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优美、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完演唱作品。
2.艺术表现:用优美的声音展示二声部歌曲,用歌声表达对友谊的赞颂。 3.文化理解: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友谊,收获友谊,懂得珍惜友谊,感受苏格兰舞蹈的风格特点。 课标要求:
《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民歌,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洋溢着对曾经的好友及过去的时光的一种怀念之情,因此,表现歌曲的情感、以及美感是这节课的核心关键。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学情,通过看、听、赏、思、言、唱、等实践活动,以趣促学,寓教于乐。在兴趣与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旋律、速度等要素的表现作用。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的唱会这首苏格兰民歌。 学习目标:
1.反复聆听《友谊地久天长》,总结歌曲的旋律走向和创作特点。 2.用自然、有控制力的声音、深情演唱歌曲。 3.自信地展示二声部合唱,在歌唱中抒发对友谊真挚地赞美。 重点难点:
重点:用柔美、自然有控制力的声音熟练的演唱《友谊地久天长》。
难点:完成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统一,分析乐句的走向,并用上行渐强、下行减弱处理歌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积极的状态,课本的预习。 2.教师课前准备:备课、课件、提前调试多媒体、教具制作、钢琴即兴伴奏、评价栏设计。 评价设计:
对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及积极展示的同学,用花朵向前跳格子的形式,体现到评价栏中,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课后进行表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配乐诗朗诵《友谊》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带入主题情境。 师:友谊象征着美好、友谊给人希望和力量,从古至今,无数的作家与艺术家都将友谊作为笔下的宠儿,留下了许多赞美友谊的艺术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赞颂友谊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设计意图:用配乐朗诵创设美的情境,引人入胜,引出是对友谊的赞美) 二、勾画并解读学习目标
1.反复聆听《友谊地久天长》,总结歌曲的旋律走向和创作特点。 2.用自然、有控制力的声音、深情演唱歌曲。
3.自信地展示二声部合唱,在歌唱中抒发对友谊真挚地赞美。 三、授课: (一)聆听 1.初听歌曲
回答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语言总结出深情地、优美、略带忧伤的,并分享感受。 教师补充这首作品表现的就是对逝去的时光里朋友间美好情谊的回忆和赞颂。
《友谊地久天长》是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是18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歌曲描述的是对逝去的时光里朋友之间情谊的赞颂。此作品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影片《魂断蓝桥》的主题曲,影片大热,主题曲成为永恒的经典。
(设计意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补充作品背景,为后面分析乐句创作的用意埋下伏笔,也为理解歌曲,和之后的深情的演唱歌曲做情绪的铺垫。)
二听歌曲,加入四四拍子指挥手势,判断歌曲的速度。
教授指挥要领,并跟随乐曲练习。加大难度,听到乐句衔接处,处抬左手抬手示意。(设计意图;通过指挥,学生能准确判断歌曲的速度,并与之前学过的四二拍、四三拍形成梯度教通过左手抬手示意,能锻炼学生的左右手配合,并能
判断出划分出歌曲的能出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3.三听歌曲,跟随歌曲,画旋律线,说一说歌曲每个乐句的旋律走向?
学生判断,教师边唱边验证,出示旋律线,判断歌曲上行、下行。讲解乐曲的第一、三句曲调向上进行,似疑问句;二、四句曲调向下进行,似回答句。一问一答,表现了相互道别,互诉衷肠的情境, 类似于我国音乐创作的“起、承、转、合”效果,逐句紧扣,起伏有层次。歌曲质朴的旋律流露出朋友间真诚的友谊与彼此的依恋,情义绵绵,催人泪下。
(设计意图: 通过画旋律线,让学生能判断音高的变化和走向,为后面歌曲的学唱及上行下行的情绪处理做好铺垫。帮助学生分析音乐的变化,以后再欣赏类似的歌曲时,懂得画旋律线是一个帮助理解和分析作品较为科学的方法。)
(二)歌曲一声部学唱
1. 用lu模唱旋律,提醒注意:嘴巴里像含着一口水一样,保证腹部气息拉住,抬眉毛、声带不要太用力。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加上容易理解的语言,使声音更加圆润统一,为后面的合唱做好准备。)
2.通过助学材料,自行学习英文歌词,完成熟读。
3.跟琴进行划分音节的朗读,帮助后面的学唱。
(设计意图:英国的歌曲,用英语演唱更能还原作品的意境,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音节的划分为歌曲学唱的一个难点,所以用钢琴伴奏弹节奏型,变得朗朗上口,更能加深记忆、增添学习乐趣。)
4.将旋律加入歌词齐唱歌曲,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5.进行阶段性展示,注意:聆听自己声音是否和谐统一,专注保持自己声部的音准,不要跑调,同时教师加入二声部与学生一起演唱,询问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二声部学唱。
(三)歌曲二声部学唱
1.二声部旋律的学唱,加入柯尔文手势。
(设计意图:柯尔文手势的加入,让学生更容易明确二声部音高,快速学会二声部)
2.加入歌词,集体演唱二声,及时指导纠正,看是否已经将二声部旋律唱准。
3.教师与学会合作学生与教师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
检验学生是否懂得聆听其他声部的同时保证自己声部的音准,并积极的参与其中,保证音色统一和谐。
四、展示:
1.完整演唱作品,集体展示,补充讲解上行给人激动、昂扬的感觉所以加入渐强,下行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所以加入渐弱来唱。再次处理歌曲,处理声音。将作品表现接近完美
2.自行练习并加入中文歌词,注意保持处理歌曲时提到的强弱变化。歌唱时注意聆听其他声部。
3.最终展示,及时鼓励。
(二声部合唱设计意图:歌曲的处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加入教师肢体的表现,语言的描述,及对声音的处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音色的变化,感受共鸣,享受和声的美感,从而深度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五、拓展:
学习苏格兰舞蹈,讲解苏格兰舞蹈要领,上身直立挺拔,舞步轻快,急速旋转,鼓励同学们尝试。一同舞蹈,其他同学拍手打拍子,做到全员参与。
(设计意图:舞蹈中的转圈动作也是建立友谊的一种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友谊。让同学们参与其中,放松调整,提高课堂活跃度,并拓宽对苏格兰音乐文化的认知。)
六、总结:
及时评价学生本节课的表现,回扣学习目标。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友谊需要热情去灌溉,友谊需要原则去培养,友谊需要谅解去维护。也许你的朋友曾经做过一些另你感动的事情,想一想你有没有真诚的说上一句谢谢,也许你和朋友曾经产生过误会,想一想你有没有真心的道歉,并说上一句“你是否还愿意与我成为朋友。珍惜我们青春时期的友谊吧,让它成为永恒的美好回忆。
《友谊地久天长》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开始变得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也喜欢跟同学合作,又羞于表现。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的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为载体,使之能够坚持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友谊地久天长》的一声部对于初二学生而言,非常容易上口。在过去的一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简谱的视唱与基本的节奏型,能够快速、独立的识读乐谱,尽快学会歌曲旋律。
歌曲中二声部的学习,我们延续了柯尔文手势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二声部音准,为后面二声部的合唱做好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听、做、唱、演、跳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通过情境的创设
及声音的表达实现审美感知,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可以自信地、有感情地表现歌曲,并能懂得如何用有控制力的声音及情感表达歌曲情绪,成为课堂重要的目标。
在教学中应随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课堂设计要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精力集中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设计不同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攻克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乐于参与的局面。
《友谊地久天长》效果分析
《友谊地久天长》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歌曲,歌曲深情、
悠扬、略带伤感、耐人寻味,在教学上先通过优美的音乐即诗歌朗诵创设情境,很好的将学生带入了美好友谊的情境中。在聆听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最大程度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聆听音乐的专注度。
孩子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并联系自己的友谊和经历,体现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课堂以完成二声部合唱作品《友谊地久天长》为目标,通过聆听、分析、学唱、演唱、情感处理为任务驱动,完美的呈现了对歌曲二声部的演绎。小组合作完成了英文单词的学习、二声部合唱的巩固及中文歌词的演唱。通过与师生PK,两两大组PK完成合作展示,效果呈现比较满意、学生均参与其中,没有游离课堂现象。本节课设计通过模唱,提高了学生听辨能力。通过二声部的谱例视唱,提高学生识谱能力。二声部的配合演唱及情感的处理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利用苏
格兰舞蹈的体验,掀起高潮结束课堂,整体效果呈现比较好。
初中音乐《友谊地久天长》教材分析
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为四四拍子,降E调,中速,深情地,是一首由诗歌改编的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朋斯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农民诗人。这首歌翻译过来有几种名字,如《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等。同时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影片《魂断蓝桥》的主题歌曲。歌曲深情优美,带着一些伤感,是对逝去的日子里朋友之间情谊的赞颂。
乐曲虽然由四个乐句组成,但可以反复吟唱,耐人寻味,感人真挚。第一、三句曲调向上进行,似问句;二、四句曲调向下进行,似答句。一问一答,表现了相互道别,互诉衷肠的情境, 四个乐句均为弱起,类似于我国音乐创作的“起、承、转、合”效果,逐句紧扣,起伏有层次。歌曲质朴的旋律流露出朋友间真诚的友谊与彼此的依恋,情义绵绵,催人泪下。
《友谊地久天长》评测练习
1.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 2.一课一练一模唱。
3.听琴,用lu模唱歌曲旋律。
4.小组根据老师下发的音标,合作学习英语单词。
5.按节奏读英文单词,划分音节。
vShould |auld. ac quaint ance |be. for 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vShould |auld. ac quaint ance| be. for 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 v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 syne - -vWe’ll| take. a cup of|kind.ness yet,For| auld- lang-| syne- -|vAnd|here's. a hand my| trusty.frien- And gie’s. a hand of thine- - vWe’ll |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For| auld-lang -| syne- - v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For| auld- lang-| syne- -v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For| auld -lang-| syne- -|| 6.柯尔文一课一练一视唱。
7.完成二声部合唱部分。
初中音乐《友谊地久天长》课后反思
本节课整体呈现的比较完整,效果比较满意。因歌曲为二声部合唱,让学生准确演唱歌曲用优美的音色表现歌曲,把握歌曲情绪完美
展现歌曲,所以设计了先局部后整体的方法,在一步步引导攻破难点后,提升歌曲的表现力,先易后难,在逐步推进中掌握全曲,达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美化的语言及肢体的带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演唱中。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歌曲的美妙意境,以及对友谊的赞颂,受到美的熏陶。
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从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双边配合默契;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在欣赏、发声练习、学唱、情感处理等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这节课的亮点也集中在学生最后的展示环节。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提高和改正。
个人方面,应放手力度再大些,让课堂呈现出自由、积极、主动求知的状态会更好。
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在文学上下工夫,掌握较宽知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课改的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想结合的初中音乐课程,为每个初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继续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使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为今后的音乐教育服务。
《友谊地久天长》课标分析
《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洋溢着对是对逝去的日子里朋友之间情谊的赞颂,因此表现歌曲的情感、美感是这节课的核心关键。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学情,通过听、做、赏、思、言、唱、展、舞等实践活动,以趣促学,寓教于乐。在兴趣与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旋律走向、速度等要素的表现作用。始终让课堂沉浸在“美”中,实现高效、快乐的学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愉悦的完成二声部歌曲的合唱。
课堂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聆听感受、分析乐句、识读乐谱、指挥手势、画旋律线,柯尔文手势、舞蹈律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唱熟歌曲后又进行二声部的学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英文多语言演唱展示歌曲,检验学生是否完整的学会唱歌曲。本节课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载体,通过聆听、比较、律动、歌唱、探究、合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提高音乐表现力,通过对友谊主题的朗诵及合唱,实现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通过合作学习英语歌词,独立赏析音乐作品,合作练习二声部合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新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