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梦/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摘 要:服装表演是以营造视觉冲击为主,在进行服装表演舞台设计的时候,要结合视觉语言的设计审美功能性的特点,对服装表演设计中的视觉表现形式进行探讨,要以舞台上的视觉创新为先行主导,注重自身所表现的内涵。本文对服装表演舞台设计的视觉表现核心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关键词:服装表演 舞台设计 视觉表现 探索分析
服装表演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美术、舞蹈以及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美的享受。舞台设计是服装表演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对整个服装表演的现场氛围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现阶段,在对舞台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参照传统的程式化舞台设计形式,这对服装的表演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很多表演制作人员以及服装设计人员盲目的追随舞台化的视觉呈现,往往忽略了服装表演的主体,即服饰本身的重要性,导致服装表演的形式大于内涵,使整个服装表演变得空洞,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不够深邃。
一、服装表演的舞台设计(一)舞台设计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舞台表演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主要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并且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T型台开始投入使用,由于特殊的舞台形状设计,对现场服装表演氛围的烘托起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舞台的形状以及表演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几乎每年人们的审美潮流都在发生改变。
(二)舞台设计的功能性以及审美性的需求
对教育服装表演来说,舞台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依然要以服装为主要的表现主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舞台设计应该紧紧围绕着服装的设计的风格来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起到更加理想的观赏效果,同时,
8
舞台设计还要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以
及表演动作来进行设计,使得模特的形体动作可以充分的展开。舞台设计可以将设计师主题对观众进行明确提示,传递设计师的理念,以背景的形式烘托着装者的着装目的,意在烘托服装的概念以及展示氛围,服装表演舞台既是模特进行表演的空间,又是依靠视觉思维艺术手段处理过的综合理念的表达载体是由“意”转为“象”,通过舞台环境来表现服装理念,意在强调服装做出的客观环境。但是,这种营造出的氛围也会受到舞台演出条件的限制,所以设计者为了表达某些设计意图常常会采用抽象、虚拟、隐喻或局部装饰等表现手法,将主要概念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糯合,然后在用加工后的视觉元素形象进行表达。舞台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对舞台的功能性以及审美性进行精准的掌控,要使服装表演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最为重要的是要对舞台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舞台设计的合理性,舞台的高度、长度以及宽度都要进行定义,并且要设置一定的标准,随着舞台的服装的发展开始逐渐被审美化的思想所代替,舞台设计人员也应该对大众的审美变化进行精准的把握,要恰当的应用色彩、造型以及文字图案等等来进行舞台设计,从而使舞台的表现力更加充沛,内容更加丰富。
(三)舞台设计的视觉性
在对服装表演舞台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现出舞台的视觉性,即可观赏性,对于服装表演来说,无非是对服装以及氛围的欣赏,舞台设计一定要注意烘托出美感,创造出适合特定服装展示的氛围。在舞台的功能上,应该为模特的服装表演提供特定的空间,从而创造出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动态服装展示舞台,在对舞台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舞台设计的视觉性作为第一表现主体。
二、视觉表现形式核心探索以及分析
(一)合理分割舞台的空间
舞台设计是以舞台为标的物的设计,具体来说其设计的内容有舞台设
备、灯光、音响、道具的设计。目的就是
为了更好地达到演出效果为演员而提供的表演空间舞台的大小是有限的,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通常情况下,服装表演的舞台及时模特表演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审美空间,在进行演出的时候,空间的合理安排会对演出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各个分割开的实体空间应该相互穿插配合,形成互补,从而创造出良好的世界表现效果,在围绕视觉空间中心舞台进行效果表现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几何关系进行精准的把握,在表演场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置静止服装人台,使模特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空间,对空间及逆行划分,可以增加舞台的表现度,同时也可以增加空间的深度,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感,丰富舞台的表现形式,对服装的表演氛围有很强的烘托能力。
(二)表演舞台形、色、质结合在进行服装舞台表演的时候,要注意对表演舞台中的形态以及视野进行体现,要不断的增强视觉表现的效果,在模特进行服装表演的时候,其动作的空间以及色彩的应用都应该将其考虑在内,服装表演的舞台一般会采用延伸式的舞台来进行表现,这种表现方式较为常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其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所延伸出的舞台是面向观众两侧的,向观众呈现出半包围的结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服装的表现力,使观众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服装自身的特性,并且对服装涉及面的美感有更加透彻的了解。并且延伸舞台与一般舞台进行比较,有更强的亲和力,所展示空间的角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延伸型的舞台更加强调接近观众。现代化的服装表演舞台背景经常会涉及到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并且舞台是视觉表现的中心,对观众的视觉享受有很大的影响,背景的搭建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服装表演氛围,在对舞台表演的背景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其实用性以及艺术性,舞台背景对模特以及服装展示来说有很重要的衬托作用,所以一定要对背景设计进行精准把握。
(下转第10页)
透彻导致的。并且,表演人员大多是从社会中直聘过来的,舞蹈动作比较生硬,艺术表演的美感性很差,导致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偏离。其次,开发者对旅游者的欣赏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误会,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逐渐的会出现以下的状况,原本有着强烈的黎族特色的舞蹈体系,渐渐的会淡化以往的特色,大批量的进行工作创作,甚至逐渐的出现了雷同和复制的情况。这种趋于同化的舞蹈表演大批量的使用着灯光的特效和宏大的舞美,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因为对旅游者层次认知不正确,将所有的旅行者进行了同化处理。再次,对于受众深度需求也存在着理解事物问题,当前的舞蹈已经脱离了地域文化,甚至已经成为了普遍性的舞蹈。旅游者是为了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但是旅游舞蹈却越来越失去了独特色彩,失去了观赏价值。
五、民族民间舞蹈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策略
民族舞蹈在开发过程中,要体现生活,注重地域,旅行者想要欣赏的不仅仅是舞蹈,而是舞蹈后面的精神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不能脱离海南地区的土壤。(上接第8页)
(三)舞台意念的转化与组合在进行服装舞台表演的时候,要注意对表演主体进行重点体现,想要获得理想的舞台视觉表现效果,就应该对此次服装表演的主题进行精准的把握,保证整体的视觉设计与服装所表现的主题有高度的统一性。在对舞台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时间以及地点对视觉呈现的效果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舞台是模特表现服装魅力的场所,应该充分发挥其这一特性,有“意”转变为“象”,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表现效果。
(四)视觉思维的核心所在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视觉思维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就源自创造性思维。视觉思维是在主体与客体的交流中进行的,是一种主动地搜索和选取事物的过程,他会对周边的任一事物进行选择,其中包括它感兴趣的事物或是一般事物,从而唤醒记忆中被搁置或暂时遗忘的片段,因此产生不同
否则,无论表演形式多么绚丽,都无法
抓住旅行者的眼球。因此,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根植于当地土壤,基于地域。其次,要保持民族民间舞蹈的原始性,不能过度的受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旅行者之所以进行游玩,是因为热爱当地的风土人情,是为了更好的感受生态文化的色彩。旅行者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景象,单纯的追求舞蹈表象,而是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因此,民间民族舞蹈应该更加关注原生态,关注其原有的面貌,减少花里胡哨的表现,尊重其原本的面貌。再次,要充分的研究前往海南旅游的顾客心理,根据需求高质量的编排相应的舞蹈。要明确,旅行者需要的并不是同化的舞蹈,而是感受到艺术的真诚和人文精神。要深度的把握旅行者的心理,拒绝商业化、同化、庸俗化。最后,要加强民族舞蹈的专业性,引入专业的民族舞蹈编剧,编制民间民族舞蹈,提升民间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和专业性。同时,也要积极的融入时代因素,与时代接轨,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融入新的血液,保证民族民间舞蹈可持续性发展。
六、结语此文,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民族民的心理作用,是某些记忆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视觉的这种选择性可以解释为是一种再创作过程,这种思维的转化过程对于舞台设计来说十分重要,设计者的思维越活跃、想象力越丰富,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辐射面就越广,就可以根据不同表演的要求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三、结语
服装表演舞台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视觉上的创新来进行的,在表现形式上以创造性思想为主,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可以使观众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视觉思维在服装表演舞台设计方面的应用是以创造性与创新性为前提的,因为服装与服装表演是最具前沿性的艺术形式,往往更新速度快且花样繁多,这就要求其舞台设计也要寻求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从而引起观众注意,以达到服装表演的促销和推广目的。与此同时,视觉思维在舞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一直以来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和加入新的概念与新的技术,这种视觉思维的创新不仅仅应在设计观念和表现形
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的消费化倾向,总结了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充分的考虑海南旅游的民族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推动民族舞蹈发展的解决,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更好的推动我国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也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民族舞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天星.电影生产的过度消费化与电影审美的逻辑起点[J].电影文学,2012(24).[2]阳宁东,刘韫.符号化生产在民族旅游舞台表演中的运用——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J].西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3]李巧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开发刍议[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2).[4]刘建,赵铁春.身份、关系与角色扮演——当代中国民间舞的三个身份群体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 (05).
式上寻求创新更应该在媒介与材料上进行创新。综上所述,本文对服装表演舞台设计的视觉表现核心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服装舞台表演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原.服装表演舞台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14,14(4):459~462.
[2]张峰.传统服饰表演的舞台视觉表现形式研究[J].青春岁月,2018, 9(2):29.
[3]张原,魏海悦.传统服饰表演的舞台视觉表现形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7,17(11):263.
[4]马佳玉.服装表演秀中灯光的作用与实践研究[J].祖国,2016(19).
[5]刘美辰.服装表演中的舞美设计探究[J].戏剧丛刊,2018(03).
[6]于辉.传统戏曲元素在服装表演中的应用研究[J].明日风尚,2018(23).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