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中共丰塘镇委员会
2010年7月12日
半年来,丰塘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育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根本,以整治农村脏、乱、差为突破口,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
一、基本情况
丰塘镇位于灵山县的东北部。驻地距灵山县城18公里,距横县县城25公里;与我县的灵城、佛子、平山、石塘镇,横县的板路、那阳、百合乡镇接壤。
二、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开展工作调研
前期工作以调研为主。自3月25日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后,为准备把握各村的基本情况,为新农村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我镇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全镇各村开展工作调研,对全镇的土地、人口、民族、男女比例、年龄结构、各村的收入、产业特色等情况作深入了解,重点调研各村委会、村组的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当地经济支柱产业运行情况,对比出优劣势,帮助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思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路子。
三、加强新农村亮点的培育
1
今年是党组织建设年,我镇结合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发掘亮点,培育先进典型,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榃朴村的“农事村办”试点。“农事村办”试点自去年运行以来,农民群众反映良好。目前,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多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多份,解决群众纠纷300多件。
二是邓丽珍的黄沙鳖养殖示范基地。邓丽珍是全国劳模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她的养殖示范基地目前共养有黄沙鳖6000多只,年收入10多万元,接待各级领导和群众参观200多人次。在她的带动下,周围群众共有5户养殖了黄沙鳖,她还成立养殖协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是友僚村的西洋鸭养殖。友僚村离政府驻地较远,山清水秀,很适合西洋鸭的养殖,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指导下,目前该村共养殖西洋鸭20000多只,村党员、妇女主任黄凤莲就是其中的典型,她养殖的西洋鸭占了村中的一大半,每年销售都供不应求,利润十分可观。
四是修竹村的党小组示范基地。修竹村的党小组是灵山县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我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每年“七一”都组织党员去参观和宣誓,让广大党员能牢记党的历史,不忘党的恩情。
四、倾听群众呼声,力所能及地为干部群众排忧解难
争取资金支持村建。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困难,我们作了认真对比和思考,并将工作思路向县联谊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县人大伍岳一副主任不辞辛劳,到我镇具体指导,并
2
协调资金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县联谊单位共筹得资金11000元。
协助村干部做好日常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镇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以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感,积极协助村委会干部做好日常工作。一是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协助办理相关事项;二是认真填写抗旱救灾及各类扶贫救助物资发放数据;三是协助村干部制定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清理各种档案材料,完善议事程序,规范工作程序;四是围绕中心,协助乡村干部做好计生和林业改革工作,以扎实的作风展现工作队员的风采。
当好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半年以来,工作队员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着力推进。一是认真组织镇、村干部参加镇第十六届第五次人大会议;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报道,所撰写的新闻稿件,已被各类媒体采用;三是在汛期期间,认真排查我镇的地质灾害和水库,防止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四是在“七一”到来前夕,慰问特困党员和老党员。共慰问64户,慰问金额15000多元。
当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矛盾突出,在工作中,协调解决矛盾纠纷成了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工作队员对辖区内出现的多起群众纠纷作了调解,其中有邻里矛盾、婆媳矛盾,干群矛盾等。在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和教育下,各种矛盾均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没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五、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今年,我镇确定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2010年,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共有26个项目,总投资489.2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100多万元。
3
六、存在问题
一是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有待加强。丰塘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民收入近80%来自农业。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是仅靠现有土地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丰塘镇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瓶颈\"的制约,我镇部分村的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有些村没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村民一般不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活动经费少。
四是部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责任心不够强,对新农村工作紧迫感不够。
七、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种植,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年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对农村饮水设施、农田排灌设施进行改造建设,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村医疗卫生室等社会设施的建设。
4
(三)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支持引导一批主导产品、一批经济组织、一批林果基地来作为支撑,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实现新型农民知识化。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五)加强新农村指导员管理,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