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改革开放 第十届文史知识竞赛——初赛试题答案版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十届文史知识竞赛初赛试题

一、 选择(25 2分)

1.邓小平首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A )

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2.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

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B )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3. ( A )率先提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课题。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 4. 中共( C )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A. 十一大 B. 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5.(C)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A.1984 B.1986 C.1988 D.1985

6. 下列会议中,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是(B)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7.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8.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D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9.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领域最初开始于( B ) A.政治、经济 B.军事、政治 C.能源、交通 D.交通、司法

10. 20 世纪 80 年代末, 邓小平提出了 “韬光养晦” 的外交战略, 强调在国际事务中 “韬光养晦” 的外交战略, 强调在国际事务中 “决不当头” , “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是国际背景是 B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11.1982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是(B)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12.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是(C)

A、广州 B、上海 C、厦门 D、深圳

13.“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 D ) A. 一国两制 B. 两岸三通

C. 和平统一方针 D. 一个中国原则

14.1971年10月25日,( B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

A.第25届 B.第26届 C.27届 D.28届

15.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 B )。 A.1966年将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 B.四个现代化的构想 C.“三线建设”的计划 D.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 16. 邓小平在( A )的重要讲话中,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南方谈话”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7. 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四项基本原则

18. 邓小平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观点的是(A.)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9.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C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20.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1. 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 C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 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 22.我国科研人员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结晶图,这一成就的取得( A ) A.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B.打破了美、苏对这一技术的垄断 C.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D.获得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3. “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D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25.新时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C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填空(5 3分)

1.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2.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系统的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___的基本路线

3.____ 1984年5月___,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2年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5.请写出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开放的经济特区 汕头、珠海、深圳、厦门、海南 (写错或写漏不得分)

三、简答(6+4+4+6分)

1. 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它具有怎样的特点?中国在开放中谋求与它国共同发展。请任举两例与此相关的时事热点? 答案:创办经济特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建立亚投行、进行一带一路建设;

2. 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答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含义: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认识: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让“经济体制有能力来执行关贸总协定的这一套规则”。(摘自2001年11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打破单一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2分)1992年底,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改革目标;(2分)1992年底,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四、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15分) 背景:(6分)

(1)政治上,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的政治局势逐步趋向稳定,但“两个凡是”的提出严重束缚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 (2)经济上,粉碎“四人帮”后两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3)思想上,1978年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

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它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内容:(5分)

(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上,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经济上,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民主法治上,平反文革冤假错案。

(5)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领导集体。 意义:(4分)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