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焦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Instrument Technique and Sensor 2011 No.6 第6期 新型SF6密度传感器自动校验装置 胡永建 (西部钻探吐哈钻井工艺研究院,新疆鄯善838202) 摘要: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sF 密度传感器测试的机电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实现了SF6密度传感器的自动校准。该 装置由气缸及直线电机控制的活塞、位置检测电路、FPGA及控制用的工业平板电脑组成。通过活塞在汽缸中的运动来产 生具有稳定设定密度的气体介质,作为标准源提供给被检传感器,从而实现sL密度传感器的自动校验。 关键词:SF6密度传感器;FPGA;压力控制;PID 中图分类号:TP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841(2011)06—0105—02 New Automatic Device for Calibrating SF6 Density Transducer HU Yong ̄ian (TuBa Drill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ittute,】【ibu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Shanshan 838202,China) Abstract:A special meehatronic device used for SF6 density transducer test was designed,which achieved automatic calibra— tion of sL density transducer.This device consists of severla major parts,cylinder and piston controlled by linear motor,piston po— sition detection circuit,FPGA and industry panel PC acting as a controller.In order to make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SF6 density transducer possible,pneumatic medium with stable given density is produced by movement of piston within cylinder,which affords a stndard source faor transducer under test. Key words:SF6 density transducer;FPGA;pressure control;PID 0引言 被检s 密度传感器 文中给出了一种新型sF 密度传感器自动校验装置的设 计方案。在保证sF 气体不会泄漏、可回收的基础上,该装置 既能产生具有恒定密度变化速率的气体,也能够输出具有稳 定、准确密度的气体,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完成s 密度传感器 开关及示值的双重自动校验。 1系统结构 图1是sF 密度传感器自动校验装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工业平板电脑既是主控制器,也是人机接口。该工业平板电脑 使用Windows XP embedded操作系统,用VB2008编程。它使用 一个RS一232接口与FPGA内置的串行通讯模块通讯,FPGA 完成活塞位置检测、以PWM方式控制气瓶电磁阀等功能,同时 桥接测压模块、测温模块及电机驱动器的RS一232通讯接 口。 O形密封圈GT密封件 储气瓶电磁阀控制气缸与s 储气瓶的管路通断,被检表 电磁阀控制气缸与外接被检sL密度传感器的管路通断。用 快速接头连接的压力软管将被检s 密度传感器与装置相连。 当储气瓶电磁阀关闭、被检表电磁阀开启时,电脑控制直线 图1系统结构示意图 2 FPGA设计 如图1所示,FPGA在系统中相当于平板电脑的下位机,负 责控制所有的外围设备。在平板电脑编程中,相关控制部分完 全使用模块化方式编程,目的是建立实时通讯,防止各外围设 备发生竞争冲突,因此平板电脑只用一个串口完成所有通讯。 FPGA选用基于Flash工艺的ProASIC3 A3P250。选择 电机推动活塞在气缸内运动,气缸与被检sL密度传感器组成密 闭容器。活塞运动改变密闭容器的体积,造成容器内气体密度 变化。活塞和气缸是系统的关键部位,为了保证活塞在长期运 动中不漏气,使用了2组0形密封圈及一组GT密封件。GT密 封件具有可耐较高压力、较高温度的特性,长期使用也不易损 坏。需要注意,所有密封件都必须使用合适的密封圈润滑脂。 收稿日期:2010—09—30收修改稿日期:2011—03—02 ProASIC3的原因是其抗干扰能力及高强度加密功能,因此未使 用Cortex—M1软核完成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 设计 。FPGA用Verilog语言编程,使用UART及定时器IP。 FPGA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UART0与平板电脑RS一232 接口相连建立通讯,接收到的信令由控制逻辑解码。所有信令 106 Instrument Technique and Sensor Jun.201l 均由平板电脑发出,所有信令均有应答。信令格式如表1所 刁 。 变化状态方程近似。经过公式推导可以得到: A … r 一 L , s位数 甍卜_ 式中: 为电机转速;口。为造压速率;P为表压压强; 为标准 大气压;A为常数,其值由实验确定。 使用增量PID控制算法,其离散形式可以表示为 : Au =doei+dlefl+d2ei2 卜 .Jl P獭出IWM 定时器2l 寄PW存M『器L 一螽荛 鞣I_ l 控制逻辑 母 … (2) 其中: do=K[ + +≥】 =一 [,+ 】;d2=K≥ 式中:△ni为本次输出值与上次输出值之差(造压速率变化 I_ 团 I I_ 表1信令格式 量);e 为本次采样值与设定值之差;e 为上次采样值与设定 值之差;e 为再上次采样值与设定值之差;T为采样周期;K、 、 :分别为比例、积分、微分系数。 可以看到,在采样周期 固定的情况下,d。、d。、d:均为常 图2 FPGA功能模块示意图 数,可以通过实验整定。 如果使用0.05%精度的测压模块,设定压力从0.6 MPa变 更到0.5 MPa,大约需要30 S达到稳定;图3是该控压曲线的 PID调节局部图,可以看PID参数整定较好,没有明显的过冲; 控压稳定性较好,控压精度优于±0.002 MPa,稳定度在 喜 (I O 0 O 4-0.001 MPa以内。 l 2 5 2 5 5 5 0 5 0 0 O 0 l 5 O O 65 O 5 0 9 4 5 可以看到信令头均为“掸 ”而信令尾均为回车符,x为16 进制字符串,如“A”表示数值10。当FPGA控制逻辑接收到符 合条件的信令头,就对相应的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否则就简 单地将收到的信令经过桥接逻辑转发到相应的UART出口。 这里的桥接逻辑实际上是由UART选择寄存器控制的双向单 刀三掷开关,当某个UART收到外部设备RS一232串口的回复 图3控压曲线PID调节局部图 3.2校验过程 电脑通过控制电磁阀及电机来完成校验过程,同时使用光 耦来检测活塞位置。下面用UML状态图(见图4)的方式简化 示意一次完整的校验过程。 指令时,也是简单地通过桥接逻辑及控制逻辑直接发送到 UART0上。这样,平板电脑可以自由发送接收上述信令,与测 压模块、测温模块及电机驱动器的信令互不冲突。 寄存器直接与控制的功能对应,UART选择寄存器控制桥 接逻辑的路由;数字I/O寄存器直接对应8位逻辑量端口; PWM寄存器与定时器配合输出不同占空比的方波,来控制气 瓶电磁阀的输出流量;用8个光耦检测活塞位置,其输出经检 测逻辑编码发送到位置检测寄存器(只读寄存器)。 3控压过程 3.1 PID调节 测压模块及测温模块测量得到的压力与温度信息通过RS 一232接口传送到电脑,根据Beattie—Bridgman状态方程计算密 图4校验过程状态图 度或20 qc的等效压力P20。 从结构示意图可见,直线电机控制活塞改变密闭容器的体 积,使压力发生变化。由于sF 气体性质,造压速率与电机转 校验过程的软件编程实现是通过状态机完成的。工业平 板电脑运算功能强大,外围接I=1丰富,容易实现USB接1:1的外 部数据存储等工作。使用Windows XP embedded操作系统,使 用VB2008编程,人机界面使用MS Windows(下转第110页) 速并非线性关系。sF 气体状态方程可用Beattie・Bridgman等 公式描述,但由于公式次数高,不易分析,因此用理想气体等温 110 Instrument Technique and Sensor Jun.2011 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传感技术学报,2003,15(3):309—317. ^菩 g ,)/(目 . := 鞋捉霉 [5] 白泽生.基于红外传感器的cO2气体检测电路设计.仪表技术与 传感器,2007,23(3):59—60. [6] 琚雪梅.红外吸收型CO: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传感器技术,2005, 22(8):62—64. [7]FORD R,TILLER T.A hish—precision NDIR CO2 gas enSsOr for auto— motive applications.IEEE Sensors Journal,2006,6(6):1697—1705. [8] 梁亮,贾建.具有开放气室的实时红外气体检测系统.仪表技术与 传感器,2006,22(7):58—60. [9]王彪,刘奎学.新型c02传感检测仪的研制.仪器仪表学报,2005, 27(8):835—839. 采样次数(第 次,按数值大小排列) [10] 曾水平,曾铮,秦建民.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成份检测系统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328—329. 图5误差比较图 [11]GEORGIANA E M,HEAPS W s,WILSON E L.Diferential Radiom— eters Using Fabre—Perot Interferometer Technique for Remote Sensing of Greenhouse Gases.IEEE Transaction on Geosciences and Remote 5结束语 所提出的基于最佳逼近理论和Chebyshev神经网络的二氧 化碳检测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Sensing,2008,46(10):3115—3122. (1)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采用信息融合技术,考虑到多个 影响因素,把各种可能影响测量的量融于整个系统,再通过Che. [12] REPASKY K S,HUMPHRIES S,CARLSTEN J L.Diffeerntila ab. sorption measurements of carbon dioxide using a temperature tunable byshev网络学习算法获得浓度值,提高了在线检测的鲁棒性。 (2)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条件下可能影响二氧化碳检测的 影响因素,对影响较小的因素进行了融合,提高了准确率。 (3)该方法不仅为二氧化碳检测和控制的实用化提供了一 distirbuted feedback diode laser.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06,7(11):113107—113107—5. [13]韩静,陶云刚.基于D—S证据理论和模糊数学的多传感器数据 融合算法.仪器仪表学报,2000,21(6):644—647. [14] AI,I,ERTON D J,JIA H.Distributed data fusion lagorithms for inertial network systems.Radar,Sonar&Navigation,IET,2OO8,2(1):51—62. 种可行的方案,而且可用于其他特征气体的检测。但数据融合 体系的设计实施还有一些实际问题,如传感器测量误差模型的 建立、复杂动态环境下的实时响应。要进一步提高精度和容错 性,可先对传感器进行处理,如增加传感器列阵,通过优化选择 传感器,获得高层推论和决策,然后进行决策级融合。 参考文献: [1]孙柏林.关注“低碳经济”,再谈“节能降耗”与自动化技术.电气 时代,2008,8(6):26—30. [2] MACINTOSH A.Keeping warming within the 20C limit after Copen- hagen.Energy Policy,2010(38):2964—2975. [15]LIAO YiHung,CHOU JungChuan.Weighted Data Fusion Use ofr Ru— thenium Dioxide Thin Film pH Array Electrodes.Sensors Journal, 2009,9(7):842—848. [16]DAVID L H,JAMES L L.Handbook of Mulit—sensor Date Fusion. Unit States of America,CRC press,2001. [17] 莫国瑞,刘开弟.函数逼近论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8]邹阿金,张玉浓.基函数神经网络及应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社.2009. [19] 魏海坤.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5. [3] 王洪,冯金垣,彭玉成.CO2气体浓度光纤传感器研究.仪表技术 与传感器,2001,20(6):4—6. 作者简介:颜世平(1984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设备状 [4] 何保山,冯良东,周仲柏.用于实时动态检测多组份气体的电化学 态检测,智能信息处理。E—mail:shiping_yan@163.corn (上接第106页)Presentation Foundation(WPF)技术,界面友 好,同时支持键盘、鼠标、触摸屏三重控制,图5是校验过程的 4结束语 该SF6密度传感器自动校验装置可以自动完成正行程及 反行程的设定点偏差校准,可以自动重复进行。记录值包括压 力值、温度值及密度值。每次新设定一个压力值,输出压力会 在60 s达到稳定,没有明显的过冲。装置控压精度优于 ±0.003 MPa,稳定度在±0.002 MPa之内。 软件工作界面。 该产品已经投产,被应用于供电局、电厂等多个行业单位。 具有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结果准确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Acte1.ProASIC3 Flash Family FPGAs wiht Optional Soft ARM Sup— port,2009. [2]谢剑英,贾青.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国防—TA—P出版社,2001. 图5软件工作界面 作者简介:胡永建(1970一),工程师,从事压力仪表及校验装置的研制 工作。E—mall:huyongjian@cnpc.co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