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曲赋)模拟试卷4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阅读理解 9. 词语解释 11.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1. 《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2.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忧”的内容是( A.人生短暂 B.离乡背井 C.缺知心朋友 D.缺少贤才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3. 李白《行路难》中,情感运行的特点是( ) A.逐层递进 B.逐层递退 C.平缓舒展 D.起伏跌宕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4. 《兵车行》中的“行人”是指( ) A.行路之人 B.征夫 C.游子
D.贬谪之人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5. 在《秋兴八首(其一)》中,移情于景的诗句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6. 《长恨歌》的主旨是( )
A.对李、杨早先的耽乐误国,有所讽刺 B.对李、杨感情的惋惜
C.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和对两人真心相爱的歌颂 D.借占喻今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7. 郭沫若《炉中煤》一诗中用以自喻的意象是( ) A.炉中煤 B.火 C.天光
D.我心爱的人儿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8. 戴望舒的歌唱自己对苦难祖国的一片真情,表达了对解放区由衷的向往的诗作是( )
A.《拜献》 B.《天上的市街》 C.《铸炼》 D.《我用残损的手掌》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9. 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的作品是( )
A.《乞丐》 B.《手推车》 C.《大堰河——我的保姆》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10.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诗句中“美丽的梦”所涉及的典故是( ) A.宋玉与楚王游於兰台之宫 B.楚王与神女会於高唐 C.屈原沉溺於汩罗
D.刘备白帝城托孤於诸葛亮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11. 《声声慢》中,“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 A.休闲感 B.急切感 C.失落感 D.绝望感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12.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所评的词人是( ) A.柳永 B.李清照 C.李煜 D.辛弃疾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13. 《西厢记.长亭送别》里的旦角指的是( ) A.张君瑞 B.崔莺莺 C.红娘 D.老夫人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14. 刘熙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评价的是( ) A.柳永的作品 B.范仲淹的作品 C.辛弃疾的作品 D.苏轼的作品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阅读理解
阅读《短歌行》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5. “乌鹊”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喻指什么?
正确答案:“乌鹊”喻指贤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求贤若渴。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16. “周公吐哺”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正确答案:化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士”的典故,
是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17. 由此可见全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正确答案: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词语解释
18.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正确答案:青青:草茂盛时的颜色。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19. 寒声一夜传刁斗
正确答案: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20. 朱门沉沉按歌舞。
正确答案:朱门:达官贵人宅第。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21. 最难将息。
正确答案:将息:调养,静息。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判断题
22. 《氓》是一首叙事诗,又是一首弃妇诗。(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23. 《国殇》的作者是屈原,他是战围时期楚国人。(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24. 白居易是盛唐诗坛中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25.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是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26.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风沉哀凄苦,后期词风则转为清丽委婉。(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