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定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一、认识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的,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 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加以把握的关键;教学目标的清晰性,影响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 确定好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才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起到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要认真钻研教材:
(1)领会编者意图;
(2)关注文本特点,制定符合文本特点的教 学目标。
(二)把握学情
(1)了解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
(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
1
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关注重点和难点
(1)每篇讲读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
(2)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四)、要考虑课标的落脚点:
(1)课标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必须要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3)还要注意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整合,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才能明确、集中、恰当、具体。
(五)、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在教师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的同时,还要明确学生要达到
2
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只有这样,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起到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
例如:《找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九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解冻、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害羞、嫩芽、丁丁冬冬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