵手中的竹竿往上一扬,就要去打水獭,那水獭头一低,扑通一声又钻进了水里。

“妈呀,你知道水獭皮多值钱吗?”叉着腰看热闹的马奇问。

“听说很值钱,可不知道到底能值多少钱。” 马贵是马奇的本家哥,两眼紧盯着水潭,不停地用竹竿往水里探。

“我前年在广州打工,看见有人交易,一个水獭皮就卖了一万三!”马奇嘴一咧,看看大家。

“乖乖,一万三?”陈麻子看了一眼坡上吃草的两头牛,“比两头大黄牛还值钱哪!”

大家正说着,山坡上被牛惊动了的另一只水獭也跑了下来,从一块青石上一跃,扑通

一声扎进了水里。

“又是一只!”有人尖叫起来。

“水里肯定不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咋弄?”陈麻子和马奇都把目光投向了马贵。

“一只一万多,要是有个十来只就是十来万呢!”马贵盘算着。

“咋弄?把它捉住吧。”马奇提议。

马贵扬了扬竹竿:“靠它?那些家伙光溜溜的,捉不住。”

陈麻子说:“咱们把潭围起来,用石头往里砸,说不定就会冒出来的。只要它再一出水,咱们就下手捉。”

马贵还没说话,潭边的人就自然排开,绕着水潭,顺手拾起身边的石头、土坷垃猛往水里扔去。

于是,龙潭里响起一阵阵叮咚声,可是却不见水獭从里面出来。人们有点失望了,一个个看着马贵。

马贵重新拿起长竹竿在水中搅动,潭里除了被他们垫了厚厚的一层碎石块外,什么也没有。

马奇突然拍了拍脑门儿说:“前年修路剩些炸药和雷管,可以像炸鱼一样把它们炸死。”

“这办法中。卖十来万,一家分个五六千块!”陈麻子又看了看他的两头牛。

“拿来!”马贵决然地说。

不一会儿,炸药和雷管都拿来了。到底人多办法多,有人拿来一个夜壶,把炸药和雷管装进去,又用泥糊着,点了导火索扔进了水里。

“轰!”一声巨响,龙潭的水蹿起十来丈高的水柱,把坡上吃草的黄牛吓得扬了四蹄往前川跑去。陈麻子赶紧去堵,牛又停了下来。

水柱落下,人们在坡边发现了一只水獭。不一会儿,水潭里又漂上了三只死水獭。大家都忙着往上捞,喜得合不拢嘴。只是龙潭的水变成了土黄色,往上泛的劲儿也小了许多。

当天下午,村里的人就把水獭剥了皮,商量着由马奇带两个人去南方出售。

第二天,人们把马奇和水獭皮送走后,发现河沟的水变小了,就去龙潭看。龙潭的水只剩下半潭了,龙泉再也不往上冒泉水了。有人对着的马贵说:“这咋办,咋给乡里交代?”

马贵哭丧着脸说:“不只是咋给乡里交代,是咋给咱龙潭沟的子孙们交代啊?我们算是办了件造孽的事!”

几天之后,龙潭彻底干了。而北山过来赶集的人说,他们那儿的一道干石沟里这几天突然冒出一股泉水,还清汪汪的。

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

流走了……

19.通读全文,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试分析本文的情节是怎样逐层推进的。(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想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

21.认真阅读文章第二段文字,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

2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 、 等描写方法。请从文中摘录一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最精彩的描写语句: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3.文章结尾写道:“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了……”根据理解,你认为龙潭沟的人还应该明白怎样的道理?(3分)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24.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自命题作文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习惯”一词解释为:“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生活方式或社会风尚。”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民间谚语:“不良习惯会使人行为懒散,意志消沉,甚至会使人丧失羞耻心,损人害己。”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则贻害终生……

请以“习惯”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半命题作文

题目: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