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一步。在第三章《选择科研课题实施的途径》中,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在本章中向我们介绍了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旨在提高实践者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调节行动能力,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目标,行动研究也有一定的规范化程序。在行动研究为基本科研策略的指导下,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行动研究的质量取决于这些方法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一点告诉了我们在研究课题选择引,进行科研工作,就应进行行动科研。
在本章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探索事物发展的深层内涵,经验一次实验研究能使我们的科研能力有新的成长。
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还有许多不同之处,选择一把得心应手的开山斧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在选择科研课题前也应更多地了解科研的内容,科研的性质科研的效果。在进行科研时也应及时地了解行动研究的科学性如何体现,例如:1、行动研究确立了新的科研叫路;2、行动科研科学地“走一步,看一步”。有许多人认为,行动研究就走一步,看一步的研究,可以说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或者说是一种曲解。行动研究是走一步,看一步,但这“一步”指的是一个循环,是从研究到实施的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看也不光是用眼睛,而是要用问卷、摄像、座谈等工具和方法客观地收集信息。
根据这些内容,可以让我们在科研方面有新的进展,有新的突破的新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科研,帮助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拥有了一把开山斧,为我们扫清了科研的途中的障碍。
不可脱离的科研群体
说起科研群体,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是教师科研的广阔生存空间。群体科研是人类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是人们在谋求与同行合作的新的社会实践。在第五章《科研群体》中就向我们介绍了科研群体的各种特点和诞生发展的过程。
科研群体也有一个漫长而久远的发展历史,当然,群体也并非需要长生不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终结其生命的历程。但如何终结,则必须有计划,措施合情合理,否则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在本章中,文中也向我们阐述了人类教育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文明时期,教育是以非常不同的形式体现。例:上古时代的特点-分散、个别教育;近代教育提高效益的办法-班级、分科教学;现代教育新趋势、分组、分层教学。行动研究的兴起告诉人们,一线教师的科研活动是这样的群体研究方式:集体的会诊分析与教师独立决断相结合。对于这种研究模式的确立,我们会看见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使老师的个体劳动接受着群体的群响。
在科研的方式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类型,例如:科研单体与科研群体;中小学校的科研人;非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科研群体。因此,我们在科研的进行上,也要了解一些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
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科研上,我们要积极参与科研群体,提升自身科研
能力。搞科研的教师常常有这样的需求,特别希望能与别人交流交流,能得到高人的指点。这样的教师特别留意与校外的同行交流,主动去找本地有影响的教育界名人请教问题,甚至参与市教研室,教科所的课题研究。这样的教师值得人们去学习。现在回想起自己的科研经历,胆子太小,不能做到这一点,真是有些遗憾,但我相信在以后的科研式作中,我会融入到科研群体中,虚心向别人请教,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科研中自身能力,不脱离科研群体。
还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在进行《假如》这一课的教学中,文中借马良的神笔抒发了对小鸟,对小树,对残疾人的关爱。文中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以学生的想象填补了文中的“空白”。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也来做一回小诗人,来想一想: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怎样?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自己也作了一首小诗,有的同学想画更多的小鸟,吃掉林中的害虫,有的说要画许多玩具,让小朋友们玩,有的说画许多钱,给那些穷人,还有的说要画许多的房子让那些流浪的人也有一个自己的家等等。听到同学们的见解,能够体会到孩子们那颗善良、执着、天真无邪并且乐于助人的那颗心。
像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可以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可以展开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的思绪。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现课文中说话的部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欲。在教学中学生缺少不了教师的引导,但引导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学习的小主人,这也是主体教育的前提,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去发挥学生想象,使他们的想象不再受到束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