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监护·运用循证护理ACE Star模式实施体位管理对卧床患者心
肺功能的效果研究
刘念,熊正容,朱春燕,罗容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ACE Star模式实施体位管理时,对骨科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我科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ACE Star模式寻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来制定出体位管理方案并实施,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2组患者的功能残气量、外周血液流速、患者自觉感受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功能残气量、外周血液流速、患者自觉症状,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ACE Star模式实施体位管理,有利于改善骨科卧床患者的心肺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更利于临床护理的运用实践,提高护士运用循证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字:循证护理;ACE Star模式;体位管理;心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9.273
0 引言
循证护理作为影响护理临床实践的重要思维理念,在临床的实际运用确实一般[2]。大部分护理工作和决策还停留在经验性和习惯性层面,患者无法得到最科学、最优化护理。美国循证实践学术中心(Academic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ce,ACE)的学者Stevens于2004年提出ACE Star的循证模式,将EBN过程归结为问题确立、证据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3]。模式以“Star”即五角星为中心,外加一个循环式椭圆构成框架图,五角星的每个角对应一个步骤,随着5个步骤的进展则五角星的一个角到下一个角。我们通过这种模式确立“以病人为中心”,在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基础上,通过寻证和审证,研究体位管理对骨科卧床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更利于临床护理的运用实践,提高护士运用循证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 资料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在56~89岁,平均年龄(67.8±0.5)岁,卧床平均时间为(14~21)天。均为髋及髋以下部位骨折。排除理解能力差、语言障碍及依从性差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前期调查确定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MWES评分、ADL评分、吸烟史、相关呼吸系统情况、相关心血管系统情况。2组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呈现的曲线图,在摇高床头15°时,趋于最高值,当小于或大于15°,趋于下降。2.3 整合实践。
2.3.1 针对患者卧床心肺功能问题:在满足患者治疗要求的基础上,综合两组循证数据,摇高床头15°,并适当抬高下肢不超过30°,使患者通气血流比例达到最佳状态,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3.2 适时更换体位:循证数据表明仰卧位由于胸廓对抗重力作用,使患者产生呼吸费力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侧卧位时肺部压缩程度趋于最小值,因此,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适时更换为侧卧位及半侧卧位,以改善呼吸模式,满意患者自觉舒适程度。2.3.3 在以上体位管理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运用定流激励式肺量计,给予呼吸肌的训练,维持经肺压梯度,以增加患者肺功能储备量。
2.4 效果评价。数据处理: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2组患者的功能残气量、外周血液流速、患者自觉症状进行分析。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2、3),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功能残气量
例数
对照组试验组
4242
男(L)1.56±0.712.17±0.71
表2 外周血流流速例数
对照组试验组
4242
表3 患者自觉感受
例数
对照组试验组
4242
好736
一般185
差171
流速(ml/min/100ml)
2.9±0.95.5±0.6
女(L)1.32±0.552.33±0.55
2 方法
2.1 问题确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ACE Star模式寻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体位管理对卧床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确定不同体位下,功能残气量的变化、外周血液流速的变化是影响心肺功能的重要因素。而骨科患者因治疗体位需求,往往采取仰卧位,使胸廓对抗重力,产生呼吸费力,患者自觉症状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检索相关文献,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体位管理。
2.2 证据综合及转译评鉴。
2.2.1 不同体位下功能残气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头低足高位30°、平卧位、头高足低位30°、头高足低位60°、90°坐位,功能残气量的变化呈现的曲线图示,头位越高,功能残气量越高,在摇高床头60°与坐位时趋于最高值。
2.2.2 不同体位外周血液流速的变化,结果发现:头低足高位45°、平卧位、摇高床头15°,摇高床头45°,外周血流流速
3 讨论与存在的问题
3.1 ACE Star模式的循证护理。能使临床护理的实践基于相关知识层面上,通过问题确立、证件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进行整合,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试验,制定出合适的护理计划[4-5],进而形成系统化循证指南或标准化被运用于临床工作当中,而不仅仅停留在经验和书面描述上。
298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9
·临床监护·机械通气治疗的气管插管护理
李娜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的护理方案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行气管插管的1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分析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均完成了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好转出院者136例(97.14%),因病情危重导致死亡者4例(2.86%)。出院时护理满意率为98.57%。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护理方案对于实施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转归情况较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呼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9.274
0 引言
机械通气治疗是治疗呼吸衰竭、气道梗阻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患者,血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水平降低,死亡率大大下降,治疗效果理想。而气管插管作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一种常见的气道开放手段,将患者的气道和呼吸机进行连接,以达到通气的目的。而由于器官插管对患者存在损伤等原因,因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机械通气治疗的气管插管护理十分重要。本研究拟探讨利用气管插管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的护理方案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选取 2014 年 6 月至2016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并完成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首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者;(2)以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通气治疗;(3)患者对机械通气治疗及护理内容表示知情同意,在我院接受治疗及护理的全过程并出院。排除标准为:(1)非首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者或气道开放的方式非气管插管;(2)(2)因各种原因不同意或无法进行本研究者。经选择,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共140名。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研究对象入院时,首先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并纠正其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然后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气道开放的方式为气管插管。然后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具体方案为:
(1)防止气管插管移位:首先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如位置不佳,在报告医生的同时做相应调整;将气管插管用胶布或者绑带固定牢固,气管插管因呼吸运动而出现移动和移位;在患者体位改变(如翻身等)时,注意保持气管插管的位置,防止因体位改变导致气管套管从中脱离;对于部分患者,可选用咬合垫,防止因咬合导致的气管插管变形。
(2)口腔内护理:经口腔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气管必须要牢固固定,在固定处会滋生细菌;且由于要进行气管插管维持通气,患者无法进行刷牙、术后等口腔清洁以及吞咽唾液等口腔自洁,更加重了口腔内细菌的繁殖,如不采取措施,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可能会出现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粘膜病等口腔疾病,从而为患者增加痛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选用纱布对患者进行模拟口腔清洁,使用漱口水减少细菌的滋生。从而保证患者口腔健康。
(3)气道内护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防止气道变形:如果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过高,会导致气道粘膜的血流减少,导致粘膜因供血不足而出现坏死,甚至导致气道的变形,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瘘管。因此,气囊内压不能过大,每次充气量不要太多,次数可以适当增加。在放气前将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清理干净,然后放气,充气之前应将流入气管的分泌物用吸引器吸引干净。①吸引器的使用应正确:首要的原则是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规范,每个吸引管均为一次性使用,吸引顺序是先气管后口鼻,吸引前可以通过拍打背部等方法时分泌物集中流向器官和口鼻腔,便于大量集中吸引,在吸引前和吸引后3分钟左右使患者吸纯氧,吸引动作要熟练,每次时间不多于15秒,压力不超过6.7千帕(负压)。在从吸引前到吸引后几分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全程监测。如发现异常,停止操作,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报告医生。②吸道应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主要通过调节湿化器的温度和湿度来进行。湿化器的温度不超过37摄氏度,来保证吸入的气体温度在33摄氏度左右;湿化器内添加蒸馏水,并每日更换。如发现患者分泌物粘稠,可以在患者吸气时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约2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成人量)。
(4)抗感染护理:使用肯格王空气消毒机对患者病室内
3.2 临床护士。对EMN的理解能力障碍、临床护士水平的高低以及医院软、硬件的支持是开展循证护理的重要因素,而在实践运用中,各项目数据在检索文献中高级证件不多,使得项目实践中会遇到问题,需要侧重点,因此医院重视护士的能力素质、建立有力的循证支持资源,才能使EMN和护理科研素质整体提升。
护理难题,促进临床护理的研究,促进合理医疗护理,有利于促进护理管理及护理决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马玲.长春市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能里调查与分析[D].
长春.吉林大学,2008.[2] 刘晓华,张晋昕,成守珍,等.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现状点差
[J].护理研究,2009,23(19):1693-1697.
[3] UT Health Science Center.ACE Star Model[EB/OL].(2012-09-20)
[2013-12-04].
[4] 胡雁.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即误区分析[J].中华护理杂
志.2010,45(8):740-742.[5] 谷红,王晓梅,卿晓棠.浅析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的内在关系[J].
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4):391.
4 结论
本研究表面,ACE Star模式指导下实施骨科卧床患者的体
位管理,提供最佳的科学依据,为解决临床问题,有利于改善骨科卧床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更利于临床护理的运用实践,提高护士运用循证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临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