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来源:爱够旅游网
小学-数学-打印版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且要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算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例5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教材首先呈现两个小朋友分一块巧克力的情境图,

52其中“小明吃这块巧克力的8”“小红吃这块巧克力的8”,由此提出“两人一共吃这块巧52克力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列出算式8+8后,教材出示一个长方形直观图,要求学生52把长方形的8涂上红色,8涂上绿色,启发他们根据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自主探索计算方

法。随后的“试一试”要求学生独立计算一道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式题。教材用直观的方式呈

332现了从5里去掉5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经验,进一步探索5-25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相应的交流,启发他们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第1题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式题。其中,左边的两道题是让学生根据对分数含义的理解,直接写出得数;右边的两道题让他们先根据图意填写算式,再计算得数。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数含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第2题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安排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练习,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算法。第3~5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教学例5时,可以先呈现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知道哪些条件,

52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列出算式8+8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

1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引导他们联系整数加法的含义初步理解分数加法的含义。接着,组织学生按例题要求在长方形里涂色,并指名说说涂色时的思考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算法并进行交流。由于计算结果很容易就能从图中看出来,学生并不难得出计算结果,因此交流的要重点放在

52让他们联系8和8的含义,解释计算时的思考过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想:8等份中的51份加8等份中的2份,就是8等份中的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个8,也就是整个长方形11117(巧克力)的8;也有学生会想:5个8加2个8是7个8就是8;甚至有的学生会发现:52计算8+8时,只要把它们的分子加起来,而分母不变。通过交流这些个性化的思考过程,

能使学生获得对计算方法不同角度的体验和理解,进而也有利于把这里的算法类推到接下来

32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中去。教学“试一试”时,可以先指导学生读图,弄清从5里去掉5的

具体操作过程,初步理解分数减法的含义。然后,要求他们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联系分数的含义,自主探索算法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体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一致性。

3.第94页“想想做做”中的题目,都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完成左边的两道题,并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做右边的两道题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说说图意,再让他们列出相应的算式,以进一步强化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运算意义、计算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关联性。还要提醒学生:在算式中写分数时,应注意分数线要和加号、减号、等号对齐。第3~5题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帮助思考。解答完每道题后,还要组织他们有条理地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以进一步明确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