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RBANS的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测定

来源:爱够旅游网
基于RBANS的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

测定

蔡军;张伟波;朱益

【摘 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ynthesis intervention based on 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RBANS)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A total of 128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ynthesis intervention group (n =68) and control group (n =60),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as assessed with RBANS during the follow up before intervention,at the end of intervention,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and 12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Six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the delayed memory score in synthesis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Twelve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the total RBANS score,immediate memory score,visuospatial/constructional score and delayed memory score in synthesis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or P < 0.01).The changes of total RBANS score were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total disease course of patients in synthesis intervention group (P < 0.05).Conclusion Synthesis intervention based on RBA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目的 研究基于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的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组(n=68)和对照组(n=60),分别于入组时、

干预结束时及干预后6、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RBANS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干预后6个月,综合干预组的延迟记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个月,综合干预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延迟记忆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综合干预组RBANS总分变化与患者的年龄和总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1;r=-0.231,P=0.014).结论 基于RBANS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3(033)008 【总页数】4页(P1094-1097)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综合干预;认知功能;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测验 【作 者】蔡军;张伟波;朱益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49.3

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1],大约有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的认知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关系到患者的治疗、预后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和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

能是目前精神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众所周知,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并不理想,因此很多学者在探索抗精神病药物之外的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和工娱治疗等。本研究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并使用中文版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量表评估此模式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中的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

1.1.1 病例选择 2011年1—6月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连续收集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总病程≤5年;③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⑤目前单一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病情稳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60分;⑥至少有一位家属与患者共同生活,并能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⑦无严重慢性躯体疾病;⑧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肺、肾和造血系统疾病的病例;②合并有乙醇(酒精)及药物依赖史的病例。 1.1.2 分组 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①综合干预组(n=68):男性3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3.22±8.79)岁;未婚46例,已婚16例,离异/丧偶6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8例,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4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总病程(46.57±14.73)月。②对照组(n=60):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

(34.32±8.61)岁;未婚44例,已婚12例,离异/丧偶4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6例,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3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4例;总病程(41.53±17.91)月。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维持原有治疗药物不变(均给予单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不限)。综合干预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治疗对象包括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具体内容如下。①针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治疗:主要采用Liberman编写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程式训练。该训练内容包括药物自我处置、症状自我监控、回归社会技能、休闲娱乐以及社会独立生存技能5个模块的程式训练内容。该训练由经过培训的相关人员担任,分小组进行训练,每组由6~10名患者组成,采用观看录像、讲课、小组演练、角色扮演以及布置回家作业等多种训练形式对患者进行集中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周2次,每次90~120 min,持续10周。②针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社会康复干预:给予健康教育,由精神科医师讲授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预后及如何预防复发等相关知识,每周1次,连续10次,并将相关资料汇编成小册子赠阅陪护家属,定期接受家属咨询。每次训练均由专人对训练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患者及其家属参加每次训练前均需签到,若有缺席,则在下次训练时给予补上。

1.2.2 认知功能评定 采用中文版RBANS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分别于入组时、干预结束时及干预后6、12个月时进行随访。RBANS量表包含12个测试条目,概括成5组神经心理状态(5个因子):即刻记忆(词汇学习和故事复述)、视觉空间结构(图形描绘和线条定位)、语言(图片命名和语义流畅性)、注意(数字广度和符号数字)和延迟记忆(词汇回忆、词汇再认、故事回忆和图形回忆)。由2名主治医师参与RBANS量表评定,评定前给予培训,统一标准,评定者之间量表评定的一致性检验系数Kappa=0.87。量表录入数据库后由专人复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

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精确概率法);对RBANS评分变化与人口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均无脱落;干预后12个月时,综合干预组脱落1例(患者迁居外地而失访),对照组脱落1例(因病情复发住院)。 2.2 RBANS评分的变化

2.2.1 组内比较 干预前比较,综合干预组干预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语言、注意、延迟记忆等因子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除了在干预结束时视觉空间结构和延迟记忆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因子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表1)。

2.2.2 组间比较 干预后6个月时,综合干预组延迟记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12个月时,综合干预组RBANS总分、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和延迟记忆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1)。 2.3 RBANS评分变化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干预组RBANS总分变化(末次评分与干预前评分的差值)与患者的年龄和总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表2)。

表1 两组各随访时间点RBANS评分的比较(,分)Tab 1 Scores of RBANS at each time point in two groups(,points)注:①P<0.05,②P<0.01与干预前比较;③P<0.05,④P<0.01与对照组比较。RBANS 干预前 干预结束时 干预后6个月 干预后12个月总分干预组 175.81 ±33.17 189.02±33.19②

198.38±32.82② 205.43 ±31.45②④对照组 173.80 ±34.95 181.32±34.14② 188.20±35.74② 187.15 ±33.07②即刻记忆干预组 30.79 ±11.37 33.82±11.33② 35.59±10.94② 38.07 ±10.21②④对照组 30.32 ±10.03 31.72±9.43① 32.93±8.76② 33.38 ±8.38②视觉空间结构干预组 29.44 ±7.49 30.57±6.99② 32.04±6.13② 33.04 ±5.66②③对照组 28.18 ±8.56 28.77±7.71 29.87±7.22② 30.20 ±6.68①语言干预组 24.99 ±4.20 26.99±4.88②

28.87±5.87② 28.99 ±4.87②对照组 25.85 ±4.43 26.85±5.15① 28.33±6.10② 27.32 ±5.24①注意干预组 49.31 ±13.73 52.97±12.15② 54.63±13.15② 56.68 ±12.49②对照组 49.02 ±13.39 52.37±13.15② 53.93±13.83② 52.78 ±12.72②延迟记忆干预组 41.28 ±9.49 44.66±9.33② 47.25±8.96②③ 48.65 ±7.66②④对照组 40.43 ±10.75 41.62±9.89 43.13±9.91② 43.47 ±9.69②

表2 综合干预组RBANS评分变化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分析Tab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hanges of scores of RBANS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synthesis intervention group参数 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文化程度 总病程r值 -0.043 -0.298 -0.028 0.064 -0.231 P值0.654 0.001 0.773 0.500 0.014 3 讨论

认知过程是信息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概念的形成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伴有明显的认知改变,主要涉及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2,3],并与阳性、阴性症状一样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症状群[4],认知功能损害明显阻碍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妨碍了患者的康复以及回归社会。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康复的改善措施主要倾向于社会支持、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训练。一些研究[5]证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症状,增强社会功能,以达到尽早重返社会的目的。

国外研究[6,7]表明,RBANS 对精神分裂症典型认知损伤的严重程度敏感,与多数功能全面的神经心理测验评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很好的重测信度。国内王静华等[8]对中文版RBANS进行的评估显示,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筛查工具。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使用中文版RBANS量表评估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服药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社会独立生活技能》程式训练以及对患者家属给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逐步改善认知、恢复社会功能。神经认知学研究[9]表明,心理干预可使神经细胞树突增加,形成新的神经通路,使丧失的认知功能重新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干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RBANS总分及各个因子得分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全面而持续的改善作用;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对照组RBANS评分也出现了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较综合干预组来说,显得比较缓慢而且不稳定,有波动趋势,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在使用RBANS量表过程中,由于该量表是重复性使用,患者在评定过程中可能会对量表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习得性,致使对同一患者采用同一量表重复测定时,出现得分上升的结果。

为了排除这一影响因素的可能性,本研究进行了组间数据比较,结果发现在干预刚结束时,两组间的评分没有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间的评分差异逐步显现,特别是干预后1年时的随访数据显示,综合干预组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延迟记忆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干预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特别是患者的记忆和视觉空间结果方面的改善可能并不是立即显现,而是在经过干预后,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了相关心理社会康复知识,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才逐步出现。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和患病总病程与综合干预改善认知的效果有相关性,越是年轻、患病时间越短的患者,其

认知改善的程度越好。

有研究[10]认为,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在起病时就已出现,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基本稳定,不是渐进的病程,在慢性病程中不会进一步恶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伤涉及多方面领域,有确切依据的是学习、注意和记忆缺陷。这类认知与患者的治疗、预后、社会功能、信息决策能力有重要关系。如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长期生活在社区中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其全面康复,回归社区是目前急需面对的问题。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来看,精神疾病康复服务工作的重点正逐渐从医院康复向社区防治康复转移,而在社区康复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是健康教育和技能训练,其目的侧重于对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训练以及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非药物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手段,对减缓精神衰退、提高患者认知、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对于那些病程较短的年轻患者来说是更有价值的康复措施。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综合干预治疗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的有效性,值得推广。但由于本研究随访时间只有1年,综合干预措施的长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因此,下一步需要扩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来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Medalia A,Lim R.Treatment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J].J Psychiatr Pract,2004,10(1):17 -25.

[2]Young JW,Powell SB,Risbrough V,et al.Using the MATRICS to guide development of a preclinical cognitive test battery for research in schizophrenia[J].Pharmacol Ther,2009,122(2):150 -202. [3]Ojeda N,Sanchez P,Pena J,et al.Verbal fluency in

schizophrenia:does cognitive performance reflect the sam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J].J Nerv Ment Dis,2010,

198(4):286-291.

[4]Harver PD,Green MF,Bowie C,et al.The dimensions of clinical and cognitive in schizophrenia:evidence for independence of improvements[J].Psychopharmacology(Berl),2006,187(3):356-363.

[5]Hori H,Noguchi H,Hashimoto R,et al.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Res,2006,86(2):138-140.

[6]Gold JM,Queer C,Iannone VN,et al.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as a screening test in

schizophrenia,I:sensitivity,reliability,and validity[J].Am J Psychiatry,1999,156(12):1944-1950.

[7]Hobart MP,Goldberg R,Bartko JJ,et al.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as a screening test in

schizophrenia,II:convergent/discriminant validity and diagnostic group comparisons[J].Am J Psychiatry,1999,156(12):1951 -1957.

[8]王静华,李春波,成燕,等.可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5):265 -268. [9]Edwards JD,Wadley VG,Vance DE,et al.The impact of speed of processing training on cognitive and everyday performance[J].Aging Ment Health,2005,9(3):262-271.

[10]宋振华,盛建华,施慎逊.精神分裂症国内认知功能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360-3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