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张会萍
【摘 要】通过对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问卷调查,收集了该院2012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从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学习深造情况、创业情况等五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可靠的就业指导,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6)003 【总页数】6页(P109-114)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作 者】吴敏;张会萍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473.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在社会的工作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变得越来越严峻
[1].2011年~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60万、680万、699万、727万,年均增长3%.其中,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共有727万,比2013年增加28万人,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就宁夏地区而言,2011年
~2014年全区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3万、2.5万、2.7万、2.9万 *
数据来源于宁夏毕业生就业网,www.nxbys.com.,年均增长9%.针对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由此可见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当重视.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在文献基础上形成整体命题框架,形成初步调查问卷,然后用半访谈法首先选取2012届学生会成员以及各班班委,了解各班整体就业情况,对调查表进行预调研发放,并征求调查者对调查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从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学习深造情况、创业情况5个大项,40个子项全面调查2012届(2008级)毕业生就业状况.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以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2008级)303名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经济学专业41人,农林经济专业35人,会计学专业127人,工商管理专业41人,市场营销专业41人,电子商务专业18人.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5月,问卷以各个班级为单位同时一次性整体发放,同时收回,平均作答时间为20分钟.共发放问卷303份,实际收回273份.其中,实际有效问卷共计260份,占整体问卷的85.8%,其余13份为“未作答”问卷.
由表1可知,女学生居多,女生人数大约占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这可能和经济管理学院本身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有关,女生在此学科上的学习占有优势.大部分同学来自于区内,但随着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大学之后,来自于区外的同学有明显增多趋势.来自城镇的同学占到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这可能和教育的
不均衡发展有关,城市学生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等都要明显优于农村学生.调查发现,有社会实践、兼职或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占86%,获得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占73%,获得专业技术性证书的学生占54%,其中主要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可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从个人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理性的行为.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要素,而大学生又通过社会培养自己的实践要素和技术要素.在这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2.2.1 就业率
关于就业率,按照劳动经济学的惯例,就业率的计算不应包括毕业后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继续接受更高等级教育,以及出国留学等人员.但就业率的计算对研究型大学(211院校)不科学,因为分子分母同时剔除读研、自主创业、出国留学人数,造成此类情况的应届毕业生越多,该校的就业率就越低,所以非失业率才是评估研究型大学就业率的指标.非失业率是以全体毕业生为计算基数,非失业人群包括就业和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继续接受更高等级教育,以及出国留学等 *
麦可思2008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如图1该院的初次就业率为69%,未就业的有83人,所占比例为31%,未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67%的学生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3%的学生是因为还没开始找工作.
未就业的原因,主要是考公务员,其次才是考研、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见图2).由数据显示学生考公务员的比例最大,这毫无疑问加剧体制内就业难.其次是考研的,其考研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深入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二是提高学历层次有利于就业.此外,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占10%,学生创新意识有待加强.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
是受创业资金的影响. 2.2.2 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优先考虑的前五位因素分别是:个人发展的机会、薪酬与福利、工作环境、地域、单位性质等,其次才是兴趣爱好和专业对口,而户口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并不大.这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但考虑生存性问题,还要考虑发展性问题,而且考虑发展性问题更多一些.这可能和大学生本身的特点有关,他们一方面有着热切融入社会发展自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理性协调生存就业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户口的影响只占6%,并没有像以往的调查中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可能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户口的限制作用并不大;还可能因为大部分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区域是以银川市为主,和北京等大城市相比,国家对中小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鼓励在中小城市落户政策使毕业生对这个问题并不太关注;或者是因为初次就业先以融入社会为主,而和户籍制度挂钩的有关福利教育等问题毕业生还没有考虑到.如图3所示. 2.2.3 就业区域
据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毕业生主要留在了宁夏地区工作,区外工作的只占14%.大学生毕业后多数选择留在宁夏地区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宁夏本地的学生较多,留在宁夏是其最佳的选择,离父母近,环境熟悉,生活饮食习惯等;二是外省的学生选择留在宁夏,主要是为积累经验.毕业生对当前工作地区的满意程度是:6%觉得非常满意,40%觉得比较满意,41%觉得一般,仅8%的比较不满意和5%的非常不满意.整体上毕业生对所在工作的地区还是比较满意的. 2.2.4 就业单位的性质
如图5所示,目前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主要集中在民营或小型私营企业,这可能是与这些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且经营灵活有关.正如前面的数据分析得出的学生考公务员的比例很大,所以在毕业生就业单位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也较大.
同时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单位的满意程度是:5%的学生觉得非常满意,42%的学生觉得比较满意,42%的学生觉得一般,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为7%和4%.从整体上讲,学生对自己当前所在的就业单位还是比较满意的,仅少数同学觉得不满意. 2.2.5 月收入
从图6可以看出,现实与理想的月收入还是有差距的.这似乎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高校毕业生通常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
[2].该院学生虽然也存在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但理想收入在2000元~3000元的比例最大,相比其它地区,该院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预期收入没有想象中的高估,这可能是由于地处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没有中东部地区高,也可能是由于该院学生主要以女生为主,女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具有优势,对预期收入比较保守.同时课题组还了解到毕业生对当前薪酬福利的满意度是:46%觉得一般,26%的觉得比较满意,但总体上期望还是较高.
2.3.1 “211”品牌效应
宁夏大学自2008年被批准为“211”品牌学校以来,招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从主观愿望上认为211品牌对2012届应届毕业生有很大帮助,但事实并非如此(见表2).大部分学生认为帮助是一般的.调查所显示的结果并非个人主观臆断,而是经历社会检验之后的结论.如何提高宁夏大学进入211之后的品牌效应,对宁夏大学的学生就业发挥正外部性,这需要宁夏大学从内涵和外延上都要下功夫才行. 2.3.2 就业指导服务
通过调查显示(见表3),学校就业指导与培训服务对毕业生就业的帮助有48%的学生认为一般.此数据说明,应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求职择业技巧、技能指导、择业心理辅导等综
合素质训练课程,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2.3.3 专业教学设置
通过调查显示(见表4)在经济管理学院的专业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因素主要是实践和实习环节不够,应加强专业实习.面对就业,毕业生较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也是企业所希望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协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2.3.4 就业途径
毕业生获得求职信息的途径有很多.据调查该院学生有135人,占总体的52%获取信息来源于网络(见表5).此数据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好帮手.同时来源于校、系举办的招聘会所占比例不足50%,因此学校应加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质量的招聘信息,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2.3.5 男女发展机会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6)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因工作性质不同而异,但总体上男性就业机会多.此数据说明总体上男性在社会就业过程中比女性更有优势.同时不得不提的是该院学生比例中近69%是以女性为主,此结果也可能是“统计性歧视”造成的结果.
由于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因此国家应该完善相应政策,鼓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3].
专业设置需进一步改革,树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建立起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运行机制,使高校主动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健全高校实习制度,增加实习时间.通过实习环节使学生掌握课堂上学不到的专业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大学
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就业.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求职择业技巧、技能指导、择业心理辅导等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转变就业观念
[4].当前所谓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实质是找“好的”工作难,错误的以为在政府机关工作就意味着“端铁饭碗”.因此,大学毕业生自身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好就业心态,理性地看待就业现状是关键.
对未来要有合理期望.大学生自身要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参与竞争,不要在工资、行业、岗位等条件上要求过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合理定位.
[1] 吴要武,赵泉.高校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经济研究,2010,56(9):93-108. [2] 夏雪花,陈多宁.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探讨——以宁夏大学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5):183-184. [3] 孟续铎.2006年北京地区大学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28(1):41-47.
[4] 李守信.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J].中国高等教育,2003,39(5):4-7.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Key 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