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粤西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资源整合开发刍议

来源:爱够旅游网
南方论刊・2011年第9期 经济纵横 粤西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资源整合开发刍议 文豪 (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阳江529566) 【摘要】Ilf前,旅游需求更加复杂、特殊、具有个性化,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趋向多样化,旅游产业集群的 现象普遍出现。本文以粤西地区为例,指出该地区要以“群”的合力提升旅游规模,凝聚旅游发展的力量,整合区域内的 优势旅游资源,推出跨区域的旅游线路,使粤西旅游进入区域旅游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粤西;资源整合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旅游区 某一区域的旅游产业要素有效地组织 合性很强的旅游岛,东海岛龙水岭、 朝着产业集聚的方向发展,通过集群 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区来讲最具有 的方式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长 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 三角旅游协作区、珠三角旅游圈、环 遂溪笔架岭、雷州1调风仙人洞等,都 有奇特秀丽的火山观景,可供开发;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城文物古迹 方式;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表现为 渤海旅游带等旅游集群的发展,都在 以具有竞争力或竞争潜力的旅游企业 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构建大都 为链核,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 市旅游圈,整合区域内的优势旅游资 带,通过包价或零售方式将旅游产品 源,集中包装,推出跨区域的旅游线 众多,还有具亚热带特色的城市风 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和丰盛 的南海水产品等,均是取之不尽的旅 游资源。 间接或直接地销售给旅游者,以助其 完成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和游 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促使国内 文以湛江、茂名、阳江为例,分析粤 2.2茂名。茂名是当今的石化城 之一,在距今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 时期始称百越族。茂名大地历经千年 的风雨剥蚀,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高州的冼太庙、观山寺、宝光塔、长 旅游进入区域旅游发展的新阶段。本 览,从而在旅行社、饭店、餐饮、旅 西旅游产业集群中的资源整合问题。 之间形成的链条关系。从经济系统角 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行业 期,就有土著民族在繁衍生息。夏商 度来看,旅游产业集群融合了旅游产 1.旅游产业集群的含义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学术 有下列几种观点:1999年的南非旅游 集群是指地方旅游行为在地理上的集 业和产业集群的理念与机制,以合理 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基础,以核心旅游 坡旧城、信宜的镇隆古书院群、化 州的孔庙、电白的钟鼓楼、茂南的恐 龙蛋化石等人文景观引人人胜,文 化底蕴丰厚。茂名在历史上出过不少 界尚无定论。目前,国外比较常见的 产业为支撑,形成的多层次、多结构 的旅游经济活动地域系统和旅游企业 和带动辐射效应。 产业集群协会文献中指出,旅游产业 战略同盟,具有鲜明的产业集聚优势 名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岭南著名才 中以及不同层次旅游行为价值链分组 实现;2001年,美国蒙大拿州的政府 年度经济报告中指出,旅游产业集群 是诸多旅游企业的集合体,这些旅游 子陈鉴等都是茂名人。今天,大部分 2.粤西各地旅游资源现状 本文所指的粤西地区主要包括: 阳江、茂名和湛江,虽然在经济上三 古迹都被开发成景点,供游人参观游 览。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2家;旅行社 1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旅游景点 17个,其中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 家。 2.3阳江。阳江市旅游资源十分 企业能够给旅游者提供某些经历,将 地都远不及珠三角的地级市,但是在 当地旅游社区的反映、户外的体育运 色。 动以及以一些特殊的事件等。 旅游产业集群是由旅游要素企 业、关联企业以及辅助企业和相关机 旅游者吸引到旅游社区中来,包括对 旅游资源方面也各领风骚、别具特 家AAA级旅游区3个;旅游购物商场6 2.1湛江。湛江市海洋观景富南 中国海的迷人魅力。岸线绵长曲折, 近海水深浪静,海水透明度高,水底 丰富,山海兼优。独特的自然景观, 悠久的历史和多资多彩的地方风情, 构,围绕优势旅游资源或区位条件优 越的旅游目的地而形成的空间地域集 景色优美,适于开发潜水旅游;众多 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阳江市历史悠 的岛屿具亚热带风光,为优良的海滨 久,自西汉年间已设置郡治,留下 浴场和度假、避暑胜地。火山观景, 不少古迹和文物。著名的省级文物 有火山锥、火山岛多处,其中市郊湖 保护单位有:北山石塔、石觉寺、 光岩为我国现存三个完整的火山口湖 崆峒岩、通真岩、独石仔古人类洞 之一,风景幽美;火山岛硇洲岛是综 穴遗址。此外,较著名还有南宋张世 聚体,它是旅游产业高级化阶段的产 物和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集群化发展的 必然趋势。从资源禀赋角度来看,旅 游产业集群是按某种有效的方式,将 17 杰太傅墓、灵谷庙、北津独石和明清 学宫。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初 具规模。其资源以自然风光为主,以 规模大、数量多、质量好、景观美的 优质滨海沙滩为代表,加上阳春旖旎 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下 西洋曾从此经过。中国古代南“海上 丝绸之路”从始发港广州至出口港徐 闻,大澳是个必经的重要港口。游客 们可以在静态与动态的游历中回顾历 3.1.2红色爱国、生态之旅。此 旅游线路从湛江出发:霞山法式建筑 老街一寸金桥公园一湛江市博物馆一 白、阳西、阳春等地。对客家资源进 行整合,进行深层次挖掘,作为粤西 旅游的精品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国内 客家文化旅游线路。建议成立粤西  的喀斯特峰林、溶洞风光,以及丰富 史,享受美景。客家文化研究会,条件具备时三地可 以联合申请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 会”,以提高粤西地区在国内外旅游 市场的影响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上述围屋中的新洲围屋于康熙六年 而优质的温泉群、高山瀑布和森林湖 泊,构成了品种齐全、品位很高、空 间组合良好的山海风光旅游资源。归 纳起来主要有十大类,其中包括:南 湖光岩风景区——茂名高州三讲之 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十里银 路一阳江阳东平地村。历史悠久的 (1667年)客家人第四次诏迁沿海内 地时所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内 滩、凌霄岩、等景点。 以上三座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 化相近,特色鲜明、个性突出,为旅 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供了条件。然而 粤西地区旅游资源的发展与经济还有 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原因在于缺 少重量级品牌,开发类型繁多,重点 不突出,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对 省外旅客的吸引力不足。因此粤西旅 游的发展应当依据现有的特色资源有 选择地投资开发有影响力的项目。 3.培养粤西旅游产业集群的对 策 3.1重点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和线 路 3.1.1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随着“南海I号”古沉船的成功打捞 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顺利开 馆,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开发与粤西 发展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下充分发 挥“南海I号”的品牌效应,深入挖 掘并大力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旅 游资源,努力擦亮和打响粤西的文化 品牌,竭力把其打造成为国内外休闲 旅游的度假胜地。条件允许可以参照 山东威海定远舰模式,三地共同制作 一艘一比一比例的南海一号船只,复 其原貌,并且安装现代动力和安全系 统,游客们可以在参观博物馆的文物 和现场发掘后,登上“南海一号”, 从海陵岛出发,行至阳东东平大澳渔 村,途径茂名港和第一滩,最后至湛 江徐闻港。大澳渔村为一古渔港(渔 村),位于东平镇附近,秦时属南海 郡,汉时属合浦郡。史称“六澳之 首”,是当年广东大港之一。明代大 18 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 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 往事。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 借”,法国统治湛江期间(即广州 湾时期),西方建筑传入,霞山出现 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法式的主要 建筑遗迹,主要有广州湾法国公使署 旧址、广州湾法国警察署旧址、维多 尔天主教堂(又名霞山天主教堂)、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霞山福音堂等, 博物馆内抗法斗争陈列以文物、文 献、辅助展品展示了1898—1899年湛 江人民反抗法国强划广州湾租界的斗 争过程,主题突出,气氛感人。历史 文化名城高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发源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之一,高州根子镇是“全国水果第 一镇” ,游客可参观反映“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弘扬共产党人先进 性电影《荔枝红了》拍摄地、种有 39棵唐、明、清古荔枝树的贡园, 登观荔亭,观赏万亩荔林成熟时的 壮观景象,在江泽民总书记南巡时 手植树“中华红”前留影。阳江平 地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 范,也是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游客 可以在此线路的游览中感受社会发 展的步伐和成效,在历史感中接受 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3.1.3客家文化之旅。粤西客家 文化旅游线路是:阳江新洲客家围屋 和山歌一茂名电自围屋一徐闻北谭围 屋。客家目前是一个分布于世界各地 的族群,在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约 有190多万客家人,分布区域约为6400 平方公里,具体分布在徐闻、遂溪、 廉江、海康、化州、信宜、高州、电 设18条巷道,31个门户,是阳东地 区唯一的客家村围屋,除留下这座客 家土楼外,也在当地留传下了很是珍 贵的客家山歌。茂名沙琅镇月朗口村 清代方形客家围屋,宅内共有房间85 间。徐闻县北谭村客家围宅是雷州半 岛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 一个,呈方矩形,面阔18米,进深25 米,高两层。 3.2加强三市政府之间的合作, 旅游宣传和市场一体化,为旅游产业 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阳江、茂名、湛江三地旅游产 业集群的建设要求各地方旅游企业打 破地方束缚,建立相互的合作网络。 地方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 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要制定 三地旅游集群发展战略,编制跨区域 的旅游开发规划。三地在进行宣传时 应当以整体的旅游形象来推广旅游资 源,加强整体策划。 参考文献: 『11麻学锋,吕白羽:武陵山区旅游 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沿海企业与科 技.2005(9). f 21相阵迎,徐红罡:国内旅游 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旅游科 学.2007(12). 『31旷健玲: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培育初探——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广 州大学学报.2006(6). 『41陶文杰,梁玉社:我国旅游企 业集群形成模式分析.天津商学院学 报.2007(4). 『51任亚荣:天津旅游产业集群的发 展及存在的问题.商业经济.2008(11). 编辑,謇明校对,文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