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意义与对策建议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09年2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Feb.2009 VOI.28 NO.2 第28卷第2期 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意义与对策建议 赵晓和 (安庆师范学院, 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安徽才能发挥自己比较优势,这也是长三角地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 泛长三角产业互动合作,要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与平台,设立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研究机构,搭建统一、快捷、方便的信息 共享平台I实施分类指导、兵团作战战略,培育协同作战能.力l突出安徽优势,提升资源和产业的品位,科学制定产业互动 合作与发展规划,着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对接环境。 关键词: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战略意义,对策建议 中圈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09)2--0001--04 2008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提 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已经呈现生产要素跨区域流 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 动趋势。安徽加强跨区域的产业深层次合作势在 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必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 1.只有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安徽才 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这不仅给安徽实现追 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赶跨越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产业合作是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核心内容, 作出了新的规划,为安徽等中部省份的崛起提供 对其它层面合作具有统领作用。基础设施、商务 了重要机遇。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各地区 贸易都是围绕产业合作展开的,旅游、农业、劳务、 逐步走上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合理分工、协调发 环境保护、科教文化和信息化方面的合作也主要 展的共同富裕道路,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通过产业合作来实现。 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 安徽是长三角地区纵深腹地,是承东启西的 的意义。 核心区域,是长三角产业和资本向中部地区外溢 的必经之地。我省加快融入长三角,对实施国家 一、安徽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互动 合作的战略意义 的中部崛起政策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对全国的 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产业提速和经济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最 水平均将产生重大影响。 具活力的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 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与分工,对安徽来说有利 此落户;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有1O个 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编织区域合作产业链,促进 在长三角;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三角地区占了 我省产业集群的成长;有利于实现产业的优化组 近一半,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拓展产品销售 目前,安徽55 以上的省外资金来自长三角, 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体制创新步伐 75 的劳务输出集中在长三角,70 以上的省际 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与分工可以使安徽获取较 物流和通讯面向长三角,一半以上省际旅游客源 大的比较利益。安徽尽管有劳动力资源、自然资 来自长三角,是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农产品、劳动 源、能源等方面的优势,但人才、技术、资本则比较 *收稿日期:20O8一l2—08 作者简介:赵晓和,男,安徽桐城人,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庆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 ・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稀缺,思想观念、对外开放与长三角地区也有不小 差距,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安徽只有参与泛 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 势,才能尽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并通过分 享江浙沪地区经济繁荣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快速 长三角地区可以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新的市场;可 以获得腹地的低成本能源和资源;可以为自己的 产业转移拓展空间;也为总部和生产加工基地构 架起更多的新链条。这就充分说明,建立泛长三 角经济区,最大的赢家将是长三角本身,而不仅仅 崛起。 2.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是长三角地区自 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最具 活力 的地区,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担负着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责任,肩负着提 升中国区域竞争力的重大使命。长三角地区要不 辱使命,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这就迫切需 要安徽这样的纵深腹地来支持其可持续发展,并 通过产业转移和衔接,为总部和生产加工基地构 架起更多的新链条,提高整个泛长三角区域的产 业水平。而区域一体化是提升长三角竞争力的重 要路径,一体化的结果必然是泛长三角区域的发 展分工。所以,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从国家 发展战略层面提出这一要求,无论是长三角自身, 还是其周边地区,都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一高 度。 在构建泛长三角经济区的过程中,长三角地 区需要转变观念。 长三角的扩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土地、 劳动力、能源、淡水等资源以及环境容量、出口受 限的瓶颈制约,需要安徽等周边省份作为腹地进 行支撑。长三角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将是长三 角再度腾飞的重要推动力。以安徽为例,2007年 安徽向长三角地区输出煤炭3 100万吨,比上年 增长12 ;向长三角输出电力100亿千瓦时以 上,比上年增长38.41 ,为长三角的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能源支撑。另外安徽60 的劳务输出集 中在长三角,70 以上的省际物流和通讯面向长 三角,特别是近5年内安徽全面实施“861行动计 划”,预计总投入超过万亿。仅国家支持的皖北地 区“煤、电、盐、化一体化工程”,就将投资千亿元左 右;作为国家支持的民族汽车龙头企业,奇瑞、江 汽两大集团,年产值已突破600亿元大关。未来 1O年左右时间,铁道部将与安徽共同投资1 000 亿元,把安徽建成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这对于 紧临安徽的长三角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必将给 长三角的各类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泛长三角的建立,并不只是长三角资本外流。 是安徽等周边地区。 二、推进产业互动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与制约因素 无论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还是中部崛起的 区域发展战略,或者是我省的追赶跨越战略,都迫 切期待泛长三角区域能加快全面合作特别是产业 互动合作的步伐。但由于观念、政策、地区利益、 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差异,加上合作平台、合作机制 的创建比较复杂,在推进泛长三角区域产业互动 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与困难,需要我们高 度重视,认真破解合作难题。 1.实现我省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涉及的省 份和地区多,协调难度大,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予以 保障,才能减少磋商、协调等合作成本,但建立跨 省份、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有较大难度。 2.泛长三角区域的合作存在生产要素与经 济利益在区域内外的博弈,我们如果只是单方面 低成本地分享他们的经济发展成果,未能准确地 寻找出利益共同点来增强互补性、扩大互利性,泛 长三角区域合作就缺乏持久的动力。 3.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大多是劳动 密集型和资源损耗大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高科 技型和现代服务产业则会继续留在长三角地区谋 求更大发展,我们无法引进能够对我们工业化有 实质性影响的产业,接受产业转移还不能完全解 决我们工业化滞后特别是新型工业化问题。 4.跨省(区)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如 交通、电力、信息网络等还不能适应区域合作的需 要,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还没有完全形成; 区域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能力不足,各自为政,低 层次的竞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仍然难以 解决。 5.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具有核 心竞争力的招商引资环境还没形成,通过产业链 吸引并锁牢外资企业的能力还不够强;政府的行 政效率还不尽人意,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 运营成本,把安徽建成最具吸引力的产业承接基 地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第2期 赵晓和: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意义与对策建议 ・3・ 三、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 合肥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和全国第一个科技创 新型试点城市的优势,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 强对长三角的辐射和对接能力;以马芜铜宜为代 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1.推进产业互动合作,期待建立多层次合作 机制与平台,实现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联动 表沿江城市群要依托长江,做活长江岸线资源和 沿岸产业带的文章,形成线性放射式合作;“两淮 一实现泛长三角区域长远有效地合作,除争取 蚌”城市群则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重点做好 中央对我们区域合作进一步的支持、借助中央力 量建立政府间稳定合作机制外,对口职能部门也 要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和衔接落实制度。在推 进产业互动工作上,要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 和特点,充分发挥各级发改委、经委、农委等职能 部门和各类开发区的功能,切实担负起主动承接 东部产业转移的谋划、引导、协调、组织的责任,积 极主动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定期组织产业对接会、 项目推介会、产品博览会,为企业搭建有效合作平 台。 煤电力、煤化工的文章,增强与长三角的互补能 力。总之,必须从整个区域创新的角度考虑,统筹 制定省会经济圈、沿江城市带和“两淮一蚌”城市 群的联动战略,才能增强与泛长三角区域有效合 作的能力。 4.突出安徽优势,提升资源和产业的品位, 增强合作能力和合作空间 目前,缺乏在全国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优势产 业集群是困扰安徽产业发展、制约区域合作的主 要问题。因此,整合好现有产业资源,突出优势产 业,提高对长三角发展的贡献度,是我们参与长三 角地区经济长期合作的重要筹码。譬如,按照长 三角地区的用工需求,对劳动力进行职业和技术 2.设立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研究机构,建立相 应网站,搭建统一、快捷、方便的信息共享平台 要积极开展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战 略对策、运行机制、体制保障等重要问题研究。建 培训,使廉价劳动力变成长三角地区最宝贵、最稀 缺的人力资本;做强现代农业,向长三角地区输出 大量价廉物美的绿色农产品;有效整合省内旅游 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便捷实 惠的旅游服务;发挥自己在建材、冶金、化工、汽车 及零部件产业的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服务长三 角的能力;发挥承东接西、在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上 的独特区位优势,使自己成为长三角产品的重要 集散地和中转枢纽等,藉此全面提升我省的产业 设产业信息平台,推进区域内产业信息平台的对 接,在产业政策、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电子商务、 合作交流、信息发布等方面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 通。只有对长三角的产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产 业结构调整升级态势、产业转移动向、待转移的企 业和项目、安徽应对的措施、主动承接的方法策略 等进行细致有效的研究,发布准确有效的信息,为 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 提供优质快捷服务,才能有效推进实质性合作。 同时还需要对我省与长三角地区在产业发展理 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 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的差异,梳理出可 品位,增加合作能力和合作空间。 5.根据我省优势、长三角产业发展态势结合 国家产业政策,科学制定产业互动合作与发展规 划,着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对接环境 供借鉴的有益经验,找出改善我省产业发展环境 的方向与对策,以促成产业的实质性对接。 3.实施分类指导、兵团作战战略,培育协同 作战能力 竞争与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竞 争力量不平衡的合作必然是不对称的合作。要赢 得合作的话语权,必须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但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超出了单个 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现代企业的竞争已 经演绎成企业所加入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要提 尽管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的主体是企业,但 区域力量的整合仍然非常重要。以前,安徽一般 都是由单个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游离式地参 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力度有限,面也很窄,对我省 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不甚明显。建议以省会经济 圈、沿江城市带和“两淮一蚌”城市群为载体,根据 这三大区域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确定不同的参 与合作战略。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则发挥 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 能。所以,制定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在产业 层面上以更高更广的战略视野来构建我省企业竞 争优势,梳理互动条件,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 产业合作,意义深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领,在立足自身实际基础上,充分研究国务院《促 ・4・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国家发改委《产业结 能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 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按照国家关于鼓励类、限 展环境。发改委等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产业转 制类、淘汰类产业的规定以及与长三角的产业关 移与承接的谋划、引导、协调、组织的责任,提高产 联来确定我省的产业发展方向,在泛长三角区域 业对接水平,以实现我省产业发展与长三角区域 范围内,统筹考虑重点产业布局和交通设施的对 在更高层次上的耦合与圆融,使安徽在泛长三角 接,科学制定全省产业互动合作与发展规划,精心 区域产业合作中取得实质性突破,真正成为名副 设计产业对接的“链”和“网”,科学地解决价值链、 其实的“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技术链的衔接配套问题,提高产业集聚度,完善产 业链,增强通过产业链吸引并锁牢长三角企业的 责任编校:贺长元 On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Sugges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n-Delta Economic Area Cooperation ZHA0 Xiao—he (Anqing Teachers College,Anqing Anhui,246133) Abstract:Joining in the Pan—Delta Economic Area Cooperation,ifs the key point for Anhui province to give play to its advantages and its urgent necessity.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muIt._cooperation system and platform should be set up,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fied,fast and convenient shared information platform should be built}classified guidance, strategy of working as a team and 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 should be cultivated;Anhui provincal advantages should be prominent,the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grade should be enhanced}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to develop indus— tries development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planned,a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environment should be formed. Key words;the Pan-Delta Economic Area Cooperation;strategic significance;suggestion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