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一、学校特色学校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们***某某小学建立于2007年,是一所村办完全小学,现有8个教学班,教职工15人,120名学生。学校地处****,生源主要来自******两个行政村。十年磨一剑,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全体某某人正凝心聚力,奋勇向前,努力绘就一幅多彩的画卷。 (二)特色学校建设的历程
特色学校建设经历了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也走过了两个阶段:一是汶河文化特色的积淀、构建,二是由汶河文化建设向学习国学经典,做德智并融,人格健全的人的过渡。2014年,首先确立了“两学一做”特色,即“学汶河文化,学国学经典,做德智并融,人格健全的人 ”这一办学特色,并以博大精深的汶河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为核心,旨在引领师生吸收汶河文化、读经典的书,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汶河、国学文化中学习做人做事。
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培养目标:针对农村实际,我们认为我们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德才兼备是对人才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更要强调对品德的培养。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性格,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强调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其他方面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因为这是奠定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
因此,从建校开始,通过问卷调查、共同研讨和专家论证,又对
学校的核心文化梳理凝练,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培养德智并融、人格健全的人的主张。延续前期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把重点放到汶河文化进课堂、营造国学文化经典氛围、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上。
(三)特色学校建设的依据
着力构建“两学一做”特色学校,主要依据有三个:
1.汶河文化渊源流畅,我校地处大汶河南岸,开展汶河文化教育有地理优势,而传统汶河文化中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在新时代可以利用的内容。汶河精神也可以很好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
2.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德才兼备是我国长期以来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要素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等。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只有人格的结构在各方面平衡、彼此和谐一致时,才是健康的人格,也即健全人格。健全人格者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的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学校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必须承担起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
3.体现师生及家长的共识。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学习,不仅是要学习知识,也是让学生能获得应对生活的良好心态,而有一个健全人格,自信、自立、自强、懂感恩,讲仁义、讲诚信、勇敢是一个
人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和教师的身上,放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身上,这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否则再聪明的,有天赋的学生可能因为人格不健全得不到长足发展。有些学生也可能因为人格不发展,生活不顺心,抱怨社会,报复社会等等。
4.符合农村学校实际。
农村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人数也不少,学生心理容易出问题,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棍棒教育仍然盛行。很多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对今后取得更大发展不利,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其他方面,比如才艺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特长来的更紧迫一些。为了让学生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希望借学校之力,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四)特色学校建设的整体构想 1.文化理念体系
办学理念:学汶河文化,学国学经典,培养德智并融、人格健全的人
共同愿景:每位从某某走出来的学生,以后都是德才兼备的、有着健全的人格的人,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校 训:厚德博学 诚信尚礼 校 风:诚信求美 自主和谐 教 风:专注扎实 求新崇真
学 风:感恩于心 求学于行
团队理念: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重协作,共担责;互欣赏,同成长。
职业规范:思想有高度,知识有深度,工作有温度,执行有速度。 日常规范:日常工作——融情与教、精心准备。教学讨论——畅所欲言、真理至上。
仪容仪表——精神饱满、穿戴得体。接待礼仪——注重细节、有效沟通。 2.校徽、校歌
校 徽:蓝色,象征学生的纯洁智慧;红色,表示我校教师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校徽图案中间的由R、Z两个字母,是RONGZHI(某某)的缩写,R托起Z表示我校教师甘为人梯,对学生浓浓的关心与爱,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助学生一臂之力。书本图案代表学生在某某小学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努力,天天向上,同时也代表土壤,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养料。双手托太阳图案代表我校感恩学风,深深影响学生,带学生成才之后,以浓烈的光芒,照耀母校。红蓝绿三色对比鲜明、健康富有正能量的色彩,体现出校园积极向上的风貌。 校 歌:
某某小学美丽的校园,杨树环绕教学楼上红旗招展,尊师守纪,刻苦钻研,谆谆教导记心间。亲爱的某某,我们的求知乐园。今天的功课记住弄明白,好好学习奔向明天。
某某小学美丽的校园,明亮教室书声琅琅欢笑一片,德艺双馨全
面发展,刻苦钻研,汶河文化谱新篇。亲爱的某某,我们的成长的乐园。今天的功课记住弄明白,好好学习奔向明天。 3.“两学一做”框架体系
从办学理念出发,我们建立了整体的“两学一做”特色学校创建框架体系: (一)学汶河文化 (二)学国学经典 (三)培养健全人格
4.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
总体目标:从国学经典和汶河文化中汲取营养,成为德智并融的、人格健全的人。
二、前期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践行 (一)前期的工作回顾
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1.文化育人,两学一做校园的品位
文化育人,管理无痕,是不断超越的智慧教育,是精细、深邃经营的灵动挥洒,是管理者的一种诗意情怀。为提升“两学一做”校园的品味,我们努力做到:
校园建设,追求精致。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着力构建精品校园。完成对原有教学楼的防水处理,并粉刷装饰;教学楼的大厅、走廊、励志教育文化墙,教室内部装饰等也都
更换一新。无不渗透着文化的气息,诠释着学校的人文精神和教育思想,于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的效果。
感恩教育,品格养成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国学经典诵读,学习古代名人的精神,深入实地进行汶河文化考察,无不体现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构筑“两学一做”课堂
精心研究编制了“两学一做”校本教材,在学科渗透,主题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中强力推进汶河文化、国学经典的学习。
开展《神奇大汶河》校本课程。
重视语文学科中国学经典的诵读。深入学习、拓展。
平时开展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写读书笔记,讲故事,征文比赛。 社会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品格教育。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访等活动力度,全面保驾护航农村学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全面发展。
3.德育实践,植养习惯——培养德智并融学子的品行
重视日常规范养成。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鉴于以上认识,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二是开展“听故事,学国学经典”活动,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三是创编《某某小学文明礼仪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解说,一丝不苟地进行站姿、蹲姿、握手、鞠躬等礼仪练习。
四是定期评选先进班级和好人好事榜,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和评比表彰,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做好事、讲诚信、献爱心的氛围。
五是搞好节日文化活动。每逢重大节假日,组织相应手抄板、演讲比赛、公益活动,献爱心,志愿活动,参观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爱国情怀,尊老爱幼,环保意识等等。
六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以“感悟汶河,上善若水”为主线,充分挖掘汶河资源,组织各种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亲近自然、学习古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了刻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品质。
七是搞好阳光体育,通过体育课强健体魄,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敢于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是人格健全的其中一项要求。
八是、搞好心理健康广播,辅导和家访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两学一做”,我们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整体风貌良好,品德高尚。我校学子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特色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两学一做”教育教学特色已经显现,但是不够明显; 2.“两学一做”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实施尚需规范; 3.学生和家长开始认同“两学一做”教育,并没深度认同; 4.学生各项精神风貌,人文素养得以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三、今后特色学校建设的规划与展望
(一)学校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打造“两学一做”特色,构建品牌教育。有序推进: 2014~2016年,亮出特色,让幸福教育成为汶上县家喻户晓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加强教师团队和校园文化建设,总结提炼幸福教育模式,挖掘内涵,形成体系,建成济宁市特色学校。
2017~2020年,铸就品牌,让幸福教育成为汶上县乃至济宁市都认可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学校名优教师团队水平达到专业较高标准,提升“两学一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形成“两学一做”教育专业学术品质,成就“两学一做”教育品牌。 (二)保障体系及路径
1.继续营建“古典雅致、温馨和谐、促学净思、健康向上”的校园
建校以来,我们的校园环境在一点点改善,逐步形成了几大序列: (1)园林文化,陶冶师生的性情。(2)墙壁文化,净化师生的心灵;(3)走廊文化,提升了文化素养。(4)处室文化,引领着“两学一做”教育。校园的一字一画,让匆忙的脚步慢下来,目光做一个美丽的停留,不经意间,学生从中汲取文化的精粹;校园的一草一木,让浮躁的心情慢慢平复,绿叶怡情,红花养眼,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获得一份内心的宁静。这就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2.实施“两学一做”课程
(1)“两学一做”教育之国家课程校本化——导学课程:继续完善各年级语文、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导学课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2)“两学一做”教育之校本课程多样化——综合课程:统筹兼顾,全面整合,开发五大系列课程,汶河文化、论语、古诗词、名人故事、心理辅导。为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提供了课程支持。缜密安排和调配,选定了各门课程的校内指导教师,并聘请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指导。综艺课程的实施,推行“走班制”,学生按兴趣课程,重新走入不同班级学习。 3.培养“德智并融”的人格健全的学子
实施“两学一做”教育,最终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的学子。让每个孩子的人生从自信起航、让习惯护航、乘能力远航。扎实实抓好学生素养提升工程。
总之,新的学年,新的起点,思路已经清晰,目标已经明确。相信我们全校师生能以激昂的斗志、暂新的面貌迈向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