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个自然段。
2、会读、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两个多音字,会写部分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字词并明白词语意思。 2.感受大禹形象,向其看齐。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生词卡。(教室) 2.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1、今天,老师要来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古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禹,由于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大禹”,
(板书:大禹),关于大禹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留传最为广泛,(多媒体出示大禹视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禹治水》的故事。“治”指导读准翘舌音。
2、齐读课题,读了课想知道什么?(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训练自学能力。
1、同学们要知道的有这么多,还是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1)遇到生字时,看着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读通顺课文,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读课文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读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检查字词,理解词语,提高朗读水平。 1、初步感知课文
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有这么多收获。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
大家的收获会更多。现在老师最关心的是同学们生字有没有掌握,课文有没有读通顺呢。下面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2、认识词语
第一组:很久很久滔(tāo)滔(tāo) 洪(hóng)水淹没(mo) 冲倒(dǎo) 房屋(wū) 害(hài)得老百姓(xìng)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没,倒)指导:很久很久
理解了意思,我们一起读这些词语。
第二组:治(zhì)理(lǐ)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仔(zǐ)细(xì) 地形(xíng) 挖通(tōng) 劈(pī)开
师:谁愿意和他比比!
这一组有两个成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对了,成语里有了千和万,就表示很多很多,平时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成语?祖国的文字真是丰富多彩,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词语。
第三组:被(bèi) 制(zhì)服(fú) 感激(jī) 伟(wěi)大英雄(xi óng) 师:最后一组,老师把机会让给你!你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读!制:课文中说洪水被制服了,你知道洪水被谁制服了?把话说完整。
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看样子,难不倒你们,下面老师提高难度,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4)同学们,这些词语你认识了,下面老师给你们再提高难度,你们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3、读通顺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同学们真不错,词语读得真好,把它放到课文中,相信你课文一定读得更流利!再读课文。
⑵、读完以后,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的?分小节点名读。指导读正确、流利。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并且及时师生点评,形式丰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好生字词。】
四、学写生字,识记字形,培养写字习惯。
出示本课生字看着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你一看就会写了,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指导生字:通被制伟
1.观察字形: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有什么不同?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解决疑问,体会洪水无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淹没冲倒)(2)抓
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4)让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无情和百性的可怜。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治水”艰辛
1.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 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 看图。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
5. 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 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2.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3.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4.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4.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
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5.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
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二、课堂小结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
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三、课后作业: 1.课本后所有习题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创设情境、指导看图、引导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词卡,图片。 2.自学课文,了解人物背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
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 出示挂图,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
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
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边读边画出词语,圈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把句子读通顺、连贯,尤其是课文中的长句。 1、学生按要求自渎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1、再次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评议。 3、全班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生字。 2、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3、分析字型 4、指导书写。
5、教师在展示台上示范书写,并讲解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6、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渎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质疑: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4、集体讨论,解决问题 5、全班朗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1、指名分句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 3、你读懂了什么?
4、去挑粮食是一件怎样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5、从“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三段 2、出示自学提纲
(1)找出描写朱德外貌的语句
(2)同志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 (3)朱德同志又是怎么做的? (4)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 3、反馈学习情况
4、为什么大家不再藏他的扁担了? 5、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句子。 6、师生共同评价你朗读的情况 7、指导朗读,全班齐读第三段。 三、升华课文主题
1、学完这篇课文,你认为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下“朱德记”三个字。 四、课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tóng zhìshēng chǎn quàn shuōhuìshī
( ) ( ) ( ) ( ) 2.读一读,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标出。 (1)为了赢得战斗(dǒu dòu)的胜利,朱德也戴着斗(dǒu dòu) 笠,
去挑粮食。
(2)让年纪大的人挑一担(dān dàn)粮食,这是多么重的负.担(dān dàn)啊!
3.照样子,连一连。 粉碎粮食带领扁担 储备队伍挑起围攻 五、课后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方法:四步导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
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导思
1、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o”,不念“bo”。乐:在“欢乐”、“音乐”中不同的读音。(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