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师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在数学教学目标上,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与以前有很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目标,把过程性目标、情感体验目标摆在与知识技能目标同等重要的地位,更注重过程性教学。注重在素质教育目标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淡化了某些非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观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实际教学中如何掌握好课程内容的深度,在一节课这么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实践”与“创造”,把握新增知识的教学,是对数学教师的又一挑战。
【】新课程困惑挑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新课程阶段,新课程与原课程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诸多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给一线教师自主创新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把数学教育融于生活中,让学生在自已身边感受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困惑与挑战。我就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的亲身体验谈一些在这方面的看法。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需要各方面努力
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实践活动理论上的教学新理念、新思维,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转变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包含科学理论与应用实践两个层面。一般来讲,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理念的转变在理论层面上比较容易,特别是跟着人家喊口号容易,或许一个报告、讲座、一篇文章就使人茅塞顿开,使
第1页/共7页
人感觉到新理念非常有道理,是可行的,但在实践的层面上更新与转变却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它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嘴里说出来是一回事,行为上表现出来是另一回事,。一定的教学理念总与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影响相联系。新理念能带给教师什么呢?从理论层面上来讲,一种新理念出台,可以进行探讨交流,写一些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相关的各种课题应运而生,而实践层面呢?教师面临的是参差不齐的,能力差异很大的学生。教师需花很大努力、较多时间去探索新东西,找寻新的方法,要放弃自己已非常熟悉的教学思维、方式去另辟途径,费时费力自不用说,得来的结果能否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承认,是否能提高升学率、有利于学生考上大学还不得而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每一个教师都解决好实属不易。事实上,素质教育观已倡导了十几年了,现在仍在倡导向素质教育转轨,可见这一转变在实践层面上还没有全部完成。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放弃改革,从理论上提出一种新教学理念是很难的,这与理念的转变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条新教学理念,都是从人性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的,它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虽然落实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这是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大事,决不能只是说说而已,甚至是发发牢骚,必须要花时间,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去扎扎实实实践,这是必需接受的一大挑战,无论有怎样的困惑,这是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数学教学目标上,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与以前有很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目标,把过程性目标、情感体验目标摆在与知识技能目标同等重要的地位,更注重过程性教学。把知识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有机结合,用发展的观点来指导教学,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相互融合。注重在素质教育目标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如何“学”,怎样
第2页/共7页
“学”,淡化了某些非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观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好发展性目标,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却是数学教师又一困惑与挑战。
从长期效益来看,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也是利于知识目标的实现。但从近期效益看,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学生的升学问题。而升学考试对发展性目标尤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好不好也不容易作直接考察,一般只能通过知识、技能的考察来反映。而知识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不在发展性目标下达到,比如通过题海战术就有一定作用。教师若把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那些不直接考试的内容上,势必会在短时期内影响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考试成绩。教学的价值标准往往在于能否通过国家的有关考试,社会不认可、学生家长不认可,甚至对教师做出负面的评价,面对这种对人性的现实性的挑战该怎么办!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数学老师反映:学生升入高中后与以前相比基础不是太好,该掌握的没掌握,学生也越来越不听话了。教师们认为这种优势无法抵消考试上的劣势。教师们的顾虑正体现了他们面对这一挑战的彷徨。
作为一线教师,可以期望教育主管部门的考试改革,把新课程要求的目标作为升学、教师考核甚至就业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做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进行相关教学研究,多与同事交流探讨,把发展性目标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通过较长时期的渗透和积累,在完成双基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操作上却不尽如人意,中考试题虽有新课改的痕迹却也不太明显,我们体谅出卷老师的苦衷,可时间长了,持新教育理念的教师可能顶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得不回到从前那老一套,如果这样的话改革不是失败吗?
三、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第3页/共7页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新课程关注大众数学,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删除了原教材中许多比较教条的“难、繁、偏”的内容,增加了应用性强、更贴近生活、且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新课程强调数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性,内容的呈现与传统教材采取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等理论知识—例题”的形式不同,倡导以“情境—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实践”与“再创造”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如何掌握好课程内容的深度,在一节课这么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实践”与“创造”,把准新增知识的教学,是对数学教师的又一挑战。一些原本教学上已经习惯而且得心应手的内容被删减了,新增加的不太熟悉的内容需要重新审视,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原来驾轻就熟的教学工作变得生疏了、把握不准了,这无疑为教师们的教学增加了许多负担和压力。
我的教学故事(怎样能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在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学科里,数学这一门课能够提高最快。语文和英语有很多东西是需要积累的,但数学只要在学法上找对门,提高起来是很快的。
在数学学习当中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题目都是只要第一步想到了,后面解题的过程你就会都感觉很简单。
所以对于数学来说第一步最关键!
数学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题目放在眼前,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题目的第一步是一样的,同学们可以设想,如果如果我们把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都掌握了,我们的数学成绩还能不提高吗?
第4页/共7页
以前你的数学成绩可能不够理想,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你没有重视“第一步”;第二个是你练习太少,积累的“第一步”不够多。问题就怎么简单。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你不知道这个小秘密。其实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这个秘密,所以数学学得都不太理想。
现在进一步找到了原因,我们来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首先从今天起,无论上课听老师讲例题,还是在家做作业,做练习的时候你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第一步”,只要你这样坚持一个月,你就会养成注意“第一步”的习惯。不过这里提醒你一件事千万别忘记,就是每一个“第一步”都是针对同一类题目才是有效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要想不搞混淆,你在记住某一个题目解题的第一步的同时,你还一定要记住这个题目的特征。好,现在只要你记住我讲的上述要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以后每当你做作业或练习的时候坚持这样做,你就会感觉收获特别大。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第5页/共7页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积累第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大量做练习,道理就不用说了,不做题又怎么能积累呢?这一步对你来说可能挺难做到的,所以现在我们来帮助你做这件事。在我们每一期数学辅导中我们都会给你提供几十道题目,告诉你,这几十道题目是从20几本题书和大量考题中总结出来的。我们选这些题目的方法是:把所有“第一步”不同的题目都挑出来,同时把相应的题目特征也都标注出来。所以你看,我们已经帮助你做了一步非常重要的工作,否则你需要把那20几本书中的题目做完,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的总结结果,显然这对你来说是太难做到了。剩下你要做的事对你来说,当然就是去记住这些题目的特征和解题的第一步,一定要记得滚刮烂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解题能力一下子提高了一大块。
另外,通常一个难一点的题目会有两个难点,一个就是解题的第一步,实际就是解题思路的关键点;另外一个通常会出现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就是解题技巧。所以有的时候同学找到了第一步,做到一半的时候卡壳了,这种情况多数需要运用技巧。而“技巧”其实也是有限的,是可以归纳总结出来的。你放心,我们已经考虑了这一点。在我们每期的辅导当中,我们都会把各种解题技巧总结出来,你只要把他们记住就行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第6页/共7页
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讲到这里,你应该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因为你找到了门。(
第7页/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