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推广
策
划 案
简介篇:
一、 茶文化的起源:
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
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餔。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
鱼炰 鳌。烹茶尽具。餔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
二、 茶文化的现状
1、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 3)新的资本注入。
竞争的加剧需要重新整合我国现有的茶叶资源,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引进资金,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拥有国内最大茶叶基地的云南龙生集团目前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引进5500万元的风险资金,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后,正在积极准备争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闻投资集团以1.3亿元收购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强大的资本注入让茶厂得以快速发展;而在引资时,博闻投资集团的目的就很明确——要让云南勐海茶厂尽快上市,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新组建的老字号企业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计划也是上市。 4)产业的变化
茶叶加工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大多数的名优绿茶加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小型名优茶加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茶叶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适应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叶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乌龙茶通过采用空调做青,在夏季也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乌龙茶。此外茶叶的清洁化生产也有了很好的开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各企业都加大了对厂房和设备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业大多数已经通过ISO9000系列、HACCP等质量认证。乌龙茶出口企业精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封闭式生产,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茶叶企业实行QS认证,进一步促进了茶叶初精制企业厂房和设备改造工作的开展。 5)市场的发展
茶叶消费热点转换很快,有机茶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认可,继绿茶、乌龙茶之后,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兴起,有效带动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2003年以来,普洱茶发展迅猛,云南龙生集团过去是以生产绿茶为主企业,三年时间,普洱茶生产从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销量占到集团总销量的1/3,并且其利润率超越了其他品种。2006年计划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构建十分有效的销售通路。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6)茶文化的宣传。
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十分不开的。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到2002年,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现在,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茶文化的推广,从1993年开始,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 2、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与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比,我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1)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是产量只达到1/4。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一半,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2)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04年,我国人均产茶
只有10.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 3)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4)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5)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3、几点建议
不断变法和发展的中国茶叶市场给企业带来众多的机会,因此,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正确投资的关键。根据当前茶叶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把握市场热点转换。
从目前情况看,产量增加,市场热点不断,多茶类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主要特征。2004年非典时期引发的绿茶消费热,2005年铁观音消费热,2006年普洱茶消费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很好带动茶叶消费整体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热的兴起,对我国现阶段茶叶市场将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首先,其他的茶叶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陈越值钱,这样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饮用价值外,还具有收藏价值。二是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普洱茶生产能够形成规模生产。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都可以作为原料。发酵过程类似葡萄酒的生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形成质量相对一致的品质;此外,其他茶叶品质最主要取决于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艺,将不同等级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可以调出不同风格的口感,厂家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形成独有的品质,有利于品牌的树立。 分析这几年茶叶市场热点,非典带动绿茶的消费热带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是,铁观音和普洱茶热的形成,是对茶叶品质特征准确把握和有效的宣传,成功创造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对行业更具有影响力。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每个茶类都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个性化十分明显,如何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进,形成市场卖点,促进需求的增加,使各个茶类都能够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多茶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铁观音热形成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普洱茶热更具有创新的成份,绿茶热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个热点需要形成同样需要依靠创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2)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我国名优茶的产量从2000年14.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万吨,增长了73.6%。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1 %。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名优茶已经遇到了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不足的问题。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导茶叶消费由重外形向重内质转变,是名优茶今后能否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名优绿茶显得更为迫切。 3)打造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牌,以中茶、竹叶青、大益和龙生为代表;一类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吴裕泰、张一元位代表。从这几年情况看,由于茶叶市场发育不成熟,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适应了目前茶叶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天福连锁经营在全国扩张很快,已经有600多家连锁店,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除了要加强通路建设外,还要加大企业对茶叶资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产基地。我国产茶面积分布很广,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优质资源有限,而且茶叶品质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后,这些资源今后会成为稀缺资源,更具有价值。 4)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我国茶叶产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因此,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我国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可乐等碳酸饮料,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在我国,茶饮料、茶食品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只是应用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5) 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茶叶行业同样要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现在,以经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已经形成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应该说,我们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开始,但是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90.00%80.00%70.00%60.00%50.00%60岁以上
三、 我国主要茶类:
1.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都匀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
2.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主要花色有:祁门红茶、滇红、英德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等。
3.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晒青绿毛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 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5. 黄茶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6. 白茶:白茶则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
四、茶的功效:
1. 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2. 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 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文化是各雅静、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
心理得以平衡。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因此,必然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接小品表现)
以上可做删减 简单介绍
推广篇:
我们借鉴肯德基的发展模式,试图以开茶楼的方式塑造一个供人娱乐休闲的场所,并进
一步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在喧闹都市积极奔走的人可以在工作之余感受茶的魅力,享受片刻的宁静和轻松。 核心理念:给久在都市中的人们带来自然的享受与片刻的宁静,让茶楼成为都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从而进一步推广中国茶文化与传统文化。 公司名称:中国东方茶韵股份有限公司 口号:茗香天下 韵达九洲
合作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中国茶文化推广协会 云南龙生集团(国内最大茶叶基地) 人员分工—— 总经理 : 市场主管: 宣传部部长: 室内设计师:
财务部部长兼顾问:
由于我们的茶楼是给身居都市带来自然的福音,所以我们选择了我国经济最发的、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上海作为我们的第一家酒楼的示范基地。我们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是城市白领,社会成功人士。次要目标消费者是退休的老年人以及中年人。 市场分析:选择上海的原因:
具体地址:合欢路与丁香路的交叉口。理由:1、交通方便2、人口密集3、经济发达 酒楼名称:茗香堂 古鼎香 等
茶楼总体布局理念:中西合并 传统与时尚相结合 酒楼平面图:
外部设计:以中国古典建筑形态为茶楼的店面设计形式,体
现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散发浓郁的古典气息。
内部设计:
:
总台:服务台采用圆形,体现中国人“团团圆圆”的美好情结,大门两侧各是一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带有中国元素的圆形。装潢采用西方建筑的特色,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感。
茶楼一角:灯光以黄色为主,目的是塑造一种古典怀旧的氛围,部分墙体采用青灰色的砖块为原材料,墙上的装饰主要为中国古代的水墨画 ,这种布局可以让消费者更深刻的感受中国的古老建筑特色,让顾客在品茶的同时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气息。
商务会谈居:布局简洁大方,宽敞明亮,墙体装饰采用镂空的雕刻花纹为主,以中国红为主色调。
谈笑风生阁:供朋友小聚,闲聊。主要是中国式的设计为主,为顾客提供一种优雅放松的休闲环境。
体验消费区:顾客可以手捧一杯清茶,在香炉散发的淡淡清香下一边品味茶的幽香清新,一边欣赏类似园林式(假山、喷泉)的建筑特色,徜徉于古典与现代的轮回中,思索人生与茶的真谛,在习惯喧闹都市的嘈杂后,感受这样一种难得的清静与放松,我想每一位顾客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就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啊!
茶具选择很有讲究:头浮雕龙功夫茶具:
头黑金龙功夫茶具:
此类茶具主要在商务用,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
紫砂壶功夫茶具:
浮雕仕女图茶具:
釉
下
青
花
功
夫
茶
具
:
此类茶具供休闲娱乐用。精美的图案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推出若干特色茶:1、丽颜修身茶2、清新养性茶3、健胃提神茶 秘制配方 恕不透露 若想知道 亲自体验
配茶点:
服务人员:要求气质上要有中国女性的阴柔美,优雅,娴熟,形象好。 懂得基本的饮茶常识以及茶叶的制泡技术。服饰统一,以中国古典服饰为主如旗袍,扮相为中国古典女子的扮相。
特色:
1、 不花一分钱做广告。
在广告策略上我们公司秉承的理念是:我们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因为现如今大众媒体泛滥,其广告也逐渐失去公信力,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我们故意不打很多的广告。这种启发也是
来自欧洲那些名店名品的推广策略,它们并不依靠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而每一家好的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我们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我们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茶一般迷人,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茶的特性。只有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我们茗香堂的独到之处!” 2、风格 充分运用体验
我们的产品不单是茶,而且是茶楼及茶文化的体验。研究表明:三分之二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长久的客户关系。相比之下,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剥离不良资产上。
我们的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茶馆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如基本销售技巧、茶文化基本知识、茶的制作技巧等。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接茶道表演)
我们更擅长茶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把茶文化具象为可以自由体验的东西。 我们极力强调中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以茶论友,谈古论今,甚至可以现场学习茶道表演以及制茶技术,这样的体验也是我们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3、推广教育消费者
在一个习惯喝咖啡的国度里推广和普及喝茶,我们想到消费者首先遇到的是消费者情绪上的抵触。为此教育消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为此首先着力推广“教育消费”。通过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开“品茶教室”,并通过自己的网络,成立一个品茶俱乐部。固定通过电子邮件发新闻信,还可以通过手机传简讯,或是在网络上下载游戏,一旦过关可以获得优惠券,很多消费者将这样的讯息,转寄给其他朋友,以达到造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经费预算:前期准备工作(市场调查、消费者调查等):2万
茶楼设计建造装修及布置:180万 茶具的购买以及原材料的购买:30万 广告预算:10万
时间规划:2010年1月-4月前期准备工作(市场调查、消费者调查等) 2010年5月-2011年5月茶楼的建造及布置
2011年6月正式开业,半年内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分店,初步估计在2012年将茗香堂的品牌推向国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