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1. 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
A.费希纳 B.赫尔姆霍茨 C.斯金纳 D.韦伯
正确答案:C 解析:费希纳和韦伯是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我们熟知的是他们的感觉定律。赫尔姆霍茨被我们熟知的是他利用反应时测量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都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故可以排除。而斯金纳的一系列实验注重了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形成了小样本的研究范式。故本题选C。
2. 在唐德斯(F.
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 ) A.选择反应时 B.辨别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 D.基线反应时
正确答案:A
解析:反应时法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在唐德斯的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代表简单反应时,B代表选择反应时,C代表辨别反应时。故本题选A。
3. 被试问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 A.联想技术 B.随机化技术 C.抵消技术 D.平衡技术
正确答案:B
解析:被试间设计的同质化分组,是针对被试之间的差异而言的。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包括随机化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以及统计控制法。随机化就是采用随机的方式安排实验被试或者实验条件。因被试问的差异无法抵消和平衡,故被试间设计采用同质化分组技术,包括匹配和随机化的技术。故本题选B。
4. 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
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
A.匹配法 B.分层抽样法 C.ABA法 D.ABBA法
正确答案:A 解析:匹配法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层抽样法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比较小。缺点是抽样过程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些。定量调查中的分层抽样是一种卓越的概率抽样方式,在调查中经常被使用。ABA法和ABBA法都是安排实验顺序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实验的顺序效应。故本题选A。
5. 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
A.系列回忆法 B.再认法 C.自由回忆法 D.对偶联合法
正确答案:B 解析:系列回忆法是要求被试按照刺激呈现的顺序回忆记忆的内容。再认法是指呈现一定的内容,由被试确认是否是刚刚出现过的刺激。自由回忆法是要求被试尽量地回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不需要一定的顺序。对偶联合法是在记忆阶段让被试记忆两个配对的刺激,回忆阶段给出其中一个刺激,让被试回忆另外一个与之配对的刺激。给出一些材料,让被试辨认一些内容是否是被试前面学习过的单字,属于再认法。故本题选B。
6. 在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时,作为等距单位的是( ) A.最大可觉量 B.最大可觉差 C.最小可觉量 D.最小可觉差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等距量表的制作程序,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时,作为等距单位的是最小可觉差。故本题选D。
7.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某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的θ值分别是0.40和0.08,则该被试的β值为( )
A.0.20 B.0.32
C.0.48 D.5.00
正确答案:D
解析:β是指判断标准,判断标准等于击中率/虚报率。故本题选D。
8. 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幂函数的指数决定按其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当指数值大于1时,曲线是( )
A.S形曲线 B.反S形曲线 C.正加速曲线 D.负加速曲线
正确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提出了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随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变化,即感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幂指数成正比的。史蒂文斯幂定律具体地给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的两类形式:一是当幂指数b小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这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相似;二是当幂指数b大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会快于物理量的增长,它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相反,但却具有实际的心理意义。故本题选C。
9. 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后天习得观点的是( ) A.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B.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 C.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
D.哈罗(H.F.Harlow)的恒河猴依恋实验
正确答案:A 解析:华生著名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证明了情绪是可以后天习得的。阿诺德(M.
B.Arnold)提出情绪的评定一兴奋学说,该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评估是发生在大脑皮层的。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沙赫特和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辛格(J.Singer)设计了一项实验,用来证明以上三个因素在情绪中的作用。哈罗(H.F.Harlow)的恒河猴依恋实验是对于依恋的研究,不是对情绪研究。故本题选A。
10. 个体对单个声源方向进行判断需要利用双耳线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双耳线索的是( )
A.强度差 B.时间差 C.速度差 D.相位差
正确答案:C
解析:声音判断的双耳线索包括强度差、时间差和相位差,不包括速度差。故本题选C。
11. 动作稳定测验仪(九洞仪)可用于考察( ) A.情绪特性 B.记忆特性
C.思维特征 D.需要特征
正确答案:A
解析:动作稳定仪是用来测量动作准确性的仪器。但是分析答案,没有动作准确性这一项。那么再进一步分析,什么会跟动作准确性联系紧密呢?我们发现,答案中只有情绪特征是会影响动作准确性的。所以,此仪器是可以用于考察情绪特征的实验仪器。故本题选A。
12. 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 ) A.被试特点 B.作业特点
C.环境特点
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
正确答案:C 解析:“旁观者人数对救助行为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救助行为是“果”,而旁观者人数是“因”。首先确定自变量就是旁观者人数,而观察变量就是救助行为。那么进一步分析,旁观者人数不是被试本身的特点或者临时差异,更不是一种作业,应该是属于环境因素的一种,故本题选C。
13. 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 ) A.复述的作用 B.成熟的作用 C.疲劳的作用 D.期待的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先,先了解干扰作业法(Peterson—Peterson):(1)过程,在呈现项目之后,要求进行三位数的出声减法报告。进行减3作业的时间分为3s、6s等不同时间共6种。(2)结果,随着延缓时间增加,正确回忆率降低。(3)说明,短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持15~30s。如果得不到复述,那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将会迅速遗忘。只要短时记忆识记项目的数量不变,识记材料性质的改变对短时记忆的遗忘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因为采用减法报告,在记忆过程中加入了其他的认识加工,所以记忆实验中,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复述的影响。故本题选A。
14. 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范式是( )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注意瞬脱范式
正确答案:A 解析:巴德利提出的工作记忆包括三个部分:包括注意控制系统一中枢执行系统,以及为其服务的两个子系统“负责视觉材料暂时存贮和处理的视空初步加工系统”和“负责口语材料暂时存贮和处理的语音回路”。要验证中央执行系统的存在,就要找到分离执行和存储两部分的加工的任务范式。所以在工作记忆的研究中,巴德利采用双任务范式验证了工作记忆中中央执行系统的存在。故本题选A。
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题。
15. 这种设计属于( ) A.被试间设计 B.混合设计 C.ABBA设计 D.被试内设计
正确答案:D
解析:从表中看出,每个被试完成4种实验处理,所以是被试内设计。故本题选D。
16. 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 A.顺序误差 B.期望误差 C.实验者效应 D.动作误差
正确答案:A 解析:顺序误差是指由于实验条件安排的不同顺序影响了实验结果而导致的误差。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在实验中对实验的程序形成了一定的期待,从而影响了实验导致的误差。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人或动物),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即称为实验者效应。动作误差是指在阈限测量过程中,由于被试动作能力的不同而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的误差。本题中,实验被试完成4种实验条件且顺序不同,这就控制了顺序误差。故本题选A。
17. 如果有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 ) A.8人
B.10人 C.12人 D.14人
正确答案:C 解析:保证每个被试得到的实验处理的数目是一致的,被试人数要求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数倍。所以如果是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12人。故本题选C。
18. 1937年,施瑞奥克(J.K.Shryock)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该著作是( )
A.《人物志》 B.《心书》 C.《吕氏春秋》 D.《学记》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新颖的题目,是对心理学发展历史考查得非常细致的题目,这也提醒考生复习心理学史时,一定要细致入微,不要放过任何知识点。故本题选A。
多选题
19. 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 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
B.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C.统计回归
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我们要审题清楚,本题考查的是“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内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有效程度,影响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被试的成熟与发展、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统计回归、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故本题选ABCD。
20. 用于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序,其基本假设包括( ) A.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
B.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 C.自动提取在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D.意识性提取在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
患者的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序,其基本假设就是本题的四个选项。故本题选ABCD。
简答题
21. 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主要是来自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1)外部因素:刺激强度,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所刺激的感觉器官,任务类型,任务要求等。 (2)机体因素: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速度一准确性的权衡。
解析:解答此题时,重要的是答案要有条理,因为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所以一定要分别列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尽量把所有的因素都回答出来。
22.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正确答案:(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2)优点:①可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②可控制测量因素的影响;③可较好地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因此很难对其他额外变量加以控制;②测量与处理的交互作用难以得到控制;③多次实施前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测试的敏感性。
解析:这是一道看图解析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实验设计的题目多以这种形式出现。第一步是回答此图表述的实验设计类型。分析图示,我们发现了该实验是在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连续观测,只有一个实验处理在观测时间中的某个时间点上。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该实验设计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在确定了实验设计类型后,再分析此种设计的优缺点。注意,这里是优缺点两个方面,所以答题时一定要回答完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