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Finance

金融视线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8.23.03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宋蔚

我国是具有鲜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农业大国。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短板就是农村经济,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需要重摘 要:

点解决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而不发达的农村经济与这一现状有重要的关系。农家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主要就是由于农村金融不发达,无法进行资金自我融通和自我循环,使农村中经常出现大量资金流出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农村供给侧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建设农村惠普金融体系,满足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要求。

供给侧改革 农村惠普金融 建设路径关键词:

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b)-030-02中图分类号:

现代经济的核心就是金融,同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

动也离不开金融。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处于不平衡状态,金融的产品以及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需求,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建设农村惠普金融体系,可以对传统信贷服务模式进行改变,并且把农村融资渠道拓宽。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以及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推动的重要举措就是强化增信和激励机制。

1 实现金融普惠是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结构性的调整供给端,优化资源配置,解放生产力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在供给侧背景下,我国社会性经济增长慢慢的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靠拢。为了促进这种改变,需要建立农村惠普金融体系,促进微小型企业的经济发展,微小型企业的特点就是专业,小型,丰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组成部分就是让微小型经济主体以及消费者承担相应的金融服务。

2 农村金融普惠体系建设的难点

2.1 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农村金融创新性不够,农村金融有较高的供给成本、较低效率的问题

新世纪初进行改革与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和机构改革,对于农村金融困境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农村金融改革需要加快进程,从更深层面进行改革,农村惠普金融体系需要创新技术,把成本降低,使服务效率得到提高。目前惠普金融体系在微观层面的实践改革有所发展,金融产品更加丰富,金融服务方式也向多元化发展。为了对农村不同经济主体的贷款需求进行满足,农村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特定机构的设立,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部门,对进行了信贷产品的创新。同时对贷款的担保方式进行创新,把抵押品的范围扩大,使农民和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为了对信贷的风险进行规避,创新了信贷的贷款流程以及技术。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平衡的需求供应问题,使现在仍然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以及农村小微企业和商户群体的信贷要求,除此之外,阻碍农村惠普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还有农村金融供给成本过高,担保品缺乏,信息不对称等。为了进行农村惠普金融体系建设,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降低金融机构成本与风险。

2.2 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

对于农村惠普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就是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保障,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法律风险,这对农村惠普金融的发展有制约作用。除此之外,制约因素还有欠缺纠纷处理机制,没有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2.3 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知识教育存在不足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金融契约发展尚不成熟,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人们日益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有一部分金融通过对信息不对称以及消费者没有较强的认知能力的利用,总是对产品以及服务的无关信息进行强调,从而达到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侵占的目的。尤其是一些发展落后的地区,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困难重重,对其产生影响的有消费者金融知识、投诉技巧组合和市场结构。我国尽管进行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局的成立,但是开展金融教育次数较少,普惠金融客体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金融服务,对普惠金融开展的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目前普通金融消费者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对于电子设备接触过少,所以对于ATM、EPOS机等便捷的金融服务根本无法享受,同时还容易受到欺诈,损害其利益。

3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

3.1 优化政策支持体系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应该要加大力度给与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对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等进行有效的利用,使农村惠普金融的有效供给增加,促进农村惠普金融体系建设以及发展。为了使农村商业机构放贷风险减少,要对政府融资担保以及再担保基金进行积极发展,把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增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力度进行农村普惠金融投资。对差别化的法定存款准备进率进一步优化,对涉农信贷资产抵质押再贷款试点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把农村金融供给能力进行扩大,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3.2 加快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大力度推广小微企业批发式融资模式,拓展批发之以及标准化融资产品到各个领域。支持银行创新符合普惠金融特点的融资工具以及抵押担保方式,利用技术创新,把普惠金融服务中的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利用新技术把支付结算以及资金融通等服务功能进行增强。3.3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模式

为提高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质量与效率,应建立包容性的

①基金项目:基金课题:山东省经营管理研究课题(jz201721)。

030

2018年8月 www.chinabt.net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金融视线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8.23.031

Finance

浅谈“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办法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徐军亮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党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作出营改增的重要决策,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摘 要:展机遇。在“营改增”试点后金融企业增加了许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本文旨在探索“营改增”后金融企业出现的税务风险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办法。为更多的金融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营改增 金融业 税务风险关键词:

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b)-031-02中图分类号:

1 金融企业营改增后存在的税务风险

随着“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给金融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

风险。如果金融企业不能及时的预知到这些风险的存在,就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1.1 加重企业税负

企业的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简单地说税负就是税收造成的负担,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说税负率是多少,税负率=应缴税金/销售收入×100%。各行业的税负

一般纳税率是不同的,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就是指4%或6%,

所以税率不固定,但在行业间有一个平均数。在国人因为有抵扣,

家试点“营改增”改革中,金融业的税负出现了增加,就导致金融企

[1]

业税务风险的增加。

1.2 对改革后税收政策的把握不稳

国家进行“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改革,本质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发展。但是在改革试点地区,企业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新税收政策的优惠,无法获得免税和税收优惠的待遇。因此,在新的税收政策下来之后,企业内部专业人员要及时研究新的税收政策,把握税收政策的有利方面,争取最大的税收优惠政策。

1.3 专用发票取得状况的改变

金融企业主要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包括执业需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

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性银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部分财务公司。执业需公司、

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执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

业需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保险公司等企业都属于金融企业。在国家“营改增”之后各大金融企业的专用发票存在着进项税无法抵扣的现象出现,从而造成了专用发票很难获得,导致企业税

作者简介:徐军亮(1972-),男,汉族,河南省长垣县人,会计师,硕士

研究生,财政学专业,主要从事企业财务方向方面的研究。

农村金融监管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将风险监管与功能监管

相结合。一方面,改变传统金融偏重风险控制的监管方式,在保障农村金融安全的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功能监管,防止农村资金外流、贷款对象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切实落实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要求。(2)实现监管差异化。根据各涉农金融机构的特点,通过立法的方式将农村金融机构按功能价值区分类别,并根据各自的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农村金融监管制度,提高对农村金融组织监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3)建立多元化的动态监管模式。建立以各级人民银行与银行业监管委员会统一监管,由各金融组织行业内部监管,农村金融中介组织、各农业经营主体监督相配合的多层次监管机制,并推动自我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中央巡查与地区互查相结合、现场审查与资料审查相结合的联动新型监管模式的广泛运用。

3.4 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为了把基础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进行提高,可以增设ATM、EPOS等金融自助服务终端以及转账电话平台等。对县城以及村镇的金融机构设立申请优先办理,并且对其网点的撤消并要严格的评估以及审查。

问题并且通过新型技术把金融服务成本降低,把金融服务覆盖面进行扩大,保障金融服务质量,提供便利给农户以及小微型经济主体是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与农村惠普金融体系的目标一致。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保障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金融制度以及技术创新是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实现农村惠普金融体系的全面建设,凸显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开放性以及便利性,更好的为农村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以及低收入群体等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尚福林.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着力提升“三农”金融服

务水平[J].中国农村金融,2013(14).

[2] 谢铉洋,孙娟,袁菲,等.长尾视角下的惠普金融发展研究[J].金

融纵横,2015(1).

[3] 王曙光,王东宾.双重二元金融结构、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

金融改革——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J].财贸经济, 2011(5).

[4] 李建军.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理论、发展与创新[M].北京:知识

产权出版社,2014.

[5] 张紫娟.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及财政支持研究[D].财政部财

政科学研究所,2015.

4 结语

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供需不均衡的问题由来已久,缓解这种

www.chinabt.net 2018年8月

03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