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孟洋 班级:2010级贸易经济班 学号:2010201782
【摘要】本文从国际投资对象、国际投资性质以及国际投资的产业选择次序三个方面分析了国际投资对母国及东道国的产业结构的影响,论证了国际投资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
【关键词】国际投资 产业结构高度化 母国 东道国
一、概述
国际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海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行为。
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通过产业选择实现的。任何国家的国际投资都必须解决如下三个基本命题:谁去投资(企业选择)、到何处投资(区位选择)和投资何种产业(产业选择),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也决定了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的产生影响的路径。
国际投资既是企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政府(政策)行为。 二、国际投资影响产业结构的路径分析
在考察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时,我们可以从投资对象、投资性质以及投资产业次序三个方面具体得出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如何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了哪些影响。
1、从投资对象角度分析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从投资对象上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分为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和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两种:
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向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比母国较低梯度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称为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
对于母国来说,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将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其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发展该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本国的资源重新进行配置,将因投资带来的节余资源用于发展本国其他产业,是产业结构得到新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
构得以升级,如我国对埃及纺织业的投资。但是,这样也可能在短期引起有关市场的失衡,如劳动力市场。
对于东道国来说,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给其带来技术扩散或技术外溢效应,促进该产业在东道国的发展;但是,如果东道国在接受顺梯度国际投资时任意盲目,则会引起本国产业体系的混乱,不利于形成成熟、均衡的产业结构,同时,若引进产业与本国产业差距过大,则会形成两个产业体系,难以形成产业关联,不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且作为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其引入产业相对低端,一段时间后也会制约该国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产业升级。这些都是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的一般性影响。
若对东道国进行进一步地分类,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分为三种:发展中东道国、转轨东道国以及极不发达东道国。对于发展中东道国,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比较复杂,虽然这些国家都是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以实现产业升级,对于新型工业化国家来讲,这种产业结构效应较为明显,如“亚洲四小龙”,而对于拉丁美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来说,受到政策、体质方面的限制,产业结构效应在此处表现不如前者明显。对于转轨东道国,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为经济转轨国家注入了资金、技术, 带来了管理经验和人才, 而且加快了它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当然, 由于产业的关联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也会对转轨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而对于极不发达的东道国,即使其鼓励海外投资,过差的投资环境也很难吸引到资金流入,即使有资金流入,也很难真的促进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向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比母国较高梯度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的投资,也称为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这种国际投资对于母国来说,可以带动其本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但是盲目地将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投资对象也不利于其本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容易造成“产业空心化现象”;对于东道国来说,由于这些国家原本的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进一步促进其产业结构高度化,但此影响并未得到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也表现得不是十分显著。
2、从投资性质角度分析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从投资性质上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分为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两种:
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指以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领域企业为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这类投资一般对母国产业结构影响不大,但是,若此投资由私人投资转化为具有“公共投资”性质的投资,如卢森堡发达的钢铁工业,则会直接通过改变某种产业的产业地位使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对于东道国来讲,若外来金融类投资在不影响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也只是私人投资行为,但如果这种投资带有目的性地集中在个别产业,则会威胁该国经济安全,但也可能促进其产业高度化发展。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指非金融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它包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以及非金融领域的服务业。这类投资对于母国和东道国的影响较为复杂,可以参照前文对顺梯度和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需要强调的是,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会一定程度上产生对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需求,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关性。这类投资更侧重于产业投资,其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较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3、从产业次序角度分析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从产业次序上看,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都会经历“资源开发型—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的历程,换句话说,也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历程。这一点结论我们从配第-克拉克定理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从这一角度看,也证明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化效应。但是,受母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本国资源条件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一国在进行国际投资时往往会以服务于本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为目的进行,因而优先选择第三产业以及资源型产业进行投资,而不是严格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进行。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一产业次序更多地反映了企业投资选择,而后一种产业次序则更多体现了一种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的的公共投资导向。后一种产业次序一般来说,对母国的产业高度化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母国在进行国际投资时盲目地扩大第三产业的投资,则容易导致本国产业的“空心化”,反而不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给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
三、结论
国际投资归根结底是一种企业行为,也就是个体行为,而产业结构从概念上来讲也是基于个体的角度对产业间的联系进行的分析。国际投资影响产业结构体现的是个体行为影响整体产出这样一个逻辑。尽管国际投资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复杂性,但是总的来说,在符合要求的投资环境下,符合产业结构高度化要求的国际投资,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反之,则不但不会促进产业结果的优化,反而不利于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睿,苏舟,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国际比较[J],当代经济,2006年01期
[2] 李蕊婷,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模式探索[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第11期;
[3] 聂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分析[M],湖南大学,2009年
[4] 钱晓婧,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M],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王莉,中国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吴倩,论金融类和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协调发展[M],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