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工程名词解释及简
答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场地工程
1. 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通常简称为高程
或标高。
2. 等高线: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
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 坡度(i):用以表示斜坡的斜度,常用于标记丘陵、屋顶和道路的斜坡的陡峭程度。 4. 土壤密度(γ):天然状况下单位体积内土壤的重量,单位为kg/m3,可用环刀法测
定。
5. 土壤含水量(ω):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之比,以百分数计。可用烘干
法测定。
6. 土壤自然倾斜角(α):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7. 土壤可松性(KP):土壤经挖掘后,其原有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而使体积增的
性质。
8. 竖向设计: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
一的设计。
9. 坡度系数(K):坡面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与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的比值,与坡度
互为倒数。
第二章 给排水工程
1.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
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2. 日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对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3. 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对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4. 园林用水最不利点:处在地势高,距离引水点远,用水量大或要求工作水头特别高的
用水点。
5. 水头(mh2o):水力学上又将水柱高度称为“水头”
6. 水头损失:水在管中流动,水和管壁发生摩擦,克服这些摩擦力而消耗的势能。
7. 地表径流: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
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8. 径流系数(ψ:流入管渠中的雨水量(mm)与落到地面的雨水量(mm)的比值,以小数或
百分数表示。
9. 设计重现期(P):某一强度的降雨重复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强度越大的降雨出
现的频率越小。
10. 跌水井:设有消能设施的检查井。
11. 轮灌区:喷灌系统中能够同是喷洒的最小单元。
第三章 水景工程
1. 2. 3. 4.
水位:水体上表面的高程。
流量:在一定水流断面间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水量。流量=过水断面积*流速
护坡:保护坡面防止雨水径流冲刷及风浪拍击对岸坡的破坏的一种水工措施。
驳岸: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岸而使其稳固,以免遭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保护风景园林中水体的设施。
5. 挡土墙:用以支持并防止土体坍塌的构筑物。
6. 人工喷泉:利用压力使水从孔中喷向空中再自由落下的一种造园水景工程。 7. 铺盖:位于上游和闸体相衔接的不透水层。防止水流由闸底渗透 8. 护坦:下游与铺盖相连接的不透水层。减少闸后河床的冲刷与渗透 9. 海漫:下游与护坦相连接的透水层。
10. 闸墙:位于闸门两侧,构成水流范围,形成水槽并支撑岸土试制不坍。 11. 翼墙:与闸墙相接转折如翼的部分。
第四章 道路工程
1. 2. 3. 4. 5. 6. 7.
路线:道路中线
路线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纵断面: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成的平面 路线横断面:沿道路中线上任意所做的法向剖切面
园路:特指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的各种室外道路和所有硬质铺装场地。 道路超高:为了平衡离心力,需把路面做成外侧高的单向横坡形式,即道路超高。 超高缓和段:从直线段的路拱双向坡断面,过渡到小半径曲线上具有超高横坡的单向坡断面,需要一个渐变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8. 曲线加宽: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由于前轮的轮迹较大,后轮的轮迹较小,出现轮
迹内移现象,同时,本身所占宽度也较直线行驶时为大,弯道半径越小,这一现象越严重。为了防止后轮驶出路外,车道内侧(尤其是小半径弯道)需适当加宽,称为曲线加宽。
9. 加宽缓和段:弯道内侧路面要适当加宽,加宽的过渡段称为加宽缓和段。
10. 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 11. 变坡点:相邻两坡度线的交点。
第五章 假山工程
1. 假山:是以营造景观为目的,用土石作为基材,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提炼
和夸张,再造山水景物的通称。
2. 置石:是以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
结合,取材方便,应用灵活,可信手拈来,比较少的费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塑山:用雕塑艺术的手法,以天然山岩为蓝本,用混凝土等材料人工塑造的假山或石
块。
第六章 种植电气工程
1. 大树:一般指胸径在15-20cm以上,或树高在4-6m以上,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
木,在园林工程中均可称之为“大树”。
第一章 场地工程
一、 简述设计等高线的具体应用p10
陡坡变缓坡或缓坡改陡坡;平填沟谷;削平山脊;平整场地;园路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绘制
二、 简述园林地形的功能与作用
分隔空间;控制视线;影响旅游线路和速度;改善小气候;美学功能;平衡土方
三、 简述等高线的性质p9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 ② 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③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疏则缓,密则陡。 ④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在某些垂直于地平面的峭壁、地坎或挡 ⑤ 土墙、驳岸处等高线才会重合。 ⑥ 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四、 简述减少土方工程量的措施p15
① 竖向设计是否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② 园林建筑与地形结合情况
③ 园路的选线对土方工程量的影响
④ 多设计小地形、微地形,少进行大规模的挖湖堆山 ⑤ 缩短土方调配运距,减少搬运
⑥ 合理布置管道线路和埋深,重力流管要避免逆坡埋管 五、 简述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的工作程序p23 ① 将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划分若干方格而成网,其边线尽量与测量的纵横坐标对应,方格边长数值取决于所要求的计算精度和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在园林中一般用10-50m为边长画网格,挖方为正,填方为负。左上施工标高、左下角点编号,右上设计标高,右下原地形标高) ② 用插入法求出各角点原地形标高 ③ 依设计意图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 ④ 比较设计标高和原地形标高,求得施工标高 ⑤ 根据施工标高,计算零点的位置,确定挖填方范围 ⑥ 土方计算
六、 简述土方压实的一般要求p49
压实工作必须分层进行,并且要注意均匀;压实松土时夯压工具应先轻后重;压实
工作应自边缘开始逐渐向中间收拢
七、 简述人力土方挖掘的注意事项p48
1.施工者要有足够的工作面平均没人4-6m 2.开挖土方附近不得有重物及易坍塌物 3.
开挖过程随时注意土质情况 4.挖方人不得在土壁下方挖土 5.在坡顶或或坡上的施工者要注意坡下情况 6.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基桩、龙门、或标高柱
第二章 给排水工程
一、 简述园林给水的特点p52
园林用水点较分散;由于用水点分布起伏的地形上,高程变化大;水质可根据不同用途分别
处理;用水高峰时间可以错开。
二、 简述园林排水的特点p81 ① 排水类型以降水为主和少量生活污水;
② 园林中地形起伏多变,可以通过地面组织排水,减少管网的敷设; ③ 园林中大多有水体,雨水可就近排入水体; ④ 园林可采用多种方式排水,不同地段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排水方式; ⑤ 排水设施应尽量结合造景; ⑥ 排水的同时还要考虑雨水的利用,并通过土壤的渗透吸收足够的水分,以利植物生长,干旱地区尤应注意保水。 ⑦ 园林排水特点决定园林的排水方式:以地面排水方式为主结合沟渠和管道排水,并且应采用分散式、分流制的排水方 ⑧ 式;而污水排放以管道排放为主。 三、 简述园林给水管网的布置要点p56
管网布置应力求经济与满足最佳水利条件;管网布置应便于检修维护;管网布置应保证使用安全,避免损坏和受到污染
四、 简述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p67
喷灌系统的组成包括水源;输水管道系统;控制设备;过滤设备;加压设备;喷头等部分。喷灌系统的设计就是要求得一个完善的供水管网,通过这一管网为喷头提供足够的水量和必要的工作压力,供所有喷头正常工作。 依管道敷设方式,喷灌系统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 3类。 1)移动式喷灌系统,适用于水网地区的园林绿地、苗圃和花圃的灌溉。 2)固定式喷灌系统,适用于需要经常灌溉和灌溉期较长的草坪、大型花坛、花圃、庭院绿地等。
3)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适合于大型苗圃和花圃。 论述题 论述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面的措施p82
造成地表冲蚀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径流的流速过大,冲蚀了地表层。
地表径流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面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 (一)竖向设计
1、控制地面坡度,使之不要过陡,不至于造成过大的地表径流速度。如果坡度大而不可避免,需设加固措施以减少水 土流失。
2、同一坡度(即使坡度不大)的坡面不宜延续过长,应有起伏变化,坡度陡缓不一,以免地表经流一冲到底,造成大 流速的径流。
3、在地面氺汇流线上,利用道路、山谷线等组织拦截,分散排水。 (二)利用植物
园林中要求没有裸露地面,一是为了减少扬尘,另外就是减少地表冲刷,同时植物可以吸收一部分水分。 (三)工程措施
1、消能石(谷方):为防止地表径流对地表的冲刷,在汇水线上布置的一些用来减缓水流冲力,以保护地表的山石。
2、挡水石:在实际利用山道边沟排水时,在坡度变化较大处,由于水的流速大,表土土层往往被严重冲刷甚至毁坏路
基,为了减少冲刷,在台阶两侧或陡坡处置石挡水,变为挡水石,挡水石可以本身的形体美或与植物配合形成很好的 点景物。
3、护土筋:其作用与挡水石相仿,一般沿山路两侧坡度较大或边沟沟底纵坡较陡的地段敷设,用砖或其它块材成行埋
置土中,使之露出地面3-5cm,每隔一定距离(10-20m)设置三至四道(与道路中线成一定角度,如鱼骨状排列于道
路两侧)。护土筋设置的疏密主要取决于坡度的陡缓,坡陡多设,反之则少设。
4、出水口:园林中利用地面或明渠排水,在排入园内水体时,为了保护岸坡结合造景,出水口应做适当处理,常见的 如“水簸箕”(敞口排水槽)。
5、排水明沟:在道路两侧或一侧设置的各种明沟或浅边沟,可以汇集道路和绿地中雨水。 (四)埋管排水
利用路面或路两侧明沟将雨水引至濒水地段或排放点,设雨水口埋管将水排出
第三章 水景工程
一、 简述城市水系规划的目的和任务p122
排洪蓄水;造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城市的小气候条件;开展水上各类活动和设施;结合发展水产事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结合);组织航运以便于水上交通与游览
二、 简述园林中设置小型闸的目的p128
水闸是控制水流出入某段水体的水工构筑物,主要作用是蓄水和泄水,常设于风景园林水体的进出水口
保证游览季节有河景可观;洪水期可溢流放水,枯水期可蓄水保证一定的用水
三、 简述园林中小型闸的基本结构p129
(一)地基
天然土层经加固处理而成。水闸地基必须保证当承受上部压力后不发生超限度和不均匀沉陷。
(二)水闸底层结构—地基之上、水闸上层建筑之下的结构。 1)闸底—为闸身和地基相联系的部分
2)铺盖—位于上游和闸底相衔接的不透水层,其作用是防止水流由闸底渗透,放水后使闸底上游部分减少水流
冲刷,减少渗透量和消耗部分渗透水流的水头,一般 30㎝厚,黏土夯实60-75㎝。
3)护坦—是下游与闸底相连接的不透水层,作用是减少闸后河床的冲刷和渗透,一般 30-40cm厚。
4)海漫—下游与护坦相连接的透水层。 (三)水闸的上层建筑
1)闸墙:位于闸门两侧,构成水流范围,形成水槽并支撑岸土使之不坍。 2)翼墙:与闸墙相接、转折如翼的部分。
3)闸墩:分隔闸孔和安装闸门的支墩,亦可支架工作桥及交通桥。
四、 简述破坏园林驳岸的因素p140
驳岸可分为湖底以下地基部分、常水位以下部分、常水位至高水位之间的部分和最高水位以上部分(即不受淹没的 部分)
最高水位以上部分:浪击、超载、日晒、风蚀
常水位至最高水位部分:淹没、冲刷、冲蚀(周期性淹没) 常水位以下部分:浸渗、冻胀、位移(常年被水淹没)
基础部分:超荷载、沉陷、基础变形(冻胀)、木桩腐烂、动物破坏、地下水浮托
五、 简述园林驳岸的基本构造p133
基础—是驳岸的底层结构,为承重部分,埋入水体深度不小于 500mm。 墙体—是驳岸主体结构。
盖石—又称压顶,为驳岸之顶端结构,主要是增强驳岸的稳定性,宽度为 30-50cm,一般向水面有悬挑。 垫层—为基础的下层。
基础桩—为增强驳岸的稳定性,防止驳岸的滑移或倒塌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兼起加强土基的承载能力作用。
沉降缝—是由于墙身不高、墙厚土压力、地基沉降不均匀变化所必须考虑设置的断裂缝。
伸缩缝—是避免因温度等变化引起破裂而设置的缝。一般 10-25m设置一道,宽度一般采用10-20cm,有时也兼做沉 降缝用。
六、 列举三种以上园林护坡形式并简述其作用原理p146
编柳抛石护坡;铺石护坡;草皮护坡
七、 简述挡土墙的排水处理p149
墙后土坡排水、截水明沟、地下排水沟;地面封闭处理;泄水孔;暗沟;墙前排水处理:散水暗管或明沟加盖
八、 简述跌水水池溢流壁沿的类型及作用p153
方角,前冲感,富有层次;圆角,垂直下落,平衡水幕;双圆角,平滑柔顺下落
九、 简述人工喷泉的基本类型p167 ① 普通装饰性喷泉:由各种普通的水花图案组成的固定喷水型喷泉。 ② 人工水能造景型喷泉:利用瀑布、水帘、水幕等形式造景。 ③ 与雕塑结合的喷泉:喷泉的各种水花与雕塑、观赏性柱等共同组成景观。 ④ 自控喷泉:一般用各种电子技术,按设计程序来控制水、光、音、色,形成多变奇异的景观。
十、 列举十种以上的喷头布置形式p169
直流喷头;单嘴喷头;扇形喷头;蘑菇喷头;喇叭花形喷头;半球形喷头;雾化式喷头;吸气喷头;蒲公英形;环形喷头;旋转喷头;多孔喷头;
十一、 简述彩色喷泉灯光布置手法
第四章 道路工程
一、 简述园路的特点p186 ① 园路为造景服务,行游合一
② 园路路面形式变化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③ 园路路面结构薄面强基,可以低材高用,综合造价低 ④ 园路往往与园林排水设施相结合,检具多种功能 二、 简述停车场车辆布置的原则p202
① 应尽可能减小停车场与入口的距离,在风景区中因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
主要入口可达 150-250m,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500m。
② 停车场的车辆出入口设在城市道路上时,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出入口
宽度不应小于7m,条件困难时,单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小于5m。 ③ 车辆停放的方式: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 ④ 车辆停驶方式
⑤ 停车带宽度和通道宽度 ⑥ 停车场竖向设计
三、 简述园路纵断面线型设计要求p194
论述题 绘制某广场铺装平面图和结构图,铺装样式自定,铺装材料(包含不同材质颜色大小面层的做法)
第五章 假山工程
一、 简述假山的功能与作用p231 ① 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② 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③ 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山石花台) ④ 用山石做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 ⑤ 作为室内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
二、 简述特置山石的选石要求与布置要点p236
特置(孤置山石、孤赏山石):
布置形式: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的石景,可做出入口的对景、障景等 选石要求:应选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的山石;也可以小拼大形成具有较强整体性的结合体。 布置要点:
① 相石立意,山石体量与环境相协调,有前置框架和背景的衬托和利用植物或其它办法弥补山石的缺陷。 ② 特置山石在工程结构方面要求稳定和耐久,关键是掌握山石的重心线使山石本身保持重心的平衡。
例子:现存杭州的绉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的瑞云峰、冠云峰,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广州海珠花园的大鹏 展翅,海幢花园的猛虎回头等等。
第六章 种植工程
简述乔灌木栽植的灌三水养护管理措施
① 定植后24h浇第一次;保证树根与土壤紧密结合
② 3~5天后浇第二次;以压土填缝为目的,注意扶直整堰 ③ 再7-10天后浇第三次;要浇透灌足,水透后及时扶直。
论述题 论述乔灌木栽植时的注意事项
① 城市公共绿地,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新建公共绿地,总体上要以乔木为骨干多层次进行配置,尽可能在单位面积内增加绿量,局部可设置适当的开敞空间。乔灌木在绿地中的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在70%其余为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 在规划绿地设置的城市绿化广场,绿地应在6O%以上,其中乔灌木种植比例应符合公共绿地的指标要求。铺装场地也要从本市气候条件和游憩功能的实际需要出发,形成部分林荫覆盖的空间,种植遮荫乔木,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正常生长。 对于目前只有大面积铺装和纯草坪的广场,要采取措施,从调整规划设计入手加以改造,补种大树。 ② 城市重点地段绿地(指城市重要干道、重要地区的道路两侧及建筑前庭绿地和大型公共建筑群的环境绿地等)、居住区及其它附属绿地等,在植物配置上各有特定要求,但总体上仍应坚持以乔木为主的原则。在乔灌木和非林下草坪、地被地被植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上。可参照对公共绿地的要求执行。 ③ 凡有条件的各类城市道路都必须种植行道行道树,创造遮荫条件。有条件的各类分车带以及步道外侧绿带,乔灌木种植面积一般应占绿地面积的80%,并注意适当增加常绿乔灌木比例,加强其减噪功能。非林下草坪和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控制在约20%。 在不影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立交桥区绿地乔罐木种植面积一般应达到绿地面积的60%至70%。再不影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交通环岛尽量种植乔灌木,不要单纯铺栽草坪。 ④ (四)城市防护绿地,包括隔离地区防护林和公路、铁路、河道外侧的林带等,其功能只要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植物种植应以落叶乔木为主。在临城市道路或建成区一侧可配置一定数量的常绿树,并种植或利用野生地被,实现林下地面覆盖,一般不宜设置纯草坪。(因害设防的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可根据特定功能要求设计并实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