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2010年7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整理答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A.孔德 C.涂尔干

B.斯宾塞 D.韦伯

2.1979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在北京召开“社会学座谈会”,共同探讨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问题。在座谈会上,代表党中央为社会学正名的是( D ) A.赵紫阳 C.费孝通

B.邓小平 D.胡乔木

3.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社会学理论是( B ) A.冲突理论 C.交换理论

4.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空气属于( B ) A.生物资源 C.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D.替代资源 B.结构理论 D.后现代理论

5.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B ) A.功能整合 C.符号整合

6.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 A ) A.强制性 C.公开性

7.文化冲突的根源除了民族性之外,更有( D ) A.国家性 C.阶层性

B.地域性 D.阶级性

B.公平性 D.惩罚性

B.结构整合 D.关系整合

8.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的社会学著作是斯宾塞的( C ) A.《社会静力学》 C.《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D.《伦理学原理》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舒茨的( B ) A.社会批判理论 C.沟通理论

10.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 )

B.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D.结构化理论

第 1 页

A.继续社会化 C.次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D.再社会化

11.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被称为( D ) A.反社会化 C.价值社会化

1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米德 C.库利

B.布鲁默 D.戈夫曼

B.文化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3.霍尔提出,相距45厘米到约122厘米的距离是( C ) A.亲密距离 C.个人距离

B.公众距离 D.社会距离

14.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A ) A.核心家庭 C.联合家庭

B.主干家庭 D.完全家庭

15.我国社会学界大都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离家之前,被称为( B ) A.家庭建立阶段(从夫妇结婚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

B.继续抚育阶段

D.家庭收缩阶段(从第一个孩子离家之日起,到最后一个孩

C.家庭扩展阶段(即从第一个孩子出生之日起,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 子离家)

16.利益群体可以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这种分类是根据( B ) A.群体目标特点 C.群体结构

B.群体组成形式 D.群体功能

17.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 D ) A.沟通控制 C.反馈控制

B.预先控制 D.现场控制

18.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组织行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巴纳德 C.洛斯奇

B.摩尔斯 D.法约尔

19.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是( D ) A.价值要素 C.组织要素

B.规范要素 D.设备要素

20.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 C ) A.社会调查运动期间

B.城市社区运动期间

第 2 页

C.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D.社会建设运动期间

21.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 B ) A.城镇社区 C.乡镇社区

B.集镇社区 D.村落社区

22.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社区发展的( A ) A.过程目标 B.根本目标 C.任务目标(通过)

D.基本目标

23.伦斯基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A ) A.进化论

B.符号论

C.冲突论(达伦多夫)

D.功能论(彼得·布劳、邓肯和丹尼尔·贝尔)

24.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 C )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 C.结构流动

D.竞争流动

25.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C ) A.偏差行动 B.偏差习惯 C.偏差文化

D.偏差心理

26.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B )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2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 A.内在控制 B.内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内心控制

28.常见的恐怖活动形式之一是( A) A.民族主义 B.极左翼

C.黑社会

D.劫持飞机

29.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 C )

A.长期性思想(就是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性,要有持久战的意志与毅力) B.整体性思想 C.全球性思想

D.全局性思想(把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任务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0.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 D ) A.社会改良 B.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C.社会进步

D.社会改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第 3 页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欧洲社会学在战后的发展表现出来的特点有( BCE ) A.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趋向数理化 C.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趋向多元化 E.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32.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 ABDE ) A.物质形态要素 C.意识形态要素 E.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33.群体的特征表现在( ABCDE ) 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C.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34.中国目前的家庭制度兼具传统和现代双重特征,主要表现有( ABD ) A.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过渡性 C.家庭问题的复杂性 E.家庭成员的个性化

35.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BCDE ) A.阶级理论的目的在于调和阶级矛盾和冲突 B.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C.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D.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E.阶级的划分排除了社会分层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实地研究: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37.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38.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39.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40.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社会学的特征。

答:1.整体性;2.综合性;3.实证性;4.应用性。

B.家庭关系和分工的过渡性 D.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B.精神形态要素 D.语言符号要素

B.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元化 D.社会学的制度化取得很大进展

第 4 页

42.简述如何建立与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答:1.逐步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2.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加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建设;4.加速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用法律形式保护已经建立的新型关系和促进消除陈旧落后的社会关系。 43.简述公共部门的基本特征。

答:1.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公共物品;2.政府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3.公共部门掌握的资源属于公共资源;4.公共部门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5.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44.简述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答:任何社会都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体系,没有一个社会可以离开社会控制而求得生存和发展。社会控制的必要性首先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其次,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表现在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第三,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方面。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

答:1.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2.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试述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P123 47.试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P297

第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