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
摘要】 子宫颈炎是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子宫颈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量脓性分泌物和下腹部、腰骶部疼痛以及膀胱刺激症状,严重者伴随全身症状,慢性子宫颈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以及体检发现子宫颈糜烂、肥大、息肉或囊肿。子宫颈炎治疗方法目前多种,常用的有局部冲洗、臭氧、微波等物理方法和药物治疗。子宫颈炎病因复杂,病原体感染最为多见,除特异性感染外,常见的感染有葡萄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变形杆菌等,淋病双球菌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目前有增多趋势[1],而且子宫颈炎是诱发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积极治疗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3年多来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急慢性子宫颈炎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子宫颈炎 抗生素应用 物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23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治疗对象
1.1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3年半来门诊就诊发现的急慢性子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口服药物治疗A组60例,口服药物配合阴道局部放药联合治疗B组6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口服药物治疗组,阿奇霉素0.5g-日1次、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0.3 g-日3次,口服1周复查,妇科检查见子宫颈充血、水肿基本消失,并复查白带清洁度,清洁度在II度以上,继续口服药物3天~1周,药物治疗直至阴道清洁度在I度以下、子宫颈体征消失停止用药。
1.2.2 口服药物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组,口服药物为阿奇霉素和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同时阴道放置妇炎灵胶囊,治疗一周复查,妇科检查见子宫颈充血、水肿体征基本消失,复查白带清洁度,清洁度在II度以上,继续联合用药3天~1周,药物治疗直至清洁度在I度以下、子宫颈体征消失停止用药。 1.3 疗效评价
1.3.1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治疗前检查阴道清洁度均为II度以上,治疗后清洁度转为I度以下,同时子宫颈充血、水肿体征消失为正常。
1.3.2 局部体征变化,治疗前充血、水肿、肥大、出血点、糜烂、息肉、纳囊,治疗后消失或明显减轻,糜烂面变小或变浅,清洁度在II度以下为有效。
1.3.3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治疗后仍在II度以上,子宫颈充血、水肿仍然存在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A组28例用药1周转为正常,20例为有效,12例治疗1周无效,复查阴道清洁度仍为II度以上,继续药物治疗1周,均有效。B组27例用药1周转为正常,22例为有效,11例治疗1周,清洁度仍为II度以上,并伴有不同程度子宫颈体征存在,继续治疗1周复查均有效。
2.2 两组用药治疗时间及月经后复查情况:两组平均用药治疗时间均为8天,无明显差异。于月经干净后3至7天复查阴道清洁度,A组55例正常,B组54
例正常。两组有11例患者复查清洁度在II度以上,治疗前均存在子宫颈肥大合并子宫颈III度糜烂。
2.3 两组治疗后1、3个月复查情况:两组中有98例存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糜烂或(和)肥大、息肉、那囊,在月经干净后3-7天及时进行微波或Leep刀进一步治疗。针对98例物理治疗对象,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妇科常规检查,治疗效果均十分满意。另外22例子宫炎患者在药物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复查,均未出现复发现象。 3 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性观念的日益改变,妇科感染性疾病为妇产科门诊最常见疾病,子宫颈炎性病变是外阴、阴道感染最容易波及的部位,也是引起盆腔感染最直接的因素,慢性子宫颈炎也是引起子宫颈癌变的常见原因之一。支原体感染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临床研究报道大多数为混合性感染[2],选择性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慢性子宫颈炎,可以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复发率和继发感染,减低群众医疗负担,从而真正有效防控生殖道感染[3]。通过我们近3年多来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菌素治疗效果观察,对于急性子宫颈炎患者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对于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在采取子宫颈物理治理前首先抗感染治疗,再进行微波或Leep刀治疗,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结果非常满意。值得临床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 ,中华妇产科学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08-—1212
[2]张岱,扬慧霞,董悦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研究现状,中国全科医药,2005,8:1471—1473
[3]潘伟,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3):230—2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