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高校教学管理探究
——“三微一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宋 婧
(湘潭大学教务处,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在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应用程序“三微一端”因其功能强大、使用便捷、费用低廉,迅速被高校师生接纳和喜爱。“三微一端”应用于教学管理具有效率高,教管沟通更顺畅;形式活,教学交流更便捷;成本低,使用维护更简易等特点,有助于创新教学管理形式,提高改善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教学管理质量,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善用、巧用“三微一端”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教学管理;“三微一端”
得益于信息化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费用迅速下降,智能便携设备广泛普及,信息通讯向移动智能化发展且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因形式美观、传播迅速、信息量大、费用低廉,在以17-22岁为主要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流行。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超过90%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超过95%的学生使用“三微一端”且80%以上日均在线时长超5小时,35%左右的大学生几乎全天在线。目前,我国已经开启了5G通信网络商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广泛开展,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师生的效率要求,如何借助“三微一端”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学管理者亟待深入思考的课题。
随处可见,师生通过“三微一端”进行交流和互动已成为常态,在信息化改写校园生活的同时,将“三微一端”引入高校教学管理优势也逐渐显现。
首先,使用和维护成本低廉。“三微一端”中的微博、微信、微课、慕课等平台是有多年开发经验的优秀网络产品,在高校师生群体中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受众覆盖面广;且产品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对客户需求敏感,功能更新快、兼容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均比较理想,对于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而言节省了大量研发和后期维护成本,是开辟教学管理新途径的理想工具。尤其是微信、微博等作为即时通讯软件,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的准确、快速、安全传递和交流反馈,对于处理突发状况效率更高。
其次,多媒体文件传输便捷。“三微一端”能方便的传输多种格式的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文件,并能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编辑,且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教学环节难以全面展开,通过“三微一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向学生传送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和教学信息,使得即时远程教学与管理变得更加简易便利,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再次,利于实现个性化指导。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但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使得教师难以顾及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传统的师生交流以面谈和电话沟通为主,电话沟通成本相对较高;无法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传递信息;学生和老师多数情况下为一对一的沟通,效率低也容易出现错漏。“三微一端”使教学和管理交互模式更加便利、及时,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三微一端”与老师和教学管理者交流,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师对教学强度的把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跟进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指导,便于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管理者也可以便捷的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增强管理效果。
第四,利于打破师生交流壁垒。对部分性格较内向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较缺乏的学生而言,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通过“三微一端”,这一障碍得以最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现代高校教育模式日益多元、开放,学生的高校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新媒体在满足大学生群体多元、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使得该群体信息接收的习惯和方式迅速向简洁、极速、便捷的模式转变;相较而言,形式单一、效率低下的传统媒介教学管理手段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一方面网络上各种教学管理的应用程序产品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存在信息安全隐患,能直接被高校用来教学管理的极少。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的滞后催生出大量无序开发的相关应用程序和公众号等信息平台,这些产品虽然能满足学生对教学管理信息的部分需求,但数据来源与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均较差,不仅威胁学校官方数据库的安全,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失真,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增加了管理的成本。更有甚者,除可能造成师生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外,部分应用程序还发布金融诈骗等不良信息,增大了学校综合管理的难度。虽然众多高校投入巨大成本开发教学管理应用程序,但普通存在服务器速度慢、程序bug多、设备兼容差、运维成本高,且开发流程较长、灵活性不足,在紧急或突发状况时仍需要人工处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和师生的满意度。
二、“三微一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为师生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三微一端”在高校校园中几乎
作者简介:宋婧(1981— ),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86
大程度的消除,从而有利于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提高;此外“三微一端”的群组功能实现多角色用户同时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效率。
最后,利于掌握师生需求和意见。高质量的高校教学管理应通过对师生教与学的组织管理和追踪反馈进行分析来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环节并加以优化,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通过“三微一端”,教学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能够在同一平台实现各类信息共享与互动,将各自获得的教学与管理反馈信息进行分享和讨论,并能辅助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期待和建议,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管理环节的改进和完善。
三、“三微一端”在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的前景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都需要对时代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回应。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的发展呈现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的融合、管理育人与教学育人的融合日益紧密两大趋势,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在实践上要提升与课内外教学环节的深度配合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三微一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多元发力创新教学管理形式云技术在高校教育的应用的和自媒体的发展使得高校教学形式日趋多元化和虚拟化,即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授课模式转变为课堂授课与网络授课相结合、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教学的形式得以突破时空间的物理限制,优秀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迅速传播,高校学生课程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互联网教育平台能够形成校园教学的有益补充。
网络教育平台大部分与“三微一端”都有良好的兼容性,通过合理利用“三微一端”,教师可以便捷的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学习课程,丰富课程教学的手段和形式;教学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掌握师生的教学动态和需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教学的多元化必然催生教学管理的多元化,“三微一端”在整合网络教学资源与本地教学资源以及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教学管理过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三微一端”的集群功能分层分类设立包含授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在内的组群,目前已经能够部分实现教学秩序管理、教学进程安排和教学效果考核,随着“三微一端”与网络教学平台的进一步融合,教学管理也将朝着多元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2)优化组合改善教学管理效率 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浪潮下,高校基本实现了教务工作系统化,但访问教务系统往往只能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才能实现,兼容性、便利性欠佳,较适用于处理常规性教学管理事务,“三微一端”广泛的受众基础和极低的使用成本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实现点对点快速信息交换,在满足师生个性化信息需求、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中往往更具优势,将二者有效结合,把“三微一端”接入教学管理系
教育探索
统能大大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使用者仅通过一部联网的智能手机就可随时获取需要的教务信息,如通过公众号与教务系统后台数据对接实现个性化信息查询、教学相关通知的发布与反馈、师生问卷调查等,绝大部分的强互动性教学管理工作都可以借助“三微一端”快速完成,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务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3)深度融合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对比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信息化、智能化与移动互联化能够实现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的深度融合。线上管理注重以信息化手段整合教学管理各个环节,通过教务系统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与数据;线下管理则更注重情感与关怀,通过下沉到课堂和师生之间,教学管理者可实地督导,掌握师生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导向、精神状态与氛围营造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为师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规范指导,做好被管理者的思想工作。通过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的组合优化,有助于使教学管理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管理中的难点和堵点的解决上来,有利于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管理中,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加强相互间的理解和配合,有助于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积极效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三微一端”在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开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既能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又能方便师生,有助于教学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但在实践中仍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使用“三微一端”与系统对接时,要有充分的技术保障数据与信息传输的安全,防止信息失密泄密;在信息发布环节,需事先明确好各部门发布的权限与平台,防止因多方发布造成无效率的信息干扰和混乱,采用“三微一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应遵循互联网法律法规,注意自身角色,互动交流与探讨提倡实名制,发现失真、不良、无关信息及时处理。随着我国5G网络的广泛使用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三微一端”必将在未来的教学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燕芬.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22(24):176-177.
[2]程苗.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路径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11):101-104.
[3]刘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效率提高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1):93-94.
[4]马久霞.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教学管理质效[J].智库时代,2019(43):243-244.
[5]张江漫.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19):233-235.
[6]王书艳.“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的相关研究[J].亚太教育,2019(09):15.
[7]张虹英.关于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中困境与对策的研究[J].科技风,2019(27):55.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