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8蒲柳人家 教学设计

8蒲柳人家 教学设计

来源:爱够旅游网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蒲柳人家》见2002年审人教课标版九下语文第6课。这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一些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作品独特的民族风格;

3、通过赏析人物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等描写,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欣赏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4、领略小说中蕴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风俗。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后发表大量作品。其中,《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蒲柳人家:用蒲草和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指代普通贫苦农家。 从标题上,我们就已经感受到刘绍棠作品的特色,如何理解呢?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理解积累下列字词。 烟(cōng)囱 梆bāng 打纤(qiàn) 夫 腌臢(ā zā ) 捯(dáo )气 唿(hū) 哨 拗(niù)不过 到了(liǎo)儿 隐匿(nì) 勒(lè)令 戏谑(nuè) 荣膺(yīng ) 残垣(yuán) 蓬蒿(hāo) 礼聘(pìn ) 剜(wān) 烙(lào)饼 嘬(zuō)着嘴唇 肉梢(shào )马子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勒令: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事 。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如坐针毡:形容心声不宁

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文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什么? 第一部分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第二部分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到完)。 3、整体感知,走近人物 (1)本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3)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

(4)“何大学问”爷爷的外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他“何大学问”? (5)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 4、再读文章,分析性格

跳读文章,找出有关描写三个人物的语句或语段,试分析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1)说出何满子是个怎样的形象?他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利用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顽皮孩子的形象。

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2)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E.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性格。

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特征: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3)文中写了何大学问哪些情况,他有怎样的性格? A.介绍了何大学问的性格特点:十分傲慢、自负自大。 B.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有大侠风范。 C.介绍了“何大学问”爱讲排场、摆阔气,爱吹牛。 D.何大学问好听书、爱学习,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

何大学问的性格特征:像关公一样,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但爱慕虚荣。 5、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再读文章,寻找自己喜欢的语段,大声朗读,并就后两个问题加以探讨。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大声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你觉得这篇小说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色?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3)《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风格?

6、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

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水浒》先讲述单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聚义梁山,共图大业。而本文的结构也正得其神韵,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他们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3)①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②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们东三省了!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个更好?

(两种说法各有长短;前者生动形象,富有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充满乡土气息,也符合何大学问的身份;后者有书面特点,适于比较郑重的叙述。) 四、课堂小结:

《蒲柳人家》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充分体现了乡土文学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语言既有口语的生动活泼,准确传神,又有说唱文学语言的押韵和爽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何满子、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三个人物,歌颂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五、布置作业:

1、运用刻画“一丈青大娘”的手法,写一位你熟悉的同学。 2、将你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识记积累。 附: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