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中的押韵
关于古诗词中的押韵 关于压韵
押韵,是指在诗文中,把相同韵部(所为有韵部,就是把同韵母的字归为一类,这种类别就叫韵部)之字放在不同句子的规定位置上,一般都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诗句押韵,不仅方便记忆和吟诵,更为作品增添了节奏感和声调和谐之美,因此押韵成为了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追求声调和谐,便于记忆,对于押韵极为讲究,由此产生了专门指导押韵的工具书,如《唐韵》、《广韵》等等,而我们现在所大量使用的《平水韵》,为金代山西平水县人王文郁所编,因此而得名为《平水韵》。
押韵,也称压韵,有几个硬性规定,一是偶句押韵,即诗的二四六八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是只押平声韵,因为按照近体诗的体例,如果押仄韵,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拗口;
三是一韵到底,就是说中间不换韵,古体诗允许中间换韵,而近体诗则不允许; 四是忌重韵和同义字相押。重复一韵字在诗里这是近体诗大忌,一首诗里韵字出现‚花‛、‚葩‛或是‚芳‛、‚香‛,是同义字做韵脚,也是近体诗所不允许的。
所以,在诗学上历来有‚押韵八戒‛的说法,即:
(一)戒‚落韵‛。落韵,也叫出韵。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近体诗的押韵就要求只能一首诗里押一个韵,所有的韵脚的字都要在《平水韵》中的一个韵部之内。把别的韵部的字拿来做韵脚就不允许,那就是‚落韵‛。
(二)戒‚凑韵‛。就是指,你选这个韵脚字,与全句其他的意思不相符合、不连贯,你在这勉强凑合使用它,这是不行的。特别是限韵写作时,尤其是步韵写诗时,为了合上韵脚,也不管意思通不通就用
上了,所以常出现这种‚凑韵‛的现象。
(三)戒‚重韵‛。就是在一首诗里,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是不可以的。比如,起句里有一个单韵脚是花,次句你又用上了花,把花反复用了两次,或更多,那就是重韵。另外,一首诗里的韵脚,出现同音但不同的字,例如‚阴‛、‚音‛等,因为是同音,影响了诗的美感,也是要尽量避免的一种情况。
(四)戒‚倒韵‛。这是常见诗病,这是说,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儿颠倒着说,比如这样一些词‚风雨,先后、新鲜、……‛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如把‚山川‛写成‚川山‛,把风雨写成雨风,就是倒韵,不可为押韵而生造词语。
(五)戒‚哑韵‛。所谓‚哑韵‛就是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幵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就是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我们尽量少用。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的?还比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也很偏僻,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诗病的一种。
(七)戒‚挤韵‛。也叫‚犯韵‛或‚冒韵‛,这是个诗病,就是指在一句之中,有了韵脚的韵字了,就不要在句里再选用这个韵部的字了。就是在诗句中 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这样的情况在音上犯重了读之不美。
(八)戒‚复韵‛。一首诗中,意思一样的字,或相近的字,不要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就不要再去押‚愁‛字,押了‚花‛字就不要再去押‚葩‛,还比如,押过‚香‛字了,就不要再去押‚芳‛字了。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关于押韵,有个总的思路是,注意音节的响亮,注意意思的通顺和明白,再注意一下韵字与诗意的配合度。韵字和诗意如何有关系吗?当然有!不同的韵字,其实对应着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的。
比如,在写忧愁伤感的情绪时,我们可以多选用下平十一尤、下
平十二侵。要是想写欢快明朗一些的情绪呢,就可参考选用‚覃、东、江、阳‛等这类的韵。我们还是参考一下古诗话有关这方面的言论‚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自己多写,多琢磨,会有自己的体会的。
关于近体诗的押韵,我们强调的是不许换韵,要一韵到底。这是基本要求。但是如同我们前面对平仄规律的要求那样,有时是允许有有些变化的,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拗救以及特拗的情形。押韵,其实也不完全是死板的,有时也是允许有些变化的。这样逃出基本法则的一些变例,我们称为特例。但是,我有必要介绍一下,以丰富我们对押韵的知识的掌握。
(一)孤雁入群格。意思就是,起句如果押韵的,可以选这个诗所用韵部以外的字来押起句的韵。就是可以借别的韵部的韵。可以随便借吗?不可以,要求是只能借‚邻韵‛。看例子: 寂寂无聊九夏中,傍檐依壁待清风。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
‚中‛和‚风‛是上平一东韵,而最后一句的‚龙‛是上平二冬。显然是借韵了。
(三)迚退格。这种格式的押韵,只能在律诗里用,绝句不可以。律诗不是有四联吗?第一联用一个韵,第二联用其他的韵。第三联再用第一联的韵,第四联用第二联的韵。这样二个韵交替着用。这叫迚退格。
举个例子来看:比方说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成为千古名句。
其意思是:诗人在黄昏时分登上鹳雀楼,举目而望,看到太阳渐渐的依山而落了下去,而再看下面的黄河,其滚滚波涛奔腾而去入了大海。而此时诗人却想看得更进,于是想欲穷千里目,但如何能做得到呢?那就要再上一层楼去遥望。这首诗虽然历经千年,但经久不衰,连上小学的孩子都能理解,因为它的诗语太平淡了,平淡的几乎让不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就要把诗意境做为核心和灵魂,把
诗语的平淡做为基本条件来把握。 第二篇:古诗词押韵相关知识
古诗词押韵相关知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押韵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作者在诗歌中用韵,叫押韵。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包括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
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声母,ang是韵母。再看帮bāng,长ch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
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
例如: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chu),春日凝妆上翠楼(lu)。 忽见陌头杨柳色(s),悔教夫婿觅封侯(hu)。
这里的愁、楼、和侯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ou。色字不押韵,因为它读作s,它的韵母是e,跟愁、楼、侯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诗是不用押韵的。
在汉语拼音中,a,o,e的前面有时还有i、u、,如ia,ua,ie,e;后边有时还有
i,o,n,ng,如
uai,ao,iao,an,ian,
uan,an,iang,uang,iong,un,ueng,n等,这种i,u,叫做韵头;i,o,n,ng叫做韵尾。不同韵头、韵尾的字也算是同韵字,因为它们的韵干(韵的主干)也可以押韵。
例如: 蚕妇[唐]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jiā),岂知人世有荣华(hu)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m)
加、华、麻的韵母是ia,ua,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韵干都是a,因此也是同韵字,押在一起,读起来时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音韵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它们的韵并不是十分和谐,甚至很不和谐呢这是因为时代变迁,语音起了变化,我们用现代的语音去读古诗词,自然就会有这样的现象了。
例如: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huā),寒食东风御柳斜(xi)。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jiā)。
xi和huā,ji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像ji,和现代上海、杭州等地斜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又如: 江南曲[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都是押韵的;但是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话的读音念儿这个字,念像n音(接近古音),那就谐和了。
今天我们当然不太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歌;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会去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和谐的。同样,如果你日常所说话的语音如果不是属于北方语音区的,写作古体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纯熟地运用你所熟悉的家乡方言的语音来押韵了。
第三篇: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题目: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系 部 外语系 专业名称 商务英语 班 级 03级2班 姓 名 杨思亮 学 号 03040204 指导教师 郑 贤 贵
2006年 6 月 4 日 i 目 录
一、引言.................................................................1 二、押韵.................................................................1 三、反复.................................................................2 四、翻译对策.............................................................2 (一)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3 (二)使用四字格语...................................................3 (三)弥补法.........................................................4 (四)套译法.........................................................4
(五)意译法(Meaning Implication)...................................5 (六)增译法.........................................................5 五谢
ii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三号黑体)
摘要:(小四黑体)广告的说服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押韵使得广告节奏鲜明、抑扬顿挫、格调优美、容易记忆,使消费者过目不忘,刺激其购买欲望,使广告达到形式与内涵、视觉美与听觉美的统一,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反复修辞能使广告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给所宣传的商品增添魅力,在广告语中得到广泛应用。广告商借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使其前去购买,实现商业目的。对于押韵、反复修辞的翻译,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不同的翻译对策。(小四宋体)
关键词:(小四黑体)押韵;反复;翻译(小四宋体)
、
结
语
.................................................................6
参
考
致文
.....................................................................6
献.................................................................6
iii
Rhyme and Repetition in Advertising English and Translation Approaches(三号 Times New Roman)
Abstract:(四号Times New Roman)Rhym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widely used method in English Advertising.It makes advertising sound good and easy to remember.Customers can remember it at a glance and have the desire to purchase it.Rhyme makes advertising perfect in form and connotation , seeing and hearing.Repetition can make the image of the advertisement vivid, charm and humor, so as to increase charm force to the commodity propagated.Thus, it is widely adopted in all kinds of advertisements to achieve the best communicative purpose and to arouse the customers' emotional appeal and provoke certain purchasing action.For the translation of rhyme and repetition, we should take different translation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texts.(小四 Times New Roman)
Keywords:(四号Times New Roman)rhyme;repetition;translation(小四
Times New Roman)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促进销售、繁荣经济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广告语言也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广告英语是激烈的竞争以及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的产物,它除了词语的运用、句型的谋划巧妙精细之外,在修辞的运用上也颇为讲究,从而产生了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效果。为此,广告撰稿人通常要调动一切修辞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大有“ 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英语广告中的修辞手段相当丰富,本文着重讨论其中的押韵、反复修辞,与大家共商。
二、押韵
押韵(Rhyme)修辞是英文广告中最重要、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常用的主要是 Alliteration(头韵)和 End Rhyme(尾韵),头韵指相同的词首辅音在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尾韵指相同的词尾辅音在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押韵在广告英语中非常普遍,其主要作用有:
1)押韵使得广告节奏鲜明、抑扬顿挫、格调优美、容易记忆,从而达到使消费者过目不忘的效果,刺激其购买欲望。如:
My Goodness!My Guinness!
这是吉尼斯黑啤酒广告用语。这则啤酒广告中,Goodness 与 Guinness 的头、尾韵相同,能产生音乐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能生动地刻画出人们饮用此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情景,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押韵使广告达到了形式与内涵、视觉美与听觉美的统一,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如:
Clear it up.Don 't cover it up.(清除它,别掩盖它)
这是一则 Jergens Bars(洁根净香皂)的广告。it 是指面部皮肤的粉刺、面疮等,与其用化妆粉末掩盖面部瑕疵,不如用“ 洁根净”香皂来彻底根除。句中,以/k起/首押头韵,以p/收/尾押尾韵,头韵与尾韵相映成趣。广告英语运用押韵修辞技巧,使其音乐节奏性、和谐性均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现。这样,广告读起来上口,给人以喜悦,因而对其介绍的产品产生兴趣,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三、反复
反复就是通过重复同一单词、词组或语句使人加深印象,重复部分往往含有强烈的情感或优美的旋律。一般来说广告英语力求简洁、避免重复,对某一词、词组、句法结构、概念等漫不经心的重复会使语言显得更累赘、单调。然而,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可以特意安排重复,这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通过对重点词、重要概念的多次重复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以留下较深的印象,并可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和强化旋律,
以抒发强烈的感情,有力地表现情感,增强语言节奏感。使广告看来醒目,听来悦耳,读来上口,使消费者过目不忘,进而琢磨回味。从而达到向读者“ 渗透”广告内容,诱发消费者的喜爱与兴趣的目的,在心里产生一种“ 认可预购”的心理倾向,最终达到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销售的目的。如:
Extra Taste.Not Extra Calories.滋味无穷,热量正好。(食品)Childhood isn't childhood without it.没有它就没有童年。(蜡笔)Extra 和 Childhood 就是一种重复。Extra 向消费者说明其食品好吃,而且不使人发胖。在如今讲究健康的时代里,此食品显然对大众具有吸引力。丰富多彩的 Childhood,是每一位孩子的渴望,尤其是对现在独生子女来说。这种重复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对于处于犹豫不决状态的消费者来说,无疑就像在其背后猛击一掌,促其下决心购买。
四、翻译对策
翻译要求译文和原文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方式,翻译恰当与否应以译文服务对象作为衡量标准。如果译文的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做出的反应基
本一致,那么便可认为翻译是成功的。广告翻译应以功能对等为准则,译文与原文有相似的宣传效果、信息传递功能和移情感召功能。要使广告翻译做到功能对等,翻译时就必须了解原文中的词法、句法及修辞等特色,并在译文中有效地再现它们。翻译者应分析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译文中,应尽可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段。对于广告英语中的押韵、反复修辞,可采用以下翻译方法达到功能上的对等。
(一)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所谓直译,即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特别要保持原文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最大限度地获得与原文同等的广告效果,又可保持原文修辞的生动性,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Good teeth,Good health.这是 Clogate(高露洁)牙膏的广告词。译成汉语为:“ 牙齿好,身体就好”。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保留了原文简洁、押韵、对仗工整的特点。
②Shop at CARSON'S GROCERY Look what we've got!We've got the best cakes in town.We've got the cheapest prices and We've got the best quality goods.Sorry,We've not got any stale bread,dry cakes or bad eggs!Try us.If you want the best value for your money,we've got it.请光临卡森食品店:请看我们有什么食品!我们有本城最好的蛋糕,我们的价格最便宜,我们的货物质量最好。对不起,我们店不卖不新鲜的面包、干硬的蛋糕或臭鸡蛋!尝尝我们的食品!您想买到最价有所值的食品,我们这里就有!
这是一个商店招徕顾客的售货广告,语言简明幽默,通过重复运用 ″we've got,″的语法结构,突出了该商店商品品种之丰富,商品质量之优越,使人不禁要去选购一番。
(二)使用四字格语。
由成语衍生的四字格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意蕴深远,富有音韵节律,读起来平仄相间、和谐悦耳、铿锵有力。对押韵英文广告的汉译中,恰当选取和应用四字格语能增强译语广告词的表现力。
如:
①Sweet,Smart &Sassy.(美国 Sunkist 柑橘广告)味道甜美,外形可爱,香气浓烈。②Emotion of motion.(三洋 XactiC4 款摄像机)(Newsweek,Dec.22-Jan.3,2005)动感飘逸,热情四溢。
以上两例都采用了英语中的头韵形式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向受众目标传达了各自产品特性,在确保传递原广告意义前提下,采用汉语中富有节奏感的四字格语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方法。
(三)弥补法
汉英语言体系的不同,汉语修辞格中没有与英语 Rhyme 对应的修辞格。汉语的叠音词、双声、对偶句式和排比结构在语言表达效果上和 Rhyme修辞格神似。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上述汉语结构翻译英语 Rhyme 修辞格,以求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 修 辞 效 果。这 种 方 法 被 称 作“ 弥 补 法 ”(Compensation)。①More experience in express.(DHL 特快专递广告)②You can have the smoother,softer,sleeker skin you want now and forever.(脱毛剂广告)以上两例都运
用的是头韵(Alliteration)修辞格。试译:1.更多经验、更好服务尽在 DHL 特快专递。(排比结构)2.更光滑、更细腻、更亮泽,一旦使用,持久拥有。(排比结构)
(四)套译法。
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如:
①When it rains, it pours.-Morton Salt.这是莫顿食盐的广告口号,系仿拟谚语″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则已,一雨倾盆)″演变而来,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莫顿食盐的特点,对消费者很具诱惑力。可套译为“ 不下则已,一下倾盆”。②a.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rest and play.(玛斯巧克力广告)每天一块玛斯巧克力,工 作娱乐自在悠闲。
b.One Man's disaster is another man's delight.(商家削价促销广告)一人开心一人亏损。
广告语 a 是由英语谚语 An apple a day keepsthe doctor away 和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糅合而成。广告语 b 是改写英语谚语 One'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而成的。而这些谚语在汉语言文化中早已被人们所熟悉,源语言和汉语言群体有相同的文化预设,容易被人们共同接受,此时采用套译法既能准确传达原文意境,又能在汉语言中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而达到其宣传目的。
(五)意译法(Meaning Implication)。
意译法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译文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而应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以求译文通顺明畅。Give me Green World,or give me yesterday.如果直译,语义会显得模糊不清,可译为“ 要么给我绿世界晚霜,要么还我昨日青春容颜”,使爱美的消费者心理上产生共鸣和奇妙的联想,用了绿世界晚霜“ 今年 20 明年 18”,进而激起购买欲望。
(六)增译法。
有一些广告英语,直译后虽没文化冲突,却会造成误解,译语读者不能理解其含义。翻译时可直译其字面意义,再增译出其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体现出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在增译过程中,增添的
词语要恰到好处,首先要忠实原文,切不可增加原文所没有的内涵意义。例如: Every Time A Good Time.麦当劳充满温馨和欢乐,每次到这里就餐都是一段美好时光。
这是麦当劳的宣传广告,利用 time 的反复,传达这样的信息。此句广告语若直译就显得苍白无力,根据语境适当增译出,给人一种温馨舒适之感。
广告英语修辞的翻译应注意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从语言表达的效果来看,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格,目的都是注重语言的美感,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突出特点,别出心裁以诱惑消费者动心,提高广告及商品的品位和吸引力。因此汉译时还要根据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洞彻商品,洞鉴语言,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将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格译好、译巧。
五、结语
商品的目标是国际性的,这就首先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对广告英语的研究,必须从国际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对目标语的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定位、空间的组织和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只有在产品和广告宣传的观念、文化、价值被广泛得以认同,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研究英文广告的特点,运用广告写作技巧,运用丰富的语言修辞手段,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商品的特征、性能及其内涵,必将有利于我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致谢
本文是在郑贤贵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向他表示衷心地感谢。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曾得到各位任课教师的帮助和教诲,终生难忘。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文献内容为五号宋体)
[1] 戴桂玉英.语广告修辞及其汉译 [J].湘南学院学报2,004,(1):71-7 4.[2] 方梦之译.学辞典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钟馥兰.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格与翻译 [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3,(1)1:5-2 4.[4] 李坤汉.译押韵英语广告的影响因素及翻译策略 [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 42-4 4.[5] 张楠浅.谈英语广告修辞
及其翻译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9-1 13.[6] 王冬梅.商业广告翻译漫谈 [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7] 谢小琼.论商业广告的翻译技巧[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6)[8] 靳涵身.商业广告翻译:性质·特点·技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03) 第四篇:押韵和平仄
押韵和平仄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押韵与平仄;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二、,格律诗的诗体:(一), 关于格律诗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1,绝句:
2,律诗:(二),关于押韵
1,诗歌有了韵脚会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韵,'韵'究竟长啥样 3,这个韵要押什么 怎么押
(三),关于对仗(1),何为对仗
(2),怎样'对'才算'仗'(3), 对仗的类型: ①,工对
比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一对仗结构中,'月对云'是名词对名词,而且是天文类对天文类,这一对就非常严格工整.象这种既满足词性相同又满足词类相同的严格的词对就叫做'工对';②,宽对
比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元稹:《早归》)这一对仗结构中的'马对
花',是名词对名词,但马是动物,花是植物,不是名词分类中的同一类.这种只满足词性相同而不满足词类相同的词对就叫做'宽对'.③,借对
'借义',比如'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借音'.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④,
流水对
第五篇:押韵十戒
押韵十戒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也叫出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
凑韵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
重韵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
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杜甫《堂成》 其中“巢”和“嘲”就是连韵。
我把撞韵、挤韵和连韵以及“押韵八戒”中的其它毛病合起来称之为“押韵十戒”。严格说来,“押韵十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十戒”所指出的问题,并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
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谓克服就是避免。
二、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办法。
古代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他们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伤”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医治”,从而使之有“伤”而无“害”。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伤”是避免不了的,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古人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
(一)应该避免的“硬伤”。前面说了,“押韵八戒”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避免的。具体说来,就是要力戒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美的伤害程度很大,而且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但其中的“挤韵”、“连韵”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的伤害。“撞韵”对韵律伤害虽然比较大,但它与“挤韵”、“连韵”一样,也没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当它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能不能有一种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二)破解撞韵、挤韵、连韵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和“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反过来,如
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一般来说,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分别是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严重伤害。相反,如果我们想办法将韵脚的韵字做成“活韵”,那么,不论是撞韵、挤韵、连韵都不会对韵律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于完全不构成伤害。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就在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满”字上,这样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一些“活韵”句,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伤而无害,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就会造成诗词的“硬伤”,有伤必害。
做成“活韵”有那些方法呢?有两种办法:
1、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上面已经讲过,我就不再讲了。
2、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如“晚烟残”读起来感觉拗口,虽然“烟”、“残”这两个字不属同一个韵部,只是邻韵字,却也类似于“挤韵”造成的伤害。但“晚烟寒”劫很爽口,而“寒”与“残”属于同一韵部,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效果呢? 这里的关键是:“残”表示出一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一个收口音字,以至句意在脑海中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发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使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
同的音韵变化。例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先看“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两个“山”字,由于在韵脚“山”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山”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再看转句末尾的“岸”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岸”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山”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还”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前面说过,连韵对绝句韵律的伤害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古人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是特别注意的,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子十分困难。下面就以一首连韵的七律来说明破解之法: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同样,末句“几枝低”的“枝”字与“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
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几”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韵脚的“低”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几”字也与“枝”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而“枝”与“低”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
以上讲了关于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不能胶柱鼓瑟,不知灵便之术。比如挤韵,是指在句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果用了同一个字算不算挤韵呢?当然。我认为,如果这个字不是有规则的
重复使用,不能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它就是挤韵,而且是挤韵中的一种最严重、最极端的情况。另外,一般来说挤韵的字距离韵脚越近,伤害就越大。但如果它们连在一起的话,却又不是挤韵,而是修辞手法中的叠字入韵。有时看起来没有连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法相连,如“瞧一瞧”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其实与“瞧瞧”是一样的,只不过为了调节音节而加上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充当中辍的字,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叠韵看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挤韵现象。再有,我们说过,撞韵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般应设法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就必须要将韵脚上的韵字尽量做成活韵。若是活韵也做不成,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于做活韵的办法,转移发生撞韵的这个句子的句读中心,冲淡发生撞韵之字的声韵效果,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呢?这是当然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上面讲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重心,重中之重,它也有效地冲淡了“岸”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了撞韵的伤害。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文章源于网络,稍作编辑。原作者不可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