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2・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34卷第2O期Journal ofQiqihar University ofMedicine,2013,Vo1.34.N0.20 , .高教研究. 护士执业考试视角下的高职护理基础课程的整合研究 王晓茹 【摘要】 目的通过对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分析,深化高职护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护生进入临 床1=.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方法对护士执业资格考题类型、内容与答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索高职 研究发现学生执业考试答错率最高在基础与临床交界的桥 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 护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切人点。结果梁题,而临床型考题的答错率最低,两者差异性有统计意义。结论试成绩呈正相关,说明整合优化护生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护理临床工作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护t执业资格;护理基础课程;整合 Study on basic nursing courses integr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nurse license examination WANG Xiao—rlz. Suzhou Health College,Suzhou,Jiangsu 215009. ina. 【Abstract】 0bjective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en the basic nursing courses reform in colleges by analyzing nurse licensing scores,in the hope of helping them laying a more solid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work. Method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NuYse Licensing Examination type,content and the wrong answer examples, it explored effective entry point of teaching reform.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students made the wrong answers most at the bridge problems of the basic and clinical junctions,but the least at clinical question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em were statistical1Y significant.Conclusion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courses and nursing Iicensing examination scores indicates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knowledge structure in basic courses can impm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work for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Nurse qualiifcation; Basic nursing courses; Integration 护理专业是维系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专业,同其他专 ANOVA),若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用最小有意义 差异法(1east signiifcant difference,LSD)法进行两两比较。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分析 1.护士执业资格考题(模拟)分析:经护理基础课程及临 业相比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员更要有较好的人文素质水平,人 文素质已成为护士职业素质的底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作为国家考核制度,是护士取得从事护理工作资格的必要条 件,也是护理专业毕业生获得护士执业资格的唯一途径。我 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护理基础课程知 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护理基础 床护理专业相关老师反复斟酌推敲,根据每道题目主要涉及 的知识点情况,整理出2010年护士执业资格考题(模拟)所 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 药物学等课程(本文中提及的护理基础课程特指这类课程)。 为了推进护理课程改革,强化护理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及临 涉及的主要内容:纯基础型题69条;基础临床交界型题67 条;纯临床型题264条,计算出各类题目占整套试题的百分比 分别为:17.3%,16.7%,66%(见表1)。 床工作服务的理念,本文通过对护理执业资格考题内容与答 锴睛况分析,提出了高职护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与方法。 一2.学生模拟考试成绩分析:从参加2010年护士执业资格 考试(模拟)的学生(高中起点三年制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 按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4个班级,共198套学生试卷。 统计每道题目答错学生数并计算出每道题目答错率。按上述 、材料与方法 1.材料选择:课题组人员选择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 题作为研究材料,组织护理毕业班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并组织 相关老师对模拟考试的400道试题按内容归属分为基础知 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性知识、临床专业知识三类,进 分类方法将三类题目答错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交界型题的答错率最高,临 床型题的答错率最低,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础型题的答错率虽低于交界型题,高于临床型题,但 行答错率分析。彳F此基础上,通过召开多层次的师生座谈会, 对高职护理基础课程教材使用、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调 研。 两两比较,皆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I)。 表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分类统计及 各类题答错率统计分析结果 2.数据处理:统计各类题目的数量并计算各类题目在整 套试卷中的百分比。对各类型题目答错率以 ±SD表示,用 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基金项目:江苏省 生厅立项课题(J200906) 作者单位:215009江苏,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注:-k与临床型题相比,P<0.05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ol3年第34卷第2O期Journal ofQiqiharUniversity ofMedicine,2013,V01.34,No.20 ・3063・ 讨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国家对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 体有否新陈代谢?③分析人体安静时、剧烈活动时心率与血 压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在病理学教学中,结合实验项目或 是否具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应有的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 全面测评。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成绩反映了学生在 临床标本归纳分析不同情况下组织变化规律。通过不同形式 的案例教学,注重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开展护理基础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传统的“满 堂灌”教学,在单位时间“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可能较大,但 是,学生往往处在被动学习状态,容易养成学生在学习上依赖 教师的心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自主性、探索 校学习的总体质量,也反映出国家对从事护理专业教育所在 院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更是从事护理专业教育院校进行 护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参数。护理基础课程是护生在校期间接 受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护士执业考试视角下,研讨如 何更为合理地制定高职护理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内 容整合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助于更好地从护士临床工作要求 组织基础课程教学,为护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护理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教师组织 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护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要根 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合理制定课程教学标准, 明确护理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以适合护理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护理基础课程是护生较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 的特点是知识量大,理论性强,如何根据护理人才培养要求, 重组课程体系和整合知识结构,是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经过对学生进行的护士执业资格模拟考试情况分析,我们本 着“必需、够用”及基础为专业服务的原则,对护理基础课程 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分析,梳理出与护理工作紧密相关 的基础医学知识作为课程标准中的重点教学目标,而适当略 去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而与护理工作关系不很紧密的相关 知识,以课程标准的形式加以固化,保证教学过程中得到落 实。通过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 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校学习质量。 科学整合护理基础课程知识结构。我国传统护理高职教 育中基础医学的课程模式,常借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学科系 统化模式,比较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从表面上看似乎能比 较多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实质上是给学生的学习增 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反而影响关键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不符 合护理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对基础理论知识 的“必须、够用”原则。 为了能有效促进基础教学为专业服务,为护生构建合理 的护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我们组织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 师,与护理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专项座谈,与临床护理工作者进 行专项研讨,根据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对基础课程知识进行必 要的梳理与整合,编写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 护理应用病理学等相关教材。其中护理应用解剖学、护理应 用生理学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精品教材,在省内外同类院校 中被广泛采用,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为我国高职护理教育 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进护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知 识量大、理论性强、授课时间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 困难。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根据基础课程的特点,引 入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实验实训和临床案例,设立问 题项目,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获 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解剖学教学中,利用模型、标本或实 物开展体验性学习,通过实物解剖操作增强学生的主观感性 认识。在生理学教学中,结合实验设置系列问题:①蛙心离体 后为什么仍在跳动(寻找原因,激发求知欲)?②分析蛙心离 性学习,在更高层面上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J。利用学生原 有知识体系,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实验,在这一 活动过程中,学习的主动与知识的“内化”始终贯穿其中 J, 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有效手段。我们根据护理基础课程知 识的特点,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项目之后,由教师提出 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设计研究性实验,以第 二课堂的形式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实验,在研究性实验活动 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通过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 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强化护理基础课程为护理专业服务的意识。由于担任护 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医学院校医学系毕业的,他 们对护理专业与临床护理了解不深,在组织教学中难免会沿 用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们组织护理 基础课程教师深入临床,熟悉护理程序,感受护理行业工作的 特点,从临床护士角度了解对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增强为护 理专业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实践证明,组织基础课程教师深入护理工作一线,能使他 们更好地从护理岗位要求出发,以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 组织基础课程教学,对于推进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 义。同时,教师深入临床一线,也为他们的课堂案例教学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护生在执业资格考核中,出现的基础与临床 交界型题答错率较高的现象,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学生 学习的相对薄弱点,需要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增强相关基 础医学知识点与临床知识之间的有机衔接,促进学生基础与 专业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 通过学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核的成绩分析,能从一个 侧面反思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效。深入开展护理课程 改革,有效提高护生在校学习质量,是护理专业教师的使命所 在。优化护生的基础课程知识结构,是为他们今后在临床护 理岗位上能取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重要基础,对于提 高护士执业考试的合格率,提高护理临床工作质量都具有重 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申逸彬编译.艺术与人文科学:医学教育新的组成部分.复旦教 育论坛,2003,1(2):81. [2] 孙小娅,董美蓉,宋悦宁.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20—21. [3] 魏亚东.研究性学习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东莞理工学院 学报,2007(4):36-29. (收稿日期:201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