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年级 二年级上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表内除法 单元(或主题)名称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表内除法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认识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要突破出发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各种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学生学好除法打好基础。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3.初步感受“每份数”、 “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4.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要求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每份数”、 “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1、 联系具体的现象和操作,教学平均分的知识。3课时 2、 联系平均分,教学除法知识。2课时 3、 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4、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1课时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认识平均分(1)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要突破出发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2. 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生在生活中会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现在加以具体抽象,概念化。学生应该容易接受平均分知识。 3. 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3.初步感受“每份数”、 “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 4.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4.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要求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每份数”、 “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 5. 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从学生的实践动手解决问题来看,学习效果很好。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学生活动1 学生活动 根据题目要求让学生动手实践,达到平均 学生学习平均分,能用圆片小棒分一分,说一说。 分,并要求会表达。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下同) 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从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了什么是平均分,逐步学习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教师出示试一试,提出要求。 活动意图说明 用动手实践来让学生加深理解平均分。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活动2 学生根据要求摆小棒。 学的活动3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认识平均分 (1)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4 )人。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1.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交流,逐题说一说想法。 2.书本的“试一试”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1)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边分边写表格。 总根数 每( )根一份 分成( )份 1 2 12 3 4 6 12 6 4 3 2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先竖着看,说说发现了什么?再横过来看,又发现了什么? (3)小结指出:其实,这12根,在数学上我们叫它总数;每几根一份,在数学上叫它每份数;分成几份,数学上叫它份数。 3.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引导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生完成的比较好。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利用教具,学生动手实践,效果较好。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里面要学生在家里视频表达平均分的作业要求要多,会说就会做题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