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感觉)模拟试卷4 (题后含答
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7.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
1. 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2007年)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正确答案:D
解析:闪光融合是指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高速转动的电风扇,我们看不清每扇叶子的形状,就是闪光融合的结果。 知识模块:感觉
2. 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2008年) A.色调、波长、照度 B.色调、明度、照度 C.波长、明度、饱和度 D.色调、明度、饱和度
正确答案:D
解析:颜色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知识模块:感觉
3. 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使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08年) A.500Hz以下 B.1000~5000Hz C.5000Hz~10000Hz D.10000Hz以上
正确答案:A
解析:频率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按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故频率理论不能理解人为什么能听到1000Hz以上的声音,频率理论可以对1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 知识模块:感觉
4. 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09年) 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
正确答案:D
解析:16~20000Hz是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1000Hz~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波段。 知识模块:感觉
5. “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2011年)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正确答案:D
解析:联觉是指一种感觉的刺激会产生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噪音”属于听觉,但具有了味觉上“甜蜜”的特点;“色彩”属于视觉,但却引起温觉上的反应“温暖”,这些都体现了联觉现象。 知识模块:感觉
6. 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2012年) 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
正确答案:C
解析: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知识模块:感觉
7. 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2014年)
A.前者大 B.前者小 C.两者相等 D.不确定
正确答案:A
解析: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一个皮层细胞与多个外侧膝状体细胞联结,因此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比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要大。 知识模块:感觉
8. “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 )。(2015年)
A.感觉适应 B.感觉补偿 C.感觉融合 D.感觉对比
正确答案:D 解析: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体现了视觉的感觉对比现象,可以用视觉系统中的侧抑制作用来解释。 知识模块:感觉
9. 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 )。(2016年)
A.科蒂氏器 B.正圆窗 C.卵圆窗 D.前庭器官
正确答案:C
解析: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当声音从外耳道传入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震动。 知识模块:感觉
10. “下列有关视觉感受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7年) A.锥体细胞的数量多于棒体细胞的数量 B.视网膜边缘存在大量的锥体细胞 C.锥体细胞对颜色敏感 D.锥体细胞对明度不敏感
正确答案:C
解析:人体网膜上有1.2亿个棒体细胞和600万个锥体细胞。锥体细胞——明视器官,主要分布在网膜中央窝及网膜的边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及颜色。棒体细胞——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知识模块:感觉
11. 一种色光与另外一种色光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解释这种色光混合现象的规律称为( )。(2017年)
A.间色律 B.代替率 C.补色律 D.对比率
正确答案:C
解析:色光混合:将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是加法过程。如彩色电视采用的就是色光混合的原理。色光混合的三个定律:补色律,任何一种颜色与其互
补色的适当比例相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间色律,任何两种非互补色相混合产生一种相混合的或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代替率,任何不同颜色的光产生的颜色相同的混合色,可以相互替代。题中现象正是补色律。 知识模块:感觉
12. 当个体在弱光条件下直接观察物体时,往往看不清楚,但稍微移动一下物体,使其成像在视网膜边缘,则会看得清楚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018年)
A.视网膜边缘棒体细胞更多 B.视网膜边缘锥体细胞更多 C.视网膜中央窝对弱光最敏感 D.视网膜边缘对强光最敏感
正确答案:A
解析: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分布在网膜中央窝。在弱光条件下需要调动棒体细胞的活动,因而将物体稍往视网膜边缘移会看得清。 知识模块:感觉
13.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西南大学)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感觉补偿
正确答案:B 解析:感觉对比是指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相互作用使得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知识模块:感觉
14. 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观点,高音区在耳蜗的( ) (华东师范大学) A.顶部 B.中部 C.上部 D.底部
正确答案:D
解析:听觉位置理论,又叫听觉共鸣理论,是由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他认为基底膜的听觉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耳蜗底部的纤维较短,靠近蜗顶的纤维较长。当声音频率高时,短纤维发生共鸣;而当声音频率低时,长纤维发生共鸣。 知识模块:感觉
15. 饥饿属于( )。 A.外部感觉 B.内部感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B
解析: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包括运动觉、平衡觉与内脏感觉。内脏感觉包括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 知识模块:感觉
16. 对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和运动的反应是( )。 A.平衡觉 B.内脏感觉 C.疼觉 D.动觉
正确答案:D
解析:动觉又叫运动感觉,它反映的是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知识模块:感觉
17.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B
解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称最小可觉差。 知识模块:感觉
18. 暗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 )。 A.提高 B.不变 C.降低 D.消失
正确答案:A
解析:暗适应是指在弱光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知识模块:感觉
19. 视觉系统内的感受器信息输出,不仅与它自身输入信息有关,还与它取得的临近细胞的影响有关,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感受野作用 B.侧抑制作用 C.脑功能定位作用 D.髓鞘化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侧抑制是指相近的神经元彼此之间发生的抑制作用,即在某个神经元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再刺激相近的神经元,则后者所发生的兴奋对前者产生的抑制作用。 知识模块:感觉
20. 如何更好地实现暗适应?( ) A.最好戴一副墨镜 B.戴一副红色的眼镜 C.戴一副彩色的眼镜 D.戴一副蓝色的眼镜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于红光只对中心视觉的锥体细胞起作用,对周边视觉的杆体细胞不起作用,杆体细胞的视紫红质不被红光破坏,红光不阻碍杆体细胞的暗适应过程。所以戴一副红色的眼镜有利于人的暗适应过程。 知识模块:感觉
21. 阳光下,红花和蓝花一样亮,但是在夜晚,蓝花比红花亮,这是因为( )。
A.暗适应 B.后像
C.马赫带现象 D.普肯耶现象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是普肯耶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是不同的。 知识模块:感觉
22. 在颜色立体轴上,从圆周到中心表示( )。 A.色调 B.明度 C.饱和度 D.亮度
正确答案:C 解析:在颜色立体轴上,从圆周到中心表示饱和度的变化,中心是灰色。 知识模块:感觉
23. 人类视觉适宜刺激波长为( )。 A.10~100纳米 B.80~280纳米 C.380~780纳米 D.800~1200纳米
正确答案:C 解析: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光波(电磁波)。 知识模块:
感觉
多选题
24. 声音的听觉属性有( )。(2009年) A.音频 B.音调 C.音响 D.音色
正确答案:B,C,D
解析: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声波的这些物理特性分别决定了听觉音调、音响、音色。 知识模块:感觉
25. 动觉感受器分布的部位( )。(2013年) A.半规管 B.关节 C.肌腱 D.肌肉
正确答案:B,C,D 解析: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紧张程度。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分别为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 知识模块:感觉
26. 下列关于绝对阈限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人的绝对阈限是固定不变的
B.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 C.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D.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成反比
正确答案:B,C,D
解析:绝对阈限可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C项是绝对阈限的定义。D项也说明了绝对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的关系。 知识模块:感觉
27. 中耳内的声音传导途径有( )。 A.生理性传导 B.空气传导 C.骨传导 D.神经传导
正确答案:A,B 解析:中耳的声音传导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导和生理性传导。骨传导是指声
音从颅骨传入内耳;神经传导则存在于内耳耳蜗至大脑中枢的过程中。 知识模块:感觉
简答题
28. 简述费希纳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2016)
正确答案:费希纳定律又叫对数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他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因此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他推导出下式:P=KlgI,其中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K是韦伯定律中的常数。费希纳定律假定的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为事实所否定,且他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所以只有在中等强度时才适用。史蒂文斯定律又叫乘方定律,由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研究发现,被呈现的刺激强度加倍,并不使知觉到的明度加倍,而只能引起微小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反应的凝缩。据此他认为,感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公式为P=KIn,其中P代表感觉大小,I代表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数。史蒂文斯定律在理论上说明了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根据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实践上为某些工程计算提供了依据。但是用数量估计法所得到的史蒂文斯定律,受到背景效应和反应偏向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刺激条件下,某种感觉的乘方函数的指数是变化的。 涉及知识点:感觉
29. 简述感觉绝对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用公式表达为E=1/R,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阈限不是永远不变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又叫最小可觉差;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涉及知识点:感觉
30. 简述主要的视觉理论。
正确答案:(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红、绿、蓝,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后由赫尔姆霍茨修正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不同的感受器对不同波长的光更敏感,各种颜色是由不同的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产生的。(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它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拮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生理学家先后在动物的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细胞内,发现了编码颜色信息的对立机制。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涉及知识点:感觉
名词解释
31. 暗适应(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
正确答案: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涉及知识点:感觉
32. 听觉掩敞(北京大学)
正确答案:听觉掩蔽是指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的现象。 涉及知识点:感觉
33. 绝对感受性(首都师范大学)
正确答案:绝对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觉察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涉及知识点:感觉
34. 马赫带(延安大学)
正确答案: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体现了视觉的感觉对比现象,可以用视觉系统中的侧抑制作用来解释。 涉及知识点:感觉
35. 绝对感觉阈限(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并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可能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活动的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个体的注意状态、态度和年龄的大小。 涉及知识点:感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