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四、前置自学提纲
26《我的长生果》前置自学提纲
(一)朗读课文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识记生字词
1.在课本上给生字注音,并口头组词。 注意一下带点的字:
比喻 呐喊 上瘾 翩翩起舞 囫囵 磁铁 锻炼 借鉴 呕心沥血
2.易写错的字:自己找出来。 (预习本)
(三)解释词语(写在书上)
愉悦 流光溢彩 呐喊助威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 如痴如醉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如饥似渴 驳杂 黯然神伤 牵肠挂肚 不言而喻 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其它需要重点体会的词语: (写在书上)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写在预习本上) (五)默读思考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品读。
2.积累好词佳句并摘抄,背诵优美的句子。(预习本) 3.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预习本) 4.读下列句子,并在书旁写理解批注。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②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③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④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六)查阅有关资料 有关冰心资料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自学情况
一、小组内交流“前置自学提纲”。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二、自学情况质疑问难。
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三、全班互动。
教师点拨要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小组长交换分别检查每组2、3、4号同学朗读。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对每个同学做出评价。 2.生字重点交流容易写错的字。 ①交流。:“恰似”“如饥似渴”中的“似”读sì,“似的”中的“似”读shì,“美差”中的“差”读chāi,“差不多”中的“差”读chà,“奔向那里”中的“奔”读bèn,“沉甸甸”中的叠词要读一声,“全班之冠”中的“冠”读guàn,“分外”中的“分”读fèn,“禁不住”中的“禁”读jīn。 ②听写。 3.简练、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 4.小组内自选交流 ⑴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边读边画,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交流: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⑶从作者所读的书籍中你看出了什么? (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从中得到的知识越来越多) 书的类型:我对书的情感、“香烟人”画片、看图书、阅读文艺书籍、读中外名着。 ⑷作者是怎样读书的呢,他对书倾注了哪些情感?仔细阅读写他读书的段落,在书上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完成如下表格: 书的类型 我对书的情感 “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 阅读文艺书籍 读中外名着 组长掌握情况,并讨论、确定汇报流程。 四、布置作业 摘抄本文好词 第二课时 课堂展示 一、导入。 1.有一种果子叫长生果,你们见过吗?(板书:长生果) 2.说实话,老师也没有见过,不过在神话中听说这种果子吃了能让人长生不老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我的“长生果”(完成课题板书) 3.齐读课题。 4.课题中的长生果打上了引号,可见它并不是指真的长生果,那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展示交流 交流汇报一 ⑴ 课题中“长生果”指的是。 ⑵ 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 1.小组交流:读第一段,体会比喻的作用。 2.读后讨论小组汇报: (1)出示句子:课文第一段。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2)几件事:饱览“香烟人”画片《秋天来了》、 看图书、阅读文艺书籍《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读中外名着。 交流汇报二:填写表格,谈体会。 1.小组读自己画的句子,交流体会: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例如:如醉如痴、津津有味、牵肠挂肚、囫囵吞枣等。
指导读词语。
3.点击多媒体,填表。看哪个小组填的好。
4.小组交流:从表上所填的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
(作者很爱读书,争分夺秒地读书)
5.像他这样读如醉如痴,废寝忘食地读书,简直就是一个(书迷,书虫,书痴,书狂)
6.小组品读: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作者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人生一大乐事。正如文中所写:
这段话写得多美呀,他把读书当作人生中的一件美事,所以描绘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才能写得这么美,让我们自己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吧。
⑴指导读⑵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⑶交流其他名言 7.师范读。 8.全班齐读。 三、课文总结升华:
1.读书使作者一生受益,他成功了,成了一位响当当的作家,有着精彩的人生,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阅读,生命因你而精彩。”
2.我们再来看看课题,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是因为(作者喜欢读书,它使人一生受益)正如沙士比亚所说(出示:齐读)所以课文一开篇就说(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齐读)
四、作业:
1.积累本文精美的语言。2.借鉴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过程中的收获。 第三课时 小组汇报交流配套练习、乐园 五、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博览群书如情入境写读书笔记 作文:构思别出心裁写真情实感借鉴模仿
拓展阅读
忆 读 书(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
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为成功的人生打基础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4分)。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