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6】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小题7】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小题8】__________,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
2.古诗文默写(8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别字,诗句不得分) 【小题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时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小题2】《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尾联是,。 【小题3】《天净沙秋思》中形象地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小题4】《次北固山下》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
3.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原句。(8分) 【小题1】为者常成,。 【小题2】东隅已逝,。
【小题3】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小题4】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__________,洒遍了。
【小题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_____,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小题6】《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是:, 。
1.我长大了 (11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小题1】第一段中__________,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3分) 【小题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3分) 【小题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2.生 日(11分)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时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对他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年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的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祝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__________,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小题1】第(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3分)
(a)处:(b)处:(c)处:
【小题3】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3分) 【小题4】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列出几点你应该做的事。(2分)
1.阅读下文(12分) 唐临为官
唐临为万泉①丞②。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③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④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注释】①万泉:古县名。②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③稼穑:耕种与收获。④明公:对县令的尊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会暮春时雨()(2)吾自当其罪()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A.“囚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系上绳子。B.“囚犯”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被关押。C.“囚犯”都是因为没有收入而被关押的。D.“囚犯”因为没有收入不能缴税被关押。【小题3】县令“不许”的原因是“”。(2分)(用原文语言回答)
【小题4】选文有关唐临的语言描写共两处,前者表现了唐临的想法,后者表现了唐临 的品格,“临由是知名”中的“是”指的是这件事。(3分)
2.阅读下文(8分)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既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小题1】选文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我国(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不属于徒属“敬受命”原因的一项是(3分)A.吴广“苦肉计”获得成功,激起了众士卒。B.陈涉的鼓动分析,激发了众士卒求生欲望。C.吴广一向爱护士卒,有一定群众基础。D.吴广表达出自己要当王侯将相的雄心。
1.(一)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一诗,完成小题。(6 分)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⑴诗中具体描写诗人过冬至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1 分)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⑵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1 分)试分析这两组诗句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2 分)
2.(一)阅读孟浩然诗歌《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回答问题。 (6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唐·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②,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③,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④。
注释:①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故交。②暝:黄昏。 ③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④海西头:指扬州。《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1)唐代诗人李白曾在送别友人时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中有与之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1分)
(2)诗歌三四两句景物描写有何妙处?请作赏析。(3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
1.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藏在角落里的美 (二)有这样一个 要求:(1)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