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视老年健康管理 应对老龄化挑战

重视老年健康管理 应对老龄化挑战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年1月28日第16卷第1期Chin J Malt Organ Dis Elderly,Vo1.16,No.1,Jn 2a8,2017 ・1・ ・述评・ 重视老年健康管理 应对老龄化挑战 范 利 (总医院,北京100853)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学的变化趋势。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 段,对老年健康管理提出严峻挑战,我国对此高度关注。本文从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出发,阐述了老年健康管理应具有 “六全”理念:全人管理、全程管理、全域管理、全方位管理、全科管理、及全民健康教育;论述了老年健康管理应采用多学科团 队照护模式及“互联网+”平台的新型管理模式;强调了老年健康管理的重点应为慢病预防、综合评估、早期康复、居家照护、 及安宁疗护。 【关键词】 老年人;保健;管理;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 R161.7;R592 【文献标识码】 A Attach importance to geriatric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population aging FAN Li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is a worldwide tendency.China is one of the fastest ag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It is a success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presents a medical and social challenge.In this article,we discussed the updating concept,the implemention mode,and the major concerns of geriatirc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The geriatric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spirit:individual—oriented management,whole-process management,all—round management,all—aspect management, whole population health education,and muh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The geriatric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should take advantages of“muhidisciplinary health care mode’’and“Internet Plus”platform.To promote an age-friendly health services system.the following points should be all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home health care,and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Key words】 aged;health care;management;population aging Corresponding author:FAN Li,E—mail:fl6698@163.com 老年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发生与 发展、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老年人个体及群体 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 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 测和评估、个性化监管方案和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 改善的过程和方法。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 16.15%,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中 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30年我国人口 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每3个人中即有1名I>60岁 的老人、每4个人中即有1名≥65岁的老人,“未富 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 1.2老年人群“五化”状态 展,对老年健康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 显示,我国老年人群呈高龄化、慢病化、失智化、失能 化和空巢化特征。2015年,我国60~69岁老年人 1现实需求与挑战 1.1 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 民政部2016年7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5年底,我国i>60岁老年人口2.22亿,占总人口 收稿日期:2016—12—09 通信作者:范利,E.mail:fl6698@163.con 占56.1%,70~79岁占30%,≥80岁占13.9%;老 人中患慢性病比例69.2%;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 老年人口在老年人口中占比18.3%,总量约为 ・2・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年1月28日第16卷第1期Chin J Mult Organ Dis Elderly,Vo1.16,No.1,Jn 2a8,2017 4063万。我国空巢和独居老人占比51.3%,总量约 为1.14亿。 1.3老年慢病“四多”特征 2013年我国≥65岁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 539.9%e,为全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的4.2倍,76.5% 老年人患有≥2种疾病,人均患病2~3种 I2 J。 的管控,更要有心理精神的慰藉和满足,身心并护; 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的医学模式应用于老年 医学,全面收集关于老年人躯体、精神和社会需求的 信息,以制定个体化的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照 护与长期随访措施,强调改善和维护器官功能,维持 老人自我照顾能力,积极融人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 量 ,维护和尊重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533/10万,占总死 亡人数的86.6%l3』。“多病共存一体、多药共用一 人、多症状共聚一身、多器官共同受累”成为老年慢 3.1.2全程管理转变既往碎片式的健康管理模 式,建立集无病院前预防、有病院内救治、病后院外 病的突出特征,治疗矛盾多,健康管理难度大 J。 1。4老年医疗卫生资源匮乏 我国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远远难于满足老年人健 康需求。《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告 2], 2014年,我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5.56人,其 中,医师2.12人,护士2.20人;康复医院396所,医 护人员22675人;护理站64所,医护人员364人,床 位337张;疗养院172所,医护人员10 062人,床位 35 823张;护理院126所,医护人员8388人,床位 20 348张。老年医疗资源与老年人口总量不成 比例。 2国家导向 老龄化已成为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 姓福祉的重要现实问题。2015年11月出台 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 见》,鼓励医养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 务融合发展,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加强养 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实现以社区为核心、家 庭为基础、专业老年机构为依托,集预防、医疗、康 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服务。2016年10月中 共、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明确指出“突出解决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 题”。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个部委依 法共同制定、出台《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 指导意见》,提出在医养结合基础上,从医疗资源配 置和适宜健康技术推广两方面建设老年人健康整体 支持环境。 3老年健康管理 3.1更新管理理念 基于人群特殊性,老年健康管理应具有“六全” 理念。 3.1.1全人管理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仅 “管病”,更要“管人管心”。一方面,既有基础疾病 康复、日常居家照护、临终安宁疗护“五位一体”的 连续、动态、覆盖健康管理全程的系统化医疗保健服 务体系。 3.1.3全域管理健康管理覆盖老年人的生活全 域,包括个人一家庭一社区一环境,诸如居家环境 的软硬件建设,无障碍化改造,台阶、电梯、卫生问安 全辅助设施改建等;提供老年人生活服务的家政,商 业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健康理念行为的规范。 3.1.4全方位管理做到防治并举、康复照护并 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时机、场合、手段,加强老年 慢性病的知识宣教,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防病; 在科学防治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提高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同对,依托有关医疗培训机构,开展居 家照护培训,促进医养结合。 3.1.5全科管理结合老年“共病”(一体多病)的 诊疗需求,改变单病诊疗、专科诊治为主体的医疗模 式,进一步规范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评估、“共病”的 诊治流程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强化全科能力素 质培养,以支撑日常健康管理中的整体评估、科学 管控。 3.1.6全民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我国老年人群 常见的慢性病开展健康宣教,突出危险因素、预警及 监控指标、生活指导、病后康复等知识的普及,引导 老年人群认识慢病、转变生活方式、科学防控、主动 康复。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3.2创新管理模式 传统医患“一对一”诊疗模式难以满足老年健 康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多对一的学科团队保障、整合 多方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应需而生。 3.2.1 老年多学科团队为管理提供保障老年人 的健康管理既包括健康老年人预防保健,也包括患 病老年人的多学科诊疗;既包括居家照护、社区老年 人的日常保健,也包括住院老年人的综合救治和临 终关怀。这需要转变模式,建立由老年患者、家属、 医护人员、药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学家和社区服 务人员等组成的“多对一”新型慢病防治团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年1月28 El第16卷第1期Chin J Muh Organ DisⅡderly,Vo1.16,No.1,Jan 28,2017 -3・ 3.2.2“互联网+”为健康管理提供平台支撑依 3.3.4居家照护 老年人的居家照护不等于简单 托“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及远程医疗, 将老年人、多学科医护团队、家属、陪护、卫生经济师 及社区服务人员都纳入平台内,实时反馈、实时评 估、实时决策、实时干预,实现医养体系的生态重构, 才能让老年人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享受到更加 的居家+照护,而是提供专业照护的一个完整服务 体系,由医师、护士、护理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 各类专业人员组成¨ 。其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照护 与社会照护¨ 。健康照护是由专业人员提供或在 其指导下,以康复保健为目的的照护服务;社会照护 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辅助等服务。在实 人性、便捷、适宜、合理、经济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 居家一社区一医养机构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 3.3突出管理重点 3.3.1慢病预防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 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肿瘤、糖尿病是我国老年人常 见的慢性病 J,存在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 饮酒、不合理饮食和运动及肥胖、心理障碍等危险因 素是可干预的,也是慢病防治的主要切入点。针对 多个危险因素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是有效预防和控 制慢病的最佳手段 ’m ,具体包括:建立老年人健康 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制定常见慢性病的社区 卫生服务防治指南等,积极构建以预防为中心、健康 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生活方式治疗融入 医师的职业行为和行动;将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医疗 服务项目与医保支付范围。 3.3.2综合评估老年综合评估是目前欧、美、日 等老龄化国家老年健康管理、疾病诊疗中的常规手 段。综合评估需要多个学科医师参与,主要内容为 筛查影响老人疾病预后和增加死亡率的老年综合 征,包括:疾病状态、生活活动能力、步态与平衡功 能、感觉器官功能(主要评估视力、听力)、认知功 能、抑郁症、营养、尿失禁、社会功能、环境、心灵层面 评估等 。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多器官功能的 评估,筛查潜在的老年临床问题,并据此对老年患者 进行分级管理、指导临床干预决策和进行转归预测 分析。 3.3.3早期康复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患者,特别 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老年患者的病情恢复十分 重要,其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强制性运动 疗法、中医疗法、理疗以及心理康复等¨ 。研究表 明,早期综合康复介入有助于保持患者病后的良好 心理状态,可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科学、全面的认 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抑郁或焦虑,产生积极情 绪配合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正确摆放肢 体位置、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其进行各种肢体功 能康复性训练及运动,有利于防止肩关节脱位、肩手 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感染性、失用性、 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J。通过早期介入康复治 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践中,二者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相互渗透 ,既 关注并服务老年人的社会需求i还兼顾康复、护理、 精神心理的需要。我国居家照护工作起步较晚,有 关专业照护模式尚未形成,需要进~步规范、加强社 区医务人员、志愿者、陪护员的培训与指导。同时要 重视对高龄、丧偶、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指导老 年人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组织老年群体活动,促进 老年人间的交流,达到促进心理健康、心身并护的 目的。 3.3.5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是为疾病不可逆、失去 医学上救治意义的临终患者提供减轻痛苦的舒缓医 疗服务。既不促进也不延迟患者死亡,而是强调患 者躯体的舒适和心灵的慰籍。它在控制疼痛以及疾 病症状外 ,对病患的心理及精神层面亦提供整体 的照顾;不再进行增加痛苦的有创检查和治疗,使患 者舒适、安宁、尊严地离世。安宁疗护回归到死亡本 有的自然属性,它关乎患者的生命质量,即有优生的 选择也有优死的权利。关乎医学的价值取向,是社 会需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综上所述,重视老年健康管理、科学应对老龄化 挑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任重 而道远,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 善重大制度,确保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 对。未来的老年健康管理将是以老年医学、预防医 学、康复医学、心理学、护理学为学科支撑,以智能化 管理为依托,以综合性评估、个性化干预为手段,以 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治疗为体现的系统医疗服务 过程。 【参考文献】 [1]邓晶,蒋事臻.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卫生需求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12,29(3):21—24.DOI:10.3969/j.issn. 1671-9069.2012.03.007. Deng J.Jiang SZ.Study on health nee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J].Hosp Manage Forum,2012, 29(3):21—24.DOI:10.3969/j.issn.1671-9069.2012.03 007.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 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4・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年1月28日第16卷第1期Chin J Mult Organ Dis Elderly,Vo1.16,No.1,Jan 28,2017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China Health Statistics Yearbook 2015[M].:Beijing:Pec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2015. [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 告(2015)[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Report on Nutirtional and Chronic Diseases of Chinese Residents(2015)[R]. 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5.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a vital investment[R].Switzerland,2005. [5] 刘竟芳,陈哲,杨非柯,等.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 策略[J].中外医疗,2014,(23):.194—195,198.DOI:10. 3969/j.issn.1674-0742.2014.23.098. Lju JF,Chen Z,Yang FK,et a1.Current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in【China[J].China Foreign Med Treat,2014,(23):194—195,198.DOI:10.3969/j. issn.1674-0742.2014.23.098. [6]孙倩倩,王双.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60—662.DOI:10.3969/j. 1’ssn.1005-9202.2012.03.112. Sun QQ,Wang S.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geriatirc assessment[J].Chin J Gerontol,2012, 32(3):660—66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3. 112. [7]王秋梅,刘晓红.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医学工作中的应 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15(8):561—564. DOI:10.11915/j.issn.1671-5403.2016.08.0133. Wang QM,Liu XH.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geriatirc assess— menl in the practme of geriatrics[J].Chin J Muh Organ Dis Elderl,y,2016,15(8):561—564.DOI:10.11915/j.issn. 1671-5403.2016.08.Ol33. [8] 张宏雁,董军,何耀,等.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评估方法 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2): 106—107.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0.02. 018. Zhang HY,Dong J,He Y,et a1.Evaluation method of compre— hensive health status in the elderly and its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J].Chin J Health Manage,2010,4(2):106—107. DOI:10.3760/cma.i.issn.1674-0815.2010.02.018. [9] Miller EC,Teravskis PJ,Dummer BW,et a1.Tau phosphoryla— tion and tau mislocalization mediate soluble A[3 oligomer-induced AMPA glutamate receptor signaling deficits[J].Eur J Neurosci, 2014,39(7):1214—1224.DOI:10.1111/ejn.12507. [10]Chhatwal JP,Schultz AP,Johnson K,et a1.Impaired default network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autosomal dominant Alzheimer disease[J].Neurology,2013,81(8):736—744.DOI:10. 1212/WN L_ObO13e3182aiage. [1 1]Devons CA.Comprehensive geriatirc assessment:making the most ofthe aging years[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2, 5(1):19—24. [12]梁友云,张文静,史红菊,等.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 康复介入与疗效的关系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4):2711—2712,2713.DOI:10.3969/j.issn.1008— 8849.2015.24.036. Liang YY,Zhang WJ,Shi HJ,et a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J].Mad J Integr Tradit Chin West Med,2015,(24):2711—2712,2713.DOI:10.3969/j. issn.1008—8849.2015.24.036. [13]赵 亮,胡亚军,朱江,等.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 康复介入与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 801—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03.112. Zhao L,Hu YJ,Zhu J,et a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reh幽iiftation interven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J].Chin J Gerontol,2015,(3): 801—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03.112. [14]张秀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点与居家照护的护理学思 考[J].全科护理,2011,09(15):1384—1386.DOI:10.3969/ j.issn.16744748.2011.15.051. Zhang XW.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nd thoughts on home nursing[J].Chin Gen Nurs,2011,09(15): 1384—1386.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1.15.051. [15]陈卫民.发达国家老年照护服务供给改革及其借鉴意 义[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8—64. DOI:10.3969/j.issn.10014667.2002.03.011. Chen WM.The reforms in tendance service system for senior citizen in developed countires and its use for reference『J].Nankai J(Philos Soc Sci Ed),2002,(3):58—64.DOI:10.3969/ j.issn.10014667.2002.03.011. [16]张斌.安宁疗护的概念、对象与要求——的安宁疗护介 绍之一[J].医学与哲学,2004,25(11):79—80. Zhang B.Concept,object and requirement of hospice care—one of the introductions to hospice care in Taiwan[J].Med Philos, 2004.25(11):79—80. (编辑:王雪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