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

来源:爱够旅游网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

B.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xīn)其中,苫(shān)蔽成丘。 ...C.屠乃奔倚(yǐ)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dān)相向。 ..

D.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zhà)几何哉?止(zhǐ)增笑耳。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90后的求职者,要求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而且往往见异思迁。 ....

B.据说这种“章光101”神药,能让你的头发由“不毛之地”变得乌黑发亮。 ....C.车展上,漂亮的模特,华美的装饰,簇新的车辆,让人头晕目眩。 ....D.许多人看到老人摔倒不扶,并非麻木不仁,而是心存疑虑,担心引起误会。 ....4.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B.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刚毅不屈,拒不承认自己人室抢劫的罪行。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

D.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派遣 殉职 拈轻怕重 不远万里 B.狭隘 极端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C.热忱 纯粹 漠不关心 微不足道 D.鄙薄 植民地 冷冷清清 见异思迁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诗句。

①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三、诗歌鉴赏 7.诗词理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呈现出一片苍凉萧瑟的景象,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和温

馨,给作者带来些许安慰与温暖。

B.“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力地歌颂了秋天比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

C.“晴空一鹤排云上”意为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排云而上,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D.“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白鹤激起诗人的诗情,与白鹤一起飞到蔚蓝的天空中,表现出一种高扬的气概。

2)下列各项中对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以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漂泊者的凄楚愁苦之情。

B.《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情,在前面“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C.这两首诗歌都是写秋,不同之处在于《秋词)赞美了秋天的美好,表现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胸襟,也表现了诗人虽遭受打击而毫不气馁,仍昂扬进取的精神。

D.《天净沙·秋思》和《秋词》情感不同主要是因为一首写于常年漂泊之时,一首写于志得意满之时。 四、综合性学习

8.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交友的人越来越多,上网交友成为一种时尚,青少年学生更是留恋于网络。对于网络交友的利与弊,人们的看法不一。为此,实验中学七年级(2)班举行了一次“网络交友的利与弊”的辩论会。作为反方的一员,请批驳正方的观点。

正方:网上交友倡导“平等、自由”的原则,跳出了世俗的交友观的束缚,拓宽了我们的交际范围。而且在网络上能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在心烦时,可以向他倾诉;在现实中不敢说的话,不好意思说的话,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可以畅所欲言。 反方: 五、文言文阅读

9.(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 .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3)不逾矩(________) .(4)人不堪其忧(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该则选文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儿不畏虎

忠、万、云、安①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②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④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苏轼《东坡全集》)

[注]①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②浣衣:洗衣服。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儿。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意:估计,推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虎熟视久之(______) .(2)虎亦卒去(______)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3)文中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来到有不同反应? 4)读了这个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温暖的你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肆意笑起来的时候,分明还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教育方式。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有一次,她随口讲一个故事,当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她,期待她讲下去的时候,她居然假装忘记了……

⑤后来,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对此,我们愤愤不平,她甩来一句:“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我们上去就一顿疯抢。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巴巴地问:“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在争抢中,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选到县里参加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賽。比賽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姐姐呀。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篇。毫无意外的,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还往她宿舍的窗台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菜快吃完了,专门拐去菜地里扯一把青菜,有时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急驰的车,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啼哭。尘土飞扬,黃沙遍地,我们一直追,嘴里大声喊:“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定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⑪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出999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虔诚的祝福。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她一直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⑫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学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⑬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师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⑭我想起最初她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了一个弃婴,那个孩子长到10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已相继去世。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的土地,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⑮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却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如果时光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标题中“温暖”一词的含义。 2)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

4)第⑫段中介绍“我们”“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这些消息既有关于她的家庭的,也有关于她的工作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做了哪几件事? 七、作文

13.朱自清的《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文章语言非常精彩,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C B D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天涯若比邻;天涯若比邻;学而不思则罔 三、诗歌鉴赏

7.1)A 2)D

四、综合性学习 8.答案不唯一 五、文言文阅读 9.1)C

2)(1)同“悦”,愉快(2)生气,恼怒(3)越过(4)能忍受

3)(1)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志向坚定,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4)示例: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博览群书。 10.1) (1)仔细 (2)终于

2)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3) 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老虎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4) 示例:当困难来临时,无所畏惧是成功的前提。我以前最害怕跑步,但中考体育考试要考查跑步,我没有沉浸在畏惧之中,而是勤奋地练习,结果考了好成绩。 六、现代文阅读

11.1)“温暖”在文中是指“她”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稳定的工作,来到偏远的山村任教,教孩子读书,改变他们的命运;“她”的这种牺牲和坚守,让那些山村里的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无私的爱。 2)所写事情有:劝阻家长打孩子;教“我们”下棋和打乒乓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给“我们”讲故事,由此看出,“她”是一个有爱心、和学生关系融洽的好老师。

3)因为文中的“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代表;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是因为情感抒发的需要:用第二人称,感情更强烈、更真挚,更能抒发对“她”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4)侧面描写。突出了“她”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而不计个人得失,将全部精力放在山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2.①给“我”拥抱;②送“我”布娃娃,教“我”拼写“doll”;③教“我”拼写一些简单的单词;④送“我”大布娃娃,教“我”区别大小;⑤教“我”区别“杯”和“水”;⑥在井房教“我”认识水。 七、作文

13.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三角梅的红色花瓣就像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