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 关于加强 “三公’————▲●■-1- 经费管理的对策思考 ’ 张丽华 福建省永定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 近两年,随着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 违法成本偏低,领导干部“三公”消费所得“实惠”与事实上的违纪处罚 定”以及相关制度办法的陆续出台,各部门对“三公”经费管理工作高度 不成正比,从对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干部的处罚上看,浪费“三公经费” 重视,从严控制,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三公”经 最多只被看作是作风问题,还需要大量“量”的积累,才能达到真正需 费在核算、管理、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关支出标准不够健全、会计核 要处予刑罚的腐败行为的“质”的飞跃,导致违纪成本较低,且发现问 算不清晰,会计科目使用随意、公务接待手续不完备,经费支出的真实 题后整治仅停留在曝光、谴责层面,缺乏实质性处罚。 性难以确定、公车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手段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二)预算不严谨 并采取措施加以规范、遏制。 一 存在问题 (一)“三公”经费相关支出标准不够健全 一是财政预算“三公”经费无细化定额。在编制部门经费预算时按 人头定额“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经费),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更缺 乏对具体项目变化情况的必要说明,致使对“三公”经费实施监督的部 门无法分清“三公”经费的财政预算安排数。二是“三公”经费支出的标 准长期未修订。既不符合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实际,也不利于财政预算和 部门决算的衔接对比,使监督部门对单位“三公”经费超标准列支难以 界定。 (二)会计核算不清晰.会计科目使用随意 对“三公”经费支出会计核算极不规范,特别是公务接待费与会议 费在会计核算中概念不清,会计科目混淆使用。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人员 有意采用错记支出明细,或业务经办人员采用其他非招待费票据报销的 方式隐瞒招待费支出,把“三公”经费作为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工 会经费、福利费等其他会计科目支出,导致单位招待费反映不准确,人 为虚假地降低费用开支水平。有的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屡禁不 止,把本应在公用经费定额中安排支出的“三公”经费列人专项支出范 围,使一些本应发挥经济效益的专项经费被挪作“三公”经费支出。 (三)公务接待手续不完备,支出真实性难以确定 一是公务接待费列支时公务事由不清晰,简单敷衍,有的甚至无事 由,报销时原始单据不齐全、审核手续不完备。部分单位公务接待费占 行政经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经费的控制压缩效果不明显。二是部分 单位食堂接待管理不够规范。派餐标准不含酒水,实际开支超标现象较 普遍,食堂派餐审批比较随意,接待对象范围把关不严,派餐单无编号, 费用开支真实性难以核实。特别是涉及礼品支出、会议费支出上,存在 以内部收据、代开发票入账情况,有的发票上只写金额,无明细数量、单 价等,具体业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存在漏洞。三是公务接待费结算不 及时,跨月、跨年结算公务接待费仍然存在。部分单位的招待费用几个 月甚至一年集中进行结算,特别是每年的年终和次年的一、二月份存在 接待费集中结账的现象,由于时间跨度大,数额大,无法实现接待一次 结算一次的要求。 (四)公车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手段 公车加油、维修存在漏洞。部分单位未实行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公 务用车定点维修制度,少数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管理上的漏洞, 通过开具大额的汽车购油发票、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 以多种修车理由报销高额修理费用等等方法,导致公务车运行成本居高 不— 公务用车在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得多的成 本,存在修人情车、加人情油等管理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问责乏力,违纪违法成本低 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根据当前的法规 制度来看,经费使用范围界定较为笼统,如对“三公”经费使用多少属 于浪费行为,超出多少属于违纪违法行为,公务消费与非公务消费的范 围,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处理时自由裁量权也较大,对领导干部约 束力也较弱,尤其是对单位“一把手”的有效监管更加困难。事前事中 监控措施比较少,专项绩效评价和检查监督查处的问题及其有关整改 情况缺少必要的公开曝光,责任追究缺乏力度,监督执行力不够。违纪 一是资金来源渠道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上 级拨入的专项资金。二是标准缺失。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只有公用 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数额。对公务车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和公款学习考察 出国(境)费的标准和数额往往规定不明确或很模糊。 (三)监督不到位 “三公”经费最大的问题是不公开、不透明,社会监督缺位。各单位 虽均有严格的内控制度,有规定,有标准,但普遍存在贯彻不力、执行不 严,缺乏有效监督,公务开支随意性仍然较大,加之“三公”消费决策权 在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而领导者又是主要消费者,决定了监督的缺位和 弱化,内控制度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缺乏行政 成本观念,没有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四)公务支出透明度不够,随意性较大 公务消费的主体是公务人员,作为既得利益者,除非有严明的政策 规定,否则是不会自觉主动地将消费行为公之于众的,导致公务消费隐 蔽性较强。在现行公务消费管理模式下,单位干部职工甚至是部分领导 干部,对单位公务消费情况缺乏了解的途径,对单位总体及每个成员公 务消费情况不甚清楚。即便有的干部心知肚明,往往又碍于同事情面或 领导权势,不愿讲、不敢讲。经费不透明,“三公”经费往往以“财务保 密”为由,不予公开,使得社会上难以知晓“三公”经费的具体数额。 三 对策措施 (一)加强民主监督,推行“三公”经费公开透明 一是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制度约束。在政府预算中,要对“三公” 经费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定额进行全面控制和约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增强“三公”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要推行“三公” 经费的公开透明。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将“三 公”经费暴晒于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接受社会和民主的监督是建立一个 清正、廉洁、高效、透明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 要求。要公开政府的行政成本,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 务接待、出国(境)学习考察等支出情况,应以详细的类别列出,使政府 官员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达到有效规范公务消费的目 的。三是要发挥内部监督,实行政务财务公开接受干部职工监督,规范 “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提升“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益。四是要 加强“三公”经费的行政监督,既能使政府掌握“三公”经费的支出情 况,又能满足群众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知情权。五是要将“三公”经费 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改革体制内监督体制,完善法律监督机制 当前政府官员的监管在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较低,容易形成‘‘卜级 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难以形成规 范管理、监督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在当前纪检监察组织实行双重领导的 体制下,在保持同级党委领导的同时,建议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系统内 部领导机制。可试行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即纪委书记在 上级纪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纪委书记直接对上一级纪委负责工 作,特别有利于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的监督。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 开展纠风检查,适时向媒体公布。确保三公消费的廉洁性和节约性,切 实严控行政成本。 (三)加强预算约束,控制源头 财政部门要完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定额标准,在现行的财政支 出预算体系中,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虽没有设计专门的“三公”经费支出 辫技0 娅3再 科目,但财政部门可在年初批复部门预算时,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公” (>>上接第32页) 经费支出预算,明确支出的金额和标准,做到有据可循,年中加大“三 【2]邱莹,孟彪,李海莲,程娜.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保险 公”经费支出的检查和追加经费的审拨;年终注重抓好“三公”经费支 基金良性运行【J】.科技与企业,2014,(1):224-225 出决算工作,通过强化预算约束,真正做到从资金源头上釜底抽薪,控 [5】程娜.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筑 制“三公”经费支出规模。要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具体到项目和人, 理论研究,2015,(4):238--239 不准超越,不以人废也不以人存。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花钱必须严格按 【4】金星.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维护企业职工利益【J】.科技与企 照预算支出,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预算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 业.2oj4(0:57-58 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 【5】邱莹.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应加强管理力度【J】.科技与企 (四)强化自责,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业,2015,(9):64—65 要将包括“三公”消费在内的行政成本考核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 【6】龙三太,江文杰.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社会保 考核范畴。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把行政支出成本作为行政 障,2015,(1):51-55 主体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将行政支出成本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 [7】龙江山,苏宁保.基本养老保险管理运行机-t,1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部职务升降、奖惩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大大降低“三公”消费行政支出, 遏止浪费和腐败现象,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硬性约束机制,强化相关公 务消费行为规定的执行力,列入绩效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对不按规定公开的单位以 及存在挥霍公款造成浪费、借“三公”消费行腐败之实的,进行严厉问 责,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严格接待程序和接待标准 制定地方性“三公”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地方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 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 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统一接待管理,防止攀比浪费。严格按《党政机关 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列支“三公”经费,充分发挥现有部门食堂的 作用,按区域整合资源,推行接待定点服务制度。 (六)全面推行国库统一支付制度 对“三公”经费、会议费等支出项目实行国库统一支付结算。通过国 库统一支付,不仅可以直接查询到每一笔公务消费的明细,有效杜绝虚 假发票报销的情况。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强制结算目录,严格控制公务 消费现金支出的范围与消费规模。 (>>上接第34页) 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技术人员的维护水平,使技术人员紧跟 设备更新的步伐,时刻走在机电系统发展的最前端。 6 结语 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与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维 护与管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十分必要。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仍存 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 提高维护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何振邦.浅谈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和管理[J】.青海交通科 技,2oo9(5) 【2】曹月新.浅谈设备维护管理模式[J].山西焦煤科技,2o12(o1) 作者简介 王刚(1986一),男,江苏南京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高速公路机 电工程 中国社会保障,2013(5):61-65 [8】荣丹凤,吴朝PE1.完善养老保险体制设想与养老基金的管理目标[J】_ 经济研究,201 5,(3):31-55 [9】郑成功.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3:91-99 【1 0】刘洋,吴丹.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财经研 究,2012(2):151—152 【11]李晓军冲国养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评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5:301--303 [12】刘克田.王燕.养老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1— 2009 【13】成思危.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 社.2005:525-528 [1 4-b4茂山.保险经济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91—197 [1 5】王丽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转轨问题的分析[J].财经科 学,2O12,(4):220—222 【16】余筱箭.论养老保险模式的比较[J].保险研究,2012,(8):176--179 [17】龙 ̄-4-',江武.企业拖欠养老保险费原因分析与对策[J].社会保险制 度,20130):51-55 【1 8】吕文静,徐长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思考【J].保险研 究,2012,(5):57-58 作者简介 王小耘(1962.1.7-),女,会计师/经济师,江苏沭阳人,大学本科, 1996年5月先后毕业于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现任中铁 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社会保险部财经主管,主要从事中国铁道建 筑系统的企业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财经管理与研究 工作。辽宁辽阳,II1000。 (>.>上接第33页) 运行情况适时恢复正常大小交路运行。 4,结束语 广州地铁二号线大小交路运行在广州尚属首次,在客流压力急剧增 大、车辆短缺等前提下,这种行车组织方式加速了车辆周转,提高了车 辆运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运能,为其他线路多种行车组织方式的 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艳,范君晖.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研究[J].城l市 轨道交通研究,2012,(1) [2]GDY/QW--JG--XC--01.01,广州地铁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标准行车组 织规则【s] 作者简介 李建民,男,汉族,广州中咨城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学 士学位,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