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21世纪农业人才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农机技能人才在农业机械化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是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中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人才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一些重要农产品的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不少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主要靠的还是增加投入,走外延型发展的路子,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力量薄弱,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生产成本高,农业经济的总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提高不快。为了支撑90年代后半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顺利跨入21世纪,中国农业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中国的农业人才队伍更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近来年,中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国人口年均净增1300多万,而耕地面积年均净减500多万亩的逆向发展态势,为12亿人衣食服务的农业科技人员肩负的历史责任更重大了。现实的人口、资源、食品和环境压力,促使各国政府不得不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出路,而具有普遍意义的,最根本的途径只能是依靠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我们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把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一、农机技能人才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农机技能人才的地位农机技能人才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各种农机具得以广泛运用的基础,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助推器”。因此,农机技能人才对促进当前农机推广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农机技能人才助推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技能人才是农机推广的践行者。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机具补贴的范围不断扩大,农民对现代农机具的认识程度和使用程度越来越高,农机技能人才作为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之间最重要的因素,他们来自农民,服务于农民,是首推农机具的使用者和示范者,他们对推广的农机产品认可程度影响着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农机技能人才对农机具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农机技能人才是农机安全的保护者。随着农机推广产品的增多,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不可避免地增多。如果没有相应的农机技能作保障,购机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补贴,但使用维护不当,则会经常出现机械事故,降低使用寿命,降低农机使用效率,难以发挥农业机械的应有效能;部分购机农民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低,思想观念保守,常带有片面、主观偏激意识,爱偏信偏传,一旦对机具操作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就有可能认为机具有质量问题。因此,通过农机技能人才对农机产品的维护和农机知识的宣传,既发挥了农业机械的效能,又降低了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农机技能人才是农机维修的主导者。随着农机产品的增加,农机维修行业必然重新兴起,作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机技能人才,也将首先成为农机维修行业的主导者,健全农机维修体系,反过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
机技能人才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扩大,农机服务组织的各个服务环节往往比较紧凑,如果没有农机技能人才的技术支持,农机服务就不能得到顺利和正常的开展,这样不仅影响农机服务的质量,也影响着农机服务组织的声誉。因此,通过增加农机技能人才的数量,提高农机技能人才的服务意识,增强农机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农机服务产业的发展,使农机服务走向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
二、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
1、在培养人才的方向上,着眼于培养适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需要的人才,构建合理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针对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普遍存在知识偏重于传统学科及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根据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利用先进技术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及在农业内部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畜牧业和经济林果业,改进保鲜、储藏、包装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的客观形势的需要,农业高等教育除巩固和提高现有的重点学科外,应新建一批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针对种植业结构而进行的学科调整和专业设置,应具有产前、产中、产后并重,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1.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专家,建立技术水平高、作风过硬的高校农技推广队伍。高校农技推广队伍承担着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服务农业生产、推动农业发展的职责任务,是联系高等教育和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推广人员既要掌握高等农业科研成果—最新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又要熟悉农业发展的问题和需求,还要具有嫁接这些知识、技术与问题的特殊本领。可以说,推广人员是出入于理论与实际两界的”两栖人”,必须加以挑选、培养和锻炼,才可胜任该项工作。
2、发挥基地建设集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科技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为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典型样板和经验模式。建立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区,实施新的管理体制,从财政、信贷、户籍管理、人事管理、企业经营机制、科技要素整合、风险管理等7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推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星火技术产业开发区那样的管理模式,实现体制转换,以制度创新与体制转换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速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的造血功能,使农业由一个弱势产业转变为强势产业。
3、加强重点学科力量在调整好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高新技术学科与传统学科、主导学科与边缘交叉学科、自然科学学科与宏观战略学科的关系的基础上,努力配置主要学科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农林作物超级新品种培育、畜禽优良品种培养、肥料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利用、气候资源利用与开发、农林重大病虫灾害控制、畜禽生产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储藏保鲜和加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和优先配置,加强力量。
三、结论
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做为农业机
械化实施过程中人的因素,农机技能人才为保障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实施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为农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农业增机减人的过程,也是育人转人的过程,使社会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培养新型农民(能使用现代生产工具,有科技文化知识和经营能力)的过程,使更多的人能从事非农产业,在更广阔的领域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元英.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探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4)
[2]许世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与建设方案[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0(4)
[3]邓楠等.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